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借酒消愁的李清照,已瘦比黃花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千年前的詩人李清照,大概不會想到自己寫下的一首小令會被用進大熱電視劇主題曲中,更不會想到會引發現代人關於“古風歌曲”的熱議。

也許我們真的該好好回望歷史了,去真切了解那些歷史長河中璀璨的身影。今日,節選解讀了中國古代歷史上15位風流人物的歷史隨筆集《歷史,未必然》中關於李清照的文段,讓我們一起走進李清照的人生……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宋神宗元豐七年,出身於高級官宦之家。

因男尊女卑故,宋史未列其傳(後、妃、公主不屬此例)。

只在其父李格非傳中,略有提及。

“女清照,詩文尤稱於世,嫁趙挺之之子明誠,自號易安居士。”

寥寥數筆,二十三字。

李格非時任禮部員外郎,是當時著名散文家,位列蘇門“後四學士”之一。

母親李王氏,出生名門,亦善詩文。

李清照天生精靈,從小生活在書香門第。優越的生活環境,寬鬆的家庭氣氛,良好的教育條件,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多愁善感的心靈。

千年後的今天,之於李清照的少女時代,今人已無法知曉。

僅從她的詩文中,去體會和領略,那是一個讓人無限嚮往、留戀而無法忘記的幸福童年。

拿老百姓的話來說,像李清照這樣的精怪,一來到世上,多有異於常人的地方。

李清照自幼聰慧。不像一般大家閨秀,成天鎖在閨房繡樓裡,而是經常走出重門深院,快樂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忘乎所以地寄情山水,表現出無限生機,和昂揚的青春氣息。

聰穎的智慧,乖巧的心靈,使之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蘊育出一朵朵自由靈性之花。並把這種自由和靈性,深深根植於骨髓裡,又一點點流於筆端,書於紙箋上。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闋《如夢令》裡,主人翁李清照,多麽活潑開朗,刁頑調皮。

她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像自由的鳥兒,翱翔在白雲藍天下,快樂地成長著。

在她身上,絲毫看不到封建禮教影子。也看不到官宦之家,嚴厲而古板的“家風”。一個大家閨秀,竟在日暮之際,尚未歸家,且飲酒過度。就算在女性解放的今天,也肯定屬於另類。

我不知道,理學盛行的兩宋時期,是不是所有官宦家庭,都如此管教孩子?還是李員外郎家裡,格外自由寬鬆呢?

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李清照的思想,猶如古怪的精靈,在自己的天空中,隨心所欲地展翅飛翔。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這闋《怨王孫》,乃秋日湖上之作。寫得筆致清妍,情含媚吐。

它既無相思愁緒,也沒有悲世傷時。通篇洋溢著歡快的青春旋律,和貴族少女的閑情逸致。

閉著眼睛吟誦,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天真爛漫而又淑女的形象,躍然紙上。

這種淑女形象,非一般貴族少女,故作矜持眷戀湖光山色。

更非一般女孩子,無聊遊山玩水。而是寄情托懷山水,靈魂融合自然的真情流露。

誰也學不了,也裝不出來。

李清照雖出身名門,但她的生活情趣,不在聲色犬馬;她的生活理想,也不是養尊處優;她的思想境界,自覺不自覺地把文學創作,作為為之獻身的事業。

這種自覺不自覺間,一顰一笑皆意趣,氣質自然高雅脫俗。

少女李清照,並未刻意追求,也遠未達到這種境界。她與其他女孩子一樣,多情,懷春,對未來充滿憧憬。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個時候的李清照,春水般多情。詞中那個可愛的少女,總是那麽讓人著迷。

當她蕩罷秋千,懶懶整理纖纖玉手時,酥酥地有一絲莫名的興奮,不知不覺中,香汗滲出,濕透了衣衫。

突然有客人(俊朗青年?)來訪,李清照顧不得衣衫零亂,趕緊開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極生動,極形象。

