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口氣讀懂中國家具,背後,拖著一卡車的中國文化。

“紅木”這個詞,它隻屬於中國。

老外翻譯不了這個詞,因為“紅木”這個詞的背後,拖著一卡車的中國文化。

家 具

中國——“紅木”之國,這個“紅木”便是指的古典家具。

家具是百姓的日用品,是王公貴胄的奢侈品,是紫禁城的必需品,還曾是中國主要的出口創外匯產品,一度被歐洲的貴族瘋狂追捧,擁有一件中國家具是富有和高貴的象徵。

有人還曾提議將家具加入“中國四大發明”,變成“中國五大發明”。

現在去到博物館,家具也是極其重要的藏品,今年故宮也向全社會迎接了這位被忽視已久的貴賓,開放了“家具館”

在拍賣場上,古典家具也是最主要的中國藝術拍賣品類之一,並且價格都非常不便宜。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一口氣讀懂,了解中國不得不知的中國家具的發展史吧。

中國家具發展史,往簡單了說,就是“百家爭鳴”“兩家爭先”的過程。

家具是由木頭搭建構成的,古人對家具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一些出土的商周器物已有後來某些古典家具的雛形,一些家具上的裝飾手法也已經出現,如髹漆、嵌象牙、嵌松石等。

屈指可數的百家爭鳴

為什麽是屈指可數的百家爭鳴呢?因為家具形製雖多,但明清以前變化不大。

春秋戰國,家具的種類豐富,這段時間,諸如箱、櫃、椅、墩等家具開始出現。到了秦漢,漆木家具的全盛時期,此時,人們的起居方式仍然是跪坐或盤膝坐,垂足坐始見萌生卻尚未普及。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高型坐具開始流行,及至唐代,垂足而坐徹底推廣開來,還出現了高型的案桌。

高坐讓中國人的起居從亞洲徹底脫離出來,與周圍席地而坐的諸民族劃清了界限。

歷史的車輪滾向了宋代,國人自覺不自覺之間把以前幾千年形成的許多文化悄然改觀,價值重新體現,以唐宋為界,享受了千年一變的起居文化。

對家具而言這是個偉大的時代,家具上,經典製式已經成型。

平分秋色的明清二家

歷史的車輪再往前面滾一下,就滾到了中國家具發展的高潮階段,因為我們來到了明代,隨著一些硬質良材進入中國,家族迎來了一位新人——黃花梨

漆木家具和硬木家具,兩兄弟在這個朝代仿佛打了雞血一樣,在這個朝代,誕生了我們舉世聞名的“明式家具”,成為跨時代的超級榮譽時尚單品

這是家具的一次裡程碑式的跳躍。從此,硬木家具成為主流,走入了皇宮,走向了權貴,走向了人生巔峰。

到了清代,家具製作更加發力,再次達到高峰,在家具上形成了“明式”“清式”兩大分明的美學體系。

此時,紫檀等家具製作良材通過海運、河運直達京城,統治者直接參與家具設計,宮廷家具不計其數。

中國古代家具有過革命性的改變,由低向高完成了質的飛躍。席地坐轉為垂足坐,視野的變化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觀念的改變。

古家具之宗

中國人是全世界使用漆最悠久的民族,至少在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一隻漆碗做了有力的證明。

大漆家具乃中華古家具之宗,明萬歷以前,漆木家具一直是中國家具的主流。

隨著紫檀、黃花梨等硬木家具風靡以後,漆木家具的“統治”地位才被撼動。

大漆之大乃尊稱,中國人稱高尚之人之物為大;大漆即天然漆,我國特產。

三千年來,中國人製作的大漆家具難以數計,我們今天有幸看見的不會超過萬分之一二。漆藝複雜,披麻掛灰,使用多舛,年久失態,故完整存世於今更是寥寥。

自打“明式家具”一詞問世之後,學者及藏家共同掀起一股熱潮,學者極盡所能將“明式家具”擎起,藏家蜂擁而至搜集天下美器。

非常物質化的國人慣以材質論高下,喜聞樂見的紫檀黃花梨等成為時代寵兒,於是材質第一,美學第二,而大漆家具研究和收藏因此雙雙落伍。

三駕馬車

古典家具領域有三駕馬車,一是黃花梨,二是紫檀,第三個是紅木。

黃花梨

其實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黃花梨的人,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黃花梨的人。

