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甲午戰爭,對清朝的影響有多大?脊梁骨被打斷,只剩苟延殘喘

1895年李鴻章在日本春帆樓簽訂《馬關條約》,中日甲午戰爭隨之告一段落。戰爭雖結束,但它對清朝嚴重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皇帝鹹豐也因此死在了承德避暑山莊。這是近代西方列強第一次打入北京城。如果說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沒能喚醒清朝“天朝上國”的迷夢,那麽這次戰爭實實的給了清朝當頭一棒。

面對近在眼前的堅船利炮,其巨大的威力讓清廷感到害怕、感到震驚。由此直接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洋務運動,以奕䜣、李鴻章等為代表的洋務派開始造槍、造炮、造軍艦(北洋艦隊)。經過差不多三十年的時間洋務運動,清政府至少表面看起來還是很強大的。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的十三年,日本的國門也被美國的佩裡艦隊給敲開了。看到美國冒著黑煙的軍艦(黑船事件),日本人很害怕,直接就放棄了抵抗。日本的國門就這樣被輕而易舉的給打開了。

當時統治日本的是德川幕府,實行的同樣是閉關鎖國的政策,西方勢力的入侵使得原本就貧困落後的日本,這時更是危機四伏。底層的武士為了生計,甚至已經開始賣刀,用賣刀的錢來換麵包。

倒幕運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明治天皇上任後,緊接著就開始了維新運動。

清朝在洋務運動,日本在明治維新,這兩個落後的國家在西方堅船利炮的“威逼”下開始了各自的救贖。不過遺憾的是,清朝失敗了。

1894年爆發的甲午之戰,把清朝“天朝上國”的迷夢給徹底打醒了。這一戰同樣也把西方列強給打醒了,原來堂堂的大清竟只是這樣的水準。支離破碎的大清,李鴻章再也糊不起來了。

隨後,面對如此羸弱的清朝,列強不再忌憚直接掀起了瓜分狂潮;輸給日本,國內更接受不了,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人士,開始“公車上書”掀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清朝的脊梁骨被打斷了,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原本處在十字路的清朝,可以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甲午一戰後清朝永久喪失了主動權,只能被動的、消極的接受命運的安排。

列強掀起瓜分狂潮後,清朝的百姓就成了抵抗西方列強的第一道防線。兩種文明突然大規模的接觸,必然是要產生碰撞和摩擦的。比如說,東方文明極為重視的“男女授受不親”,在西方列強眼中簡直可笑之極,根本不值一提。在這裡不說誰對誰錯,隻說兩種文明的衝撞。

這只是一個例子,也許就是這一件件“小事”,因為觀念不同、理念不同,隨後就會引發蝴蝶效應。緊隨而來的義和團運動也許就是最好的證明。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就這樣走進了舞台的中央。

因為義和團,後來又直接引起了八國聯軍侵華的戰爭。直至清朝一步步墮落,最終只能草草收場。而這一切在清朝輸了甲午中日戰爭後,似乎早就注定好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