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見到生人時,感到害羞的楚楚嬌態,歷歷如在眼前。

“倚門嗅梅”,一系列動作情態,使一個天真嬌憨、活潑嫵媚、好奇而又含情脈脈的少女形象,活靈活現。存於讀者心裡,進入少年夢中。

其情其景,超神入化,達到妙不可言的境界。

這個時期,多情少女李清照,無處不在。就像一隻自由的精靈,頑皮的小妖。

那個在《浣溪沙》中“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的懷春女孩。

那個在《如夢令》中叫嚷“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較真任性的女孩。

那個在《怨王孫》中吟唱“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的活潑快樂的小丫頭……

無不顯露出她率真、率性、爽直而多情的個性。

透過女詞人早期詩文,人們見到的李清照,不僅僅貪玩好動。更多的時候,她都在“淡蕩春光寒食天”裡,做著無限憧憬的甜夢。

或“倚樓無語理瑤琴”,一人默默想著心事;或“客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

這種與生俱來氣質,已經一點一滴,豐腴著她的精神世界。

為後來成為“婉約派”詞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清照的愛情,如同她的內心世界,浪漫而豐富多彩。

千百年來,如詩如畫的李清照,成了無數學子心中,朝思暮想的夢中情人。

她對愛情的追求,大膽而熾烈。沒有大家閨秀的扭扭捏捏,也沒有貴族少女的矜持。

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用筆記錄與丈夫情趣生活的女人。

也是中國封建史上,第一個自己做主再婚的女人。

李清照敢愛敢恨,行似“大大夫”,在她的少女時代,就已顯露出來。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詞中主人翁,不可能是別人,只能是李清照。那個時候,別的女孩子,不會也不敢如此大膽。

詞中懷春的李清照,既俏皮又可愛,敢於向自己鍾情的男子,眉目傳情。甚至大膽妄為,“月移花影約重來”。

當然,這是詩語,很浪漫的臆想。

現實生活中,李清照可不這樣。十八歲時,遵父母之命,嫁給了太學士趙明誠。

趙明誠聰明好學,一時之俊才。喜好收藏,好考證金石刻詞。

熱愛文學的李清照,嫁給醉心藝術品收藏與鑒賞的趙明誠,自然心滿意足,如魚得水。二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滿。

愛情甜蜜的陽光,照在她如花的臉上。雖然告別了少女時代,走進庭院深深的趙府,李清照依然活潑俏皮。在趙明誠面前,一點也沒端肅起來。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新婚的甜蜜,家庭的幸福,讓李清照十分愜意。她在《金石錄後序》裡,有過如下描述,很好詮釋二人間的夫唱婦和。

“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

日子和諧而浪漫,任誰都心滿意足,何況李清照天性浪漫!

她當然滿意了!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踏雪尋梅,新浴初妝,共賞金尊。

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充滿詩情畫意。使之幸福無比,天天如同花兒般美麗。

惜生活不等於愛情。

花好月圓的日子,並未讓女詞人享受太久。丈夫終日衙門公乾,還經常外出遊學。夫妻二人間,自然離多聚少。

在這樣的日子裡,多情的李清照,難免心生苦悶和悲愁。聰慧穎悟、才華過人的她,只得把滿腔思念和情感,傾訴於筆端。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丈夫不在家的日子,李清照的心裡,充滿惆悵和落寞。她舉目四望,不論是白雲、飛雁、明月,還是落花、流水,時時事事處處,都與丈夫聯繫起來。

這種癡迷的感情,既執著又纏綿,擺脫不開,擱置不下。亦無計可施,無藥可治。

這個時候,活潑可愛的小姑娘,不見了蹤影;調皮頑劣的小精怪,亦消失在深深庭院。

易安居士髻結高聳,已有了淡淡憂愁,有了美麗的心事,和落花一般的幽夢。

她緊鎖的眉頭上,一顰一蹙,一震一顫,無不讓人揪心,讓人刻骨銘心地牽掛。像風中的遊絲,縈繞於心,隱隱作痛。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遊學的丈夫,很久沒有回家了,連一點音訊也沒有。

“佳節又重陽”。不知不覺中,又過了一年。

少夫人孤守空房,“半夜涼初透”。

天下誰能知道,涼透的不是背,而是那顆熱氣正一點點消失的心?

