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P2P轉型助貸:強者的生路,弱者的絕路?

作者:江一夢

來源:獨角金融

網貸平台的“助貸轉型”熱潮正愈演愈烈。

6月20日,點融對外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點融創始人、聯席董事長郭宇航公開表示,平台可能還會有新的業務發展模式,比如做銀行助貸。無獨有偶,本周二網貸行業老兵信而富,在退市危機下宣布成立新公司,運營以機構資金為放款主體的助貸平台。

在過去五六年的時間裡,網貸是整個互金行業最耀眼的明星。但時至今日,強監管下行業規模和平台數量持續縮水,前景不明,轉型助貸似乎成了不少互金公司的首選。

“助貸”成互金轉型“香餑餑”

網貸平台加速出清的當下,很多平台都試圖找到一條理想的後路。

監管部門於2018年12月19日發布《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不過,這三種轉型出路中,助貸似乎更合網貸平台的心意。

從轉型小貸的角度來看,牌照就是最大的攔路虎。2017年11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要求,自即日起,各級小貸公司監管部門一律不得新批設網絡(互聯網)小貸公司,禁止新增批設小額貸款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額貸款業務。

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同樣不是網貸平台較好的轉型方向。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不是像掌眾、融360等本來就以流量規模見長的平台,轉型做導流就是進入了紅海。持續的競爭壓力、黏性不足的客群、日漸衰落的流量,都是擺在轉型導流平台面前的困難。因此,轉型助貸似乎成為一種相對理想的選擇。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中心主任薛洪言對獨角金融表示:“眼下,不管是金融機構還是助貸平台,都有各自的需求。助貸越來越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流量和資金的不均衡。金融機構上千家,資金分布相對分散,對於任何一方機構來講要麽流量過剩,要麽資金過剩,這種趨勢也是很難逆轉的,助貸的生命力會越來越強。”

頭部平台優勢凸顯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獨角金融,“金融機構挑合作夥伴很謹慎的,不是誰都合作,都是要看實力的。”

能在助貸業務上突飛猛進的,大都是業內的頭部平台。從互金中概股2019年一季報來看,助貸業務的貢獻著實比較顯眼。

趣店一季報顯示,通過向100多家金融機構分發250多萬用戶流量,實現收入1.59億元,相比去年的3000萬增長超400%;而拍拍貸一季度報顯示,通過機構資金合作夥伴促成的借款金額佔總撮合額的比例,從2018年第四季度的20.4%上升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30.9%,佔比突破三成。另外,樂信一季報顯示,其超過70%的新增借款來自金融機構;360金融發布業績顯示,79%的資金來源於金融機構,較2018年全年的74.7%明顯提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對獨角金融表示,做助貸的金融科技公司必須在科技和互聯網兩個屬性上佔有絕對優勢,金融機構才會願意和它們合作。因為科技屬性強,意味著該公司大數據風控的優勢特別明顯;互聯網屬性強,意味著該公司大數據獲客或者精準導流的能力較強,進而能夠帶來足夠大的流量和客群。

另外,資金實力也是影響網貸平台轉型助貸的重要因素。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對獨角金融表示:“頭部機構轉型助貸因為公司或者股東實力較強,在外部合作時,可以給予平台信用背書或者提供風險保證金,因此,傳統金融機構願意與其合作。”

“目前頭部平台轉型助貸業務成功案例較少,更多的在嘗試,一般也就整個借貸規模的三分之一左右資金來自於傳統金融機構。中小P2P網貸平台還沒有發現成功轉型案例。”王詩強補充道。

中小平台轉型助貸陷困境

與頭部平台相比,本就掙扎在生死邊緣的中小平台,在轉型助貸的路上卻沒那麽幸運。監管收緊,自身風控、獲客能力弱,金融機構挑選助貸機構的標準持續提升等,都把這些想要轉型助貸的中小網貸平台拒之門外。

首先,絕大部分中小平台在爆雷的同時,還面臨被清退的宿命。比如4月30日,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對38家P2P平台發布擬退出P2P網貸業務的通告;5月6日,深圳市金融辦公布第一批71家自願退出P2P的平台以及27家失聯的平台等。可見,此類平台連活下去都成問題,更別提轉型做助貸業務。

其次,在政策上,監管方面對於網貸平台轉型助貸也有較高的標準。2017年底,互金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與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聯合發布《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明確規定銀行不得為無牌機構提供資金放貸或聯合貸。

此外,4月2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發布公告提示助貸機構加強業務規範和風險防控,若無擔保資質,與持牌金融機構或者類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合作時,不應提供增信服務以及兜底承諾等變相增信服務;不應向借款人收取息費或者變相以服務費形式收取息費。

從機構本身來講,中小型P2P平台轉型助貸業務能夠提供的風險保證金有限,平台或者股東提供的額信用背書外部認可度較低,因此,轉型困難重重。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助理教授陳文認為,中小平台轉型助貸的壓力在於,它沒有一個時間較長、基數比較大的逾期率、回收率、壞账率數據,沒法證明自己的整體資產質量還過得去,因此就沒法讓銀行等金融機構安心的跟這些中小平台合作。

你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領域“助貸”業務的發展現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們互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