黃花梨,一個木頭界的傳奇。那絢麗詭譎的花紋種夾雜著淡淡的降香,世人無不為之動容,看上她,便是一眼千年。

它出生於中國的海南島,由於其根部經過腐朽潮化就成為“降香”,所以最初它是作為香料進入到宮廷的。

後因顏值太高:色彩鮮豔、紋理美麗,成為了最早進入皇家視野的上等珍稀木材。不過作為海南島的特產,黃花梨的數量十分有限。到了清代中期原材料就漸漸的接濟不上了。

到雍正、乾隆時期宮廷裡的窗戶大部分已經改用了玻璃,采光條件一下子變好了,這給同樣質地優異的紫檀帶來了機會。

紫檀

自清代始,黃花梨這位同志的風頭退居次席後,紫檀隆重登場,成為名副其實的木中之王的。

主角的魅力決定一出大戲的生命力。紫檀加入明清家具行列,即刻引領時尚之先,且五百年不衰。

紫檀是一個文學名稱,或者說是社會學名稱,與科學無關。科學的名稱嚴謹而不可替換,文學可就浪漫多了。

中國人歷來認為紫色祥瑞,比如常說的“紫氣東來”,故宮原叫紫禁城,這是個老名字,緣於紫微星垣。由此可見紫色的地位。

很多人會問了,這紫檀打哪兒來呢?可不是中國哦,是印度一個叫邁索爾邦的地方。

紅木

紅木從最初被鄭和當做壓船底的大料從東南亞運進中國,一直被皇家忽視,直到“魏紫姚黃”一料難求,才逐漸被重視。

老紅木是中國硬木家具中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木材,它不僅材質好、油性大,顏色也喜慶,尤其是在價格上,可以說性價比最好,幾乎適應各種層面的人群。

然而在2000年《紅木》國家標準的頒布後,發生了轉折。

在這時候,“紅木”這一詞完成了一個華麗的轉身——由專指老紅木即大紅酸枝這一種材料,變成了33種材料的統稱,現在是29種

今天我們給“紅木”的定義可從兩方面來理解:

廣義的紅木:泛指《紅木》國家標準中5屬8類33個樹種;

狹義的紅木:歷史上傳統使用的老酸枝木。

說到這兒,有人應該等不及了吧,怎麽還不說形製?別急嘛,這就給大夥分分,依據其功能家具可分為:

臥類、坐類、置物類

儲藏類、屏風類、支架類

以下不做解釋說明,各位看圖,一一對號入座即可:

臥 類

坐 類

置 物 類

儲 藏 類

屏 風 類

支 架 類

家具收藏

清政府覆滅後,大量的宮廷器物散落民間,王公貴族將夾帶出來的文玩珍賞低價賤賣,由此催生了古玩市場的興起。

上世紀30年代,德國人艾克著《中國花梨家具圖考》一書問世,便在國際上掀起了中國古典家具熱潮,西方藏家紛紛來華大量收購古典家具。

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在香港出版,大量的港台收藏家湧入內地購買家具,古典家具收藏一時成為一大現象。

據業內人士稱:

從海南島開始,收藏者像梳頭髮一樣,從南到北梳了一遍,地上文物極為豐富的山西省,除了喬家大院等幾處國家保護部門,整個省的明清家具精品幾乎被搶買一空。

幾經浮沉,古典家具收藏歷久彌新。臣服於古典家具之美也好,希冀保值升值也罷,其中一個很好的意義在於,古典家具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有序的傳承和保護。

好的家具給人的使用、審美體驗總是相似的,而不好的家具,那是差的千奇百怪,則各有各的弊病。

我們知道家具有五大構成要素:材料、結構、做工、外觀形式及功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能說如果每個家具要素都做到最好,那這件家具不好也難。

家具的外觀形式,這是家具之魂,尤其現在這個歷史階段,顏值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是筆者對於當下的家具形式泛濫的現象不以為意。

畢竟好看的臉蛋總是驚人的相似,而醜的人卻各有各的醜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