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少年十八,江山千里:《千里江山圖》憑什麽值得萬眾矚目?

2017年秋。

正是秋老虎肆虐的季節,故宮博物院武英殿內人頭攢動,殿門口排起長龍,隊伍之中有人一邊拭汗,一邊向隊首張望,他們從早上等到下午,只為一覽一副傳奇畫卷的風采。

它就是宋代青綠山水長卷——《千里江山圖》。

要知道建國70年以來,公眾僅有三次機會得以一睹真容,一次是2009年,一次是2013年,還有一次是2017年,錯過之後,不知又要等多久。

那麽,它憑什麽值得萬眾矚目呢?

北宋 王希孟繪《千里江山圖》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千里江山圖》,畫心縱51.5cm,橫1191.5cm,用整絹畫成,畫成即貢入徽宗內府,徽宗不久轉賜權臣蔡京,後入南宋宮廷,元代為溥光和尚所有,明末清初流入藏書家梁清標手中,後為清乾隆帝所得,清末被溥儀流出宮外,民國期間輾轉於文物商人之手,建國之後歸入故宮博物院,脈絡清晰,流傳有序。

作者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江河山川,亭台樓閣,茅屋嘉木,還有飛鳥船只等,氣勢連貫,一氣呵成,畫面壯麗秀美,氣勢磅礴遼闊……那麽有人問了,是哪位大師完成了這樣一幅鴻篇巨製,應該是位歷盡滄桑、長須飄飄的長者吧?

卷後蔡京題跋道:

“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作者並未署名落款,從蔡京的題跋中才得知這一巨製為“希孟”所畫。年方十八。

梁清標的同代人宋犖在《論畫絕句》 中提到:“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 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 ” 因此後人據此推斷希孟姓王,而宋犖和梁清標的時代,距離宋初已六百年,如何得知王希孟的姓氏,沒有其他證據可以佐證。

我們只能根據這一孤證延續宋犖的說法了,王希孟就是這麽神秘,就是這麽橫空出世,就是這麽一鳴驚人。

對於十八歲的少年來說,能畫出《千里江山圖》絕對是奇跡。

是何等玲瓏剔透的人,博得了藝術偏執狂宋徽宗的青睞,親授其藝。十八歲,正是由少年向青年的過渡階段,少年的天真爛漫並未被青年的意氣風發替代,放到現在,估計大部分還在為了高考絞盡腦汁,不要說手繪千里江山,恐怕連千里江山的樣子還未曾親見。

十八歲之王希孟,在《千里江山圖》中的胸襟,氣魄,吞吐渾厚,不亞於百歲老者,是這個學生的創作能力厲害,還是徽宗這個老師的指導能力厲害,只能見仁見智了。

北宋 趙佶繪《瑞鶴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但作者的十八歲年齡僅僅增加了這副畫作的傳奇性,一副畫的價值還是要回歸到畫作本身。

《千里江山圖》之所以被認為是宋代青綠山水畫中具有突出藝術成就的代表作,很大的原因正是畫家王希孟用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給“青綠山水”上色,又用泥金勾勒出“金碧山水”的顏色。整幅畫作色彩絢麗,驚為天工。

最難得的是,卷長千里,而無一累贅。

放眼望去(從右至左),卷首高山之巔直入雲霄,其後丘陵連綿,崇山峻嶺,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畫家筆下應運而生。

而在中段,群峰參差,節奏頻率明顯收緊,繼之峰勢向左回旋,平坡伸延,直探江中的瓊島把氣勢伸展開去,然後近景山巒、江渚漁村,與瓊島相連。隨後又是群峰玉立,直插天際,達到高潮。

第三段一轉前段的曲折緊張,節奏平緩,瞬間消除緊張氣氛。畫中一小島,島下平鋪著漁村,漁舟點點,使開起之勢下轉,起到承接作用。卷左下部,近景坡岸與之相接,起到過渡作用。卷左尾部畫突起的秀峰,其勢向上伸過江面和遠山,結住了開起之勢,並總結全卷。

《千里江山圖》不僅整體氣勢恢宏,一氣呵成,細節處也是精雕細描,一絲不苟。沈從文先生曾認真研究過這幅畫,他的評價是:“船隻江面好”和“青山綠水村落位置及江船均極好”。

如果將畫作放大十倍,細處著眼,會發現青山、綠水、村落以及江船都是恰到好處,畫卷雖長,作者在細節的著墨上沒有絲毫懈怠。

更奇的是,如果把這幅畫分割來看,怎麽分割都是一幅完整的畫作。

一名少年,一段故事

一幅長卷,一派天氣

穿越近千年,它的色彩依舊絢麗多姿。零星顏料剝落的斑斑痕跡,向觀眾展示著畫作和歷史的厚重。

王希孟畫完《千里江山圖》,便沉寂於歷史時空之中,有人說他不久之後去世,留此絕響,震爍古今。我們更願意相信他將一半生命融入此作,進而獲得了一種藝術上的永生。

《千里江山圖》區別於《清明上河圖》,它不是一副“熱鬧”的畫作,濃厚的古典氣息和文士情感鬱結其中,它使人安靜,沉思,審慎自我,不如此,即使與之近在咫尺,卻走不進此畫半步。

觀複山水間窯變系列,致敬古人青綠山水畫作,於喧囂中尋找一絲寧靜平和。

1200℃熊熊烈焰錘煉之後,造就千變萬化,個個不同,宛如一場色彩的爭奇鬥豔。

既有花器,亦有茶器。

陳丹青先生論《千里江山圖》時提到:

我分明看見一位美少年,

他不可能老。

他正好十八歲。

此言誠然,時逾千年,少年不老,才情寓於畫間,穿透歲月,宛如一雙燃燒著生命熱焰的眼睛,注視著相擁而過、頂禮膜拜的人群。

美好啊,少年!

《千里江山圖》乃作者道法自然之美,而觀複山水間系列將造物交予自然,每個器物都是不可捉摸的變數,為生活中增添一點未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