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年的李清照,她的孤獨與愁悶,你懂嗎?

今天,一條#李清照筆給你 你來寫#的熱搜上榜,起因是有網友嘲諷李清照的詞“詞藻堆砌,不如喊麥”。

關於李清照,有人說她是朋克少女,因為她“濃睡不消殘酒”“沉醉不知歸路”,有人說她嬌憨“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當然,還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巾幗不讓須眉的霸氣。

不過,一個老年的李清照,她的孤獨與愁悶,你懂嗎?

李清照的很多代表作,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等,都是寫於她的晚年,這時趙明誠已去世,張汝州的事情也過去了,她也老了,對於男人是徹底死心,一切都歸於平靜,心如止水。而這時,她的詞卻越來越精於描寫日常生活,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關於宋代生活的翔實記錄。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的名句,是下半闕的“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和“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而被冷落了的第一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也是十分有趣。尤其是“玉簟秋”三個字格律上有所變化,又叫《一剪梅·玉簟秋》,給“簟”(dian4)這個字留了個名聲。

“簟”貌似難寫,不常用,它的意思很平常,是竹子做的席子。在還沒有椅子的時候,人們是席地而坐的——坐在席子上。漢朝人管寧與華歆一起讀書,管寧因為華歆對刨地刨出了金子而面露喜色,又因為他跑出門看過路的豪車,就割斷一起坐的席子來表示絕交。這說明漢朝人就坐席子,還說明古代的席子是整塊的,很大。

宋朝人什麽都講究精致,他們認為湘席最好,即湘妃竹做的席子最好。湘妃竹就是斑竹。傳說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在舜帝駕崩葬於九嶷山後,連續痛哭了九天九夜,哭得當地的竹子上都有了淚斑,這就是湘妃竹的來歷。湖南的竹子好,湖北的竹子也不錯。黃侃的老家湖北蘄春一帶也產竹子,叫蘄竹。湘妃竹適合觀賞,蘄竹適合做笛子,做席子更不在話下。

在《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一詞中,上半闕是:“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裡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詞中所寫的滕床、紙帳和香爐,都是古代居家必備的陳設,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古人的室內擺設圖。古人的居家陳設經常改變,不論是屋裡的桌椅、牆上的字畫、屋內的陳設,都會根據時令、節日、來訪客人的身份而隨時移動擺放,在陳設中表示出自己的主張。不像現在,一幅畫掛上牆就不動了,古人是準備一大堆卷軸,隨時準備掛個應景的。

藤床是藤子編的輕便的單人床,類似於今天鋼絲床;紙帳不是香羅帳,是文人雅士中流行的,用硬的繭紙做的帳。宋代的林洪在《山家清事》一書的“梅花紙帳”條目中描寫道:“於獨床四周立柱,掛瓶,插梅數枝;床後設板,可靠以清坐;床角安竹書櫃,床前置香鼎;床上有大方目頂,用細白楮作帳罩之。”李清照詞中如此描寫,以及她詞中所寫的梅花,不僅是表明自己的高潔,還表明了自己是孤老、單身的狀態。李清照的不少詞作中都是色彩豐富,大紅大綠,這首雖寫了梅花,感覺上堅白如冰。

再有就是香爐,唐朝人用香成風,宋人也是如此,在屋中、帳中都是焚香不斷。周邦彥在《蘇幕遮·燎沉香》中寫:“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當時既有現在成柱狀點燃的香,也有像藏香一樣的粉末,有的直接把沉香的木頭做成小塊點燃,有的是把香料製成粉末,加上油脂、藥材製成獸碳。宋代有了桌椅以後,人們改變了坐臥習慣,燈具也有所改變。不再像漢唐時期那樣是立在地上的大燈,而是擺放在桌子上的精巧的小燈,燈和香還會合為一體,點燈的時候就散發出陣陣清香。

孟暉女士的《花間十六聲》中的《帳中香》一篇,還寫了宋代已經會利用蒸餾的方法制作香水。真讓人感慨大宋時代的精致與繁華,想必富貴時尚如李清照,她肯定在香水、化妝、衣著、居家裝飾等方面不會落後的。至於宋朝人為什麽有這麽多講究呢?答案就在這兩首詞裡,閑的!

閑愁是無端無緣由的愁。李清照的不少詞都寫得像日記,上半闕記載今天從早到晚所做的事,下半闕寫此時此刻的心情,《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和《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等都是如此,能看出當天沒做什麽事情。宋代像她這樣的大家閨秀,出身好,衣食無憂,丈夫總是不在身邊。每天都過琴棋書畫、下棋品茗的悠閑生活。別人工作累了,用文藝作為休息,李清照把文藝作為生活的主要內容,當然她累了的時候,休息的時候,就無事可做了。只好講究一下生活中的細枝末節,發發閑愁,填上兩首詞而已。中國古典文學中那麽多的篇章,都孕育在這無盡的閑愁中了。

到了晚年,李清照年老認命,睹物思人。家裡的每一樣東西都能使她想起自己年輕時的風華絕代,和心愛的丈夫趙明誠,引起她怎麽都有排遣不完的閑愁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