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歷代名畫解析:跟著張谷旻臨摹米友仁《瀟湘奇觀圖》

米友仁,(公元1086-1165年),一名尹仁,字元暉,小名虎兒,晚年自號懶拙老人,米芾長子,世稱“小米”。他能書擅畫,北宋宣和四年,應選入掌書學,南渡後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

其山水畫脫盡古人窠臼,自成一家之法。米氏父子創造的山水畫,運用“落茄皴”(即所謂米點)加渲染的表現方法,抒寫自己對山川的感受,世稱“米家山水”。《瀟湘奇觀圖》是米友仁山水畫的代表作品之一。

米友仁 瀟湘奇觀圖

圖繪江上雪山、雲霧變幻的奇境。圖開卷便是濃雲翻卷,遠山坡腳隱約可見,隨著雲氣的遊動變化,山形逐漸顯露,重疊起伏地展開,遠處峰巒終於出現在團團白雲中。中段主峰聳起,宛如鎮江一帶尖峰起伏之狀。林木疏密,表現遠近與層次,此段山水清晰,顯露了真實。但末段一轉,山色又隱入淡遠之間,處處體現造化生機。該圖中作者用沒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來的雙勾法,給人一種樹為“無根樹”的自然美形象,刷新了山水畫的形象和表現方式。這更讓觀者明白,原來“奇觀”之“奇”,在於奇景、奇情、奇境,而更在於心源和手法之奇!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解析

一、雲煙解析

“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雲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雲而秀媚。”(郭熙《林泉高致》)此卷在煙雲的表現上尤其精彩。山水的迷蒙隱現,雲霧的洶湧興沒,樹木的似含輕煙,把江南煙雨表現得淋漓盡,給人以晴欲雨雨欲霽,雲山煙霧泮合之感。在表現手法上,先把紙打潮,或勾線,或烘染,虛實相生,墨線對比恰到好處。勾雲:用淡墨中鋒線條勾出雲的形態、雲暗處用淡墨略加渲染,因為紙本先是濕潤的、故無筆痕,天際也用淡墨通染。(圖一)

圖一

烘染:用濃淡墨幾遍複加來烘染出雲之形態,雲層顯得厚實,山和雲石相依相生,虛實相間,變幻莫測,韻味無窮。兩者結合,一面是勾雲,一面是烘染,或上面是勾雲,下面是烘染,反之相同。(圖二)

圖二

二、雲山解析

米友仁擅長畫煙雨雲山,而且又採用寫意的形式,如沒有高度的筆墨技巧是不能描繪出煙雨雲山之生動天氣的。一般人總以為米家雲山用筆多粗略,草草而成,實則米家也有極精細處。“米家煙樹山巒乃是細皴,層次分明,然後用大闊點點之,點時能讓出少少皴法更妙”,這樣點出才扎實而不飄忽,在揮灑之中又有嚴密的經緯。

米家用墨集諸家法而大成,將淡、濃、破、積、焦、漬、染等法融入一體,這在宋代山水畫中是首屈一指的。後人學米氏畫法,往往偏用潑、破、墨水過濕,景象過於模糊,實則米氏父子並非如此。唐寅曾一語道破其中奧妙:“米家法要知積墨、破墨方得真境。蓋積墨使之厚,破墨使之清耳。”(錢杜《松壺畫憶》)

此圖山巒畫法先用清水筆潤澤出大體,再以淡墨漬染,未乾時用淡濃墨破之,分出大體層次,趁濕再用橫墨點(稱落茄點或米點)點垛。(圖三)

圖三

但不是所有地方都點,或近處點,遠處不點、或凹處點,凸處不點,這就加強了遠近凹凸的效果,產生了空間感,墨色富有變化顯得含蓄而渾厚。切忌平均對待。(圖四、圖五)

圖四

圖五

三、雲樹解析

畫樹先用中鋒墨筆,沒骨寫出樹乾及無葉的鹿角枝梢,有時空出枝乾中間部分,樹葉用淡墨橫點(米點)迭垛而成。要有錯落,要緊而密,多點在樹梢或樹腰,露出樹根,趁淡墨未乾之際再用濃墨破之。要注意虛實、疏密,切忌平均對待,尤其要控制好水分,以顯出一片朦朧濕潤之狀。(圖六、圖七)

圖六

圖七

畫松先用中鋒畫出主乾,然後用細線橫疊,要有錯落,兩頭出鋒,用筆乾脆。(圖八)

圖八

歷代名畫解析:瀟湘奇觀圖

編著:張谷旻

西泠印社出版社 / 1999年6月第一版

開本 / 8開

藝術家——張谷旻

張谷旻,1961年生,杭州人。198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97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西泠書畫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杭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