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民國畫家的書法:另一種審美

民國畫家書法

文 | 鮑相志

2012年,北京老牌拍賣行寶瑞盈在秋拍上拍了一件吳湖帆先生贈予愛徒王季遷的《仿元八家山水》精品袖珍手卷,引起了眾多藏家的高度關注,最終以當時相當理想的價格易手。除了吳湖帆先生這件得意之作本身的高質量以外,卷後眾多名家的累累跋語,也為這件作品增色不少。除了作者本人,張大千、溥心畬、馮超然、葉恭綽、黃君實等不同地區書畫家的書法同時見於一卷則十分罕見,而每一則跋語都精美得像一幅書法小品。我們在感歎吳湖帆先生一代畫壇宗師強大號召力的同時,也得以管窺當時民國書畫家的書法風采。

溥心畬跋語

葉恭綽跋語

自元以來,雖然藝壇一直強調“書畫同源說”,但像趙孟頫、董其昌、文征明這樣書與畫俱臻上乘的書畫家其實很少。仇實父畫藝精絕,書法則無足觀,祝允明書法超邁入神,於繪畫卻未下過功夫。民國時期也是這樣,雖然稱許多人為“書畫家”,但幾乎都只能偏重其中一項。大抵一個人畢生精力有限,要在同時代人中達到超越儕輩的水準,只能在某一方面苦下功夫,畢竟天資不缺的人每個時代都有很多。

民國的畫家相對於當代,仍然很注重書法方面的修養,這和當代美院以素描作為中國畫的基礎不同,民國畫家的繪畫基本功往往是從練習書法開始的,從書法中獲得的造型和線條感覺,通常會伴隨畫家的一生,對他們的繪畫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張大千對聯書法

張大千是畫壇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型畫家,他早年臨摹古畫的本事就已經極高,他畫的“石濤”曾騙過了黃賓虹、陳半丁等鑒藏高手,以至於當時許多古玩鋪都不敢收石濤的作品。這樣的故事雖然張大千晚年很敏感,可是早年的他卻頗為得意。能瞞過這麽多前輩名家,讓張大千一時名聲大噪。他的書法師從當時書名顯赫的曾熙、李瑞清,既得力於兩漢和六朝的金石碑刻,又摻以黃山谷的長槍大戟,多取橫勢,生辣古拙,讓人一見難忘。讓人忍俊不禁的是,張大千早年雖然經常“再造古人”,他自己成名後的“防偽”意識卻很強,從落款到專用紙,都有他特殊的個人印記,旁人很難模仿。

下面這開張大千的《臨趙孟頫九歌書畫冊》,除了人物造型生動奇古,線條圓轉如意外,所配的趙體小楷書法同樣讓人拍案叫絕,不僅深得趙孟頫小字的神髓,還時露王獻之《玉版十三行》的筆意,靈動秀美,張大千書法上的功力可見一斑。

張大千仿趙體小楷

張大千的精品畫作往往偏工麗一路,這與他書法的風格多少還是有些距離,而潘天壽先生的字與畫結合的要更好一些。潘天壽的字屬於書法中的“逸品”,不能簡單以書法家的標準來看待。潘老的字顯然受到晚明黃道周、倪元璐等書家的影響,側鋒和方筆的使用頗為大膽,給人矯矯不群的獨特感受,他又吸收了鄭板橋題畫詩的那種亂石鋪街的章法意象,趣味感極強。例如下面這幅作品,潘老的字與字之間並沒有多少牽絲連帶,卻靠著字形的大小變化、行與行之間的穿插避讓、字勢的擺動開闔等手法,使得作品不僅不顯得雜亂無章,還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潘老的字和畫一樣,都給人一種陽剛大氣的美感,所謂“亂石鋪街”並不講究每一塊石頭有多美,更注重的是石頭的布局與層次感,這樣的書法配上潘老的大寫意花鳥,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潘天壽先生行草詩軸

如果說張大千是書名被畫名所掩,那啟功先生的晚年則可以說是畫名被書名所掩。啟老早年畫畫下了很大功夫,書法上卻沒有細究,結果別人要他的畫卻不讓他落款,而是找他的老師落款。這件事刺痛了啟先生,他開始對晉人乃至近人的書法都悉心鑽研了起來。啟老晚年多擔任各種書法社團的要職,被邀請在各種場合講授演示書法,畫反而很少畫了。其實啟老的字除了一般人談到的書卷氣與溫潤外,還十分具有“畫意”。他用墨一般比較潤,不喜歡燥氣,一撇一捺間,極具蘭草和竹葉的韻味,挺秀大方,沒有做作和多餘的動作,乾淨清爽,瘦勁飄逸。他在穩定發揮當中又經常來兩下出人意料之筆,觀者頓覺提神醒目。他人是以書入畫,啟老是以畫入書,可以說同樣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啟功先生自作詩

在書畫欣賞中,書家字和畫家字其實是有很大不同的,書家字往往法度嚴謹,取法明顯,而畫家字卻是常常靠誇張的造型、險絕的章法、豐富的墨法等出奇製勝。有的畫家書法單看未必很好,但與畫一結合就很有味道。畫家字給我們欣賞書法提供了另一種審美範式,不得不感歎中國書法強大的包容性與表現力。

THE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