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男子高燒腹瀉腎損傷 竟跟一隻老鼠有關

“發個燒,怎這麽難治,還轉到大醫院呢?”剛住入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病房時,50多歲的朱大叔撓著頭說, 得知最後診斷他又迷惑不解,處理了一隻老鼠竟會遭那麽大的罪。

蹊蹺高燒腹瀉腎損傷

 

朱大叔家住與浙江交界的安徽某縣農村。大約半個多月前,平時身體不錯的他無明顯誘因出現連續發熱多天,體溫最高39.6℃,伴畏寒、乏力,並出現腹瀉。同時白細胞、血小板降低,腎功能下降。在當地醫院治療幾天后不見明顯好轉,遂轉到浙江省人民醫院。

發熱,白細胞、血小板降低,有可能蜱蟲叮咬,即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但患者否認被蜱蟲叮咬過,檢測也顯示新型布尼亞病毒陰性。

“患者住在農村,假如有老鼠接觸史的話,很可能被漢坦病毒感染。”專家們分析,老鼠是流行性出血熱的主要傳染源, 往年接診的流行性出血熱病例,多數都是因接觸老鼠引起的。雖然表面上看,該患者只是簡單的發熱、腹瀉,也沒有流行性出血熱 " 三紅三痛 " 的特徵,但在綜合了各種 " 蛛絲馬跡 " 後,醫生懷疑他是患了流行性出血熱。

不出所料,朱大叔回憶起與老鼠的一段“緣份”。 原來,在發病前半個多月一天,朱大叔家中的水裡掉進一隻老鼠。他將死老鼠撈起,處理過程中,一不小心碰到了死鼠。他沒想到一次不經意的接觸,讓他吃足苦頭。

醫生將朱大叔血樣被送往疾控部門,陽性!最終診斷為流行性出血熱。經過對症積極治療,目前患者病情明顯好轉。

流行性出血熱是怎樣一種病

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紅英介紹,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 ( 漢坦病毒 ) 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出血熱典型症狀,初期普遍表現為:發熱後體溫一般為 38 ℃至 40 ℃ ," 三痛 " 為頭痛、腰痛、眼眶痛," 三紅 " 為臉紅、頸紅、上胸部發紅,結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重症患者也可能在口腔、胸背、腋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繼而出現低血壓、休克、少尿、無尿及嚴重出血等症狀,不及時救治將危及生命。但也有不典型的病例,需要綜合考慮,鑒別診斷。

該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傳播、消化道、接觸等方式傳播,攜帶這種病毒的老鼠的排泄物如尿、糞便、唾液等汙染塵埃;進食被老鼠排泄物汙染或啃咬過的食物後感染;接觸了攜帶病毒的老鼠排泄物或血液等均可能引起感染。本病全年均有發病,但每年農忙時節人們在田間或野外勞作增多,人們接觸病毒後經過大約4-46天左右的潛伏期後發病,導致每年5-7月出血熱患者人數的小高峰,11月-次年1月為大高峰。

鄉村農家遊做好預措施

潘紅英主任說,從近幾年接診的病例來看,主要來自山區農村。流行性出血熱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因此搞好環境衛生,消除鼠類棲息活動的隱蔽場所,開展滅鼠活動十分重要。同時提醒,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燒掉或埋掉,從而控制和消除傳染源。

其次,要做好食品衛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嚴防鼠類汙染食物。尤其在農村山區,餐具、食物應加蓋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觸到的地方,飲用水應煮沸,剩飯菜必須加熱或蒸煮後方可食用。

村民在野外或田間勞作時做好防護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觸鼠類及其排泄物,不坐臥草地或草堆,勞動時注意保護皮膚,防止破傷,如有破傷應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時,要穿襪子,扎緊褲腿、袖口和腰帶,皮膚露出部位可塗防蚊劑,以防止蟎類叮咬,減少受感染的危險。

暑期旅遊將開始,潘紅英提醒,凡帶孩子去山區農村旅遊,同樣需做好預防措施。

記者 葛丹娣 通訊員 宋黎勝

編輯 肖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