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半月談評論:越窮越厭學?改變基層教育文化生態是關鍵

近日,半月談刊發報導《越窮的地方,越滋生“厭 學症”?》關注貧困地區輟學現象,引起媒體和網 友的廣泛熱議。文章提到,目前,儘管我國不斷加 大教育扶貧力度,但在一些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 段學生輟學現象時有發生,“厭學症”在不少貧困家庭中滋生、流行。許多厭學、逃學的孩子,覺得讀書很辛苦,不少就去“混社會”,很多貧困家庭也抱有“讀書無用,不如出去打工”的心態。

“厭學症”在貧困地區滋生,背後折射出“讀書無 用論”在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的沉渣泛起。這種心態的形成有著一定的現實功利性考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孩子除了上大學之外,有了更多改變命運的途徑:外出打工,互聯網創業,等等。相比讀書而言,這些方式對他們物質需求的滿足觸手可及。同時,這種心態的形成,也與貧困地區家庭教育意識日漸淡薄、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有關。一方面,貧困地區人們普遍文化水準不高,對教育的重要性沒有深刻的理解,對孩子也缺乏有效的引導。貧困地區普遍存在“隔代撫養”現象,在父母教育缺位的情況下,老人對孩子的撫養隻停留在溫飽層面,在學習、教育方面監督較少。另一方面 ,貧困地區無論是教育硬體建設還是師資力量都較為薄弱,教育水準的整體落後,讓貧困地區學生與城市學生差距越來越大,缺乏繼續學習的動力。

人們對於教育的看法根植於現實的社會文化生態之 上。要改變貧困地區群眾對於教育的負面看法,就 必須改變貧困地區教育所處的社會文化生態。一個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教育仍然 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手段,這一點早已為世 界各國的實踐所證明。退一步說,即使教育無法為 每個人都提供一份優渥收入的工作,它對於每個人 的豐富和發展、人生境界提升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 代的。

根治貧困地區“厭學症”,就必須讓這樣的理念成為貧困地區的共識,重塑人們對於教育的認可和崇尚。為此,不僅需要加大貧困地區的教育投 入,改善教育硬體設施建設,全面提高師資質量和 水準,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讓孩子們“上好學”;更重要的是,需對貧困地區家庭和學生加以正確引導,摒棄教育功利化的浮躁心態,重塑“讀書改變命運”的觀念和信心,使孩子們“願上學”。對於後者而言,文化下鄉要落在實處,探索入腦入心的文化傳播路徑,在貧困地區形成積極的文化氛圍,讓尊崇文化和知識成為鄉風民俗的一部分。只有改善了基層教育文化的生態環境,讓教育的吸引力得到農村家庭的認可,才能摒除產生厭學症的土壤,讓農村孩子以更大的信心和勇氣去奔跑追夢,擁抱美好未來。(半月談評論員:郝嫻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