不要說“暗香盈袖”,不要說失魂落魄,更不要說卷簾西風……此時此刻,借酒消愁的李清照,已瘦比黃花。

瘦削的臉上,沒有了昔日光豔的紅暈,更沒有了無憂無慮的爛漫天真!

女詞人寫情至此,堪稱極至。就像心尖尖上,被插了一針。

令人窒息,催人淚下。

兩年後,趙明誠風塵仆仆,終於遊學歸來。

壓抑了很久的李清照,自然心喜若狂。一闕《小重山》,抒發了內心深處,不可名狀的歡愉之情。

“春到長門春草青,紅梅些子破,未開均。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久別勝新婚。

李清照歡天喜地,愉悅之情躍然紙上。

“著意過今春”。她告訴丈夫,哪兒也別去了。讓我們好好享受團聚,認認真真過上一個春天吧!

誰知世事難料,老天偏偏作弄人。

李清照這種美好願望,竟成了奢望,並未如她所願。

公公趙挺之,在官場權謀爭鬥中,失敗了。一命嗚呼,撒手西歸。趙明誠三兄弟,不僅被罷了官,還遭小人百般誣陷,鋃鐺入獄。後得朋友相助,上下活動,多方營救,趙明誠得以出獄。

丈夫仕途受阻,只好帶著李清照,回到青州老家。

過著隱居生活,半耕半讀,時間長達十年。

十年隱居,之於趙明誠,是失意的十年。而對李清照來說,卻是因禍得福的十年。

它留給女詞人的記憶,美好而終生難忘。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阜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世外桃源,如此美妙,夫複何求!

然並未“留得幾多時”。短短十年,彈指一揮而過。

趙明誠不甘寂寞,又要重返仕途了。

李清照聞之,膽顫心驚。

父親李格非,官居禮部員外郎,因“元祐黨籍”獲罪。

公公趙挺之,又因排擠“元祐黨人”,而官居相位。再與蔡京爭權,終致身敗名裂。

她深知官場險惡,如老天爺的臉,一會兒晴,一會兒雨,一會兒又是風。

丈夫我行我素,甚至一意孤行,女詞人萬般無奈。

酸甜苦辣,千般滋味,一起湧上心頭。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李清照諄諄告誡,未讓趙明誠醒悟,更沒讓他回頭。

她只能以詩抒懷。在《鳳凰台上憶吹簫》中,唱起“千萬遍陽關”,希望挽留住丈夫。

可她深愛的丈夫,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了,重新走進北宋官場。

李清照的心,像她美麗的容顏,一天天老去。漸漸變成一口古井,沒有了一絲生氣。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嚴肅考據、站在筆下人物所處的時代,來審視、把握和解讀中國古代歷史上15位風流人物的歷史隨筆集,獨辟蹊徑地重塑了這些顯赫人物的精神畫像。以人物身份劃分、據年代順序編排,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名臣(韓信、嶽飛、張居正、肅順、曾國藩);詩人(李白、蘇軾、李清照);帝王(漢武帝、曹操、李世民、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武則天)。著重從生平事跡、人格特點、命運得失、歷史評價、魅力所在等諸多方面點評其人,旁征博引,公正客觀,語言文白相間,頗有古典風范,端肅文雅又不乏趣味笑料。

作者簡介

李浩,1963年生於四川遂寧。喜書事,以藏書、讀書、寫書為樂。曾在《十月》《收獲》《上海文學》《隨筆》等刊物發表小說、隨筆二百餘萬字。閑得長篇小說《四川秘密》《亂世遂州》,中篇小說集《賊王》,短篇小說集《蜀中盜志》《巴蜀奇人》《三月桃花天》,歷史隨筆集《閑話明清小品》《蜀中舊聞》,隨筆集《蜀騷》《天涯明月故鄉》……偶以草作換些散碎銀子,即呼朋喚友,醉花醉酒醉月,人稱“浩哥”,自號涪江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