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百餘畢加索作品今起北京展出,看其早中期藝術如何演變

畢加索是立體主義的繪畫大師,為人所熟知是他的抽象畫。而《古典雕塑石膏像寫生習作》是其13歲時的一幅寫實作品,創作於畢加索在拉科魯尼亞美術學院就讀期間。很難想象,畢加索是怎樣從如此寫實的作品中,演變成後來他具有開創性的原始主義的藝術特色。畢加索創作生涯的的前三十年,其藝術演變又是怎樣的?

6月15日,“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展覽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幕。澎湃新聞獲悉,展覽基於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的館藏,共展出包括34件繪畫、14件雕塑以及 65件紙上作品在內的103件作品。此次展覽也是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巴勃羅·畢加索作品展。

此次展覽由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藏品總監艾米利婭·菲利普策劃,全面回顧了畢加索創作生涯的前三十年,呈現畢加索從早期到中期的藝術成長經歷。展覽中所呈現的三十年涵蓋了青年畢加索的藝術發現與醞釀時期,從學徒時代的學院派現實主義,到戰後向古典風格的回歸;從藍色時期和粉色時期貨替出現的憂鬱和情感相關主題,到他具有開創性的原始主義探索等。

展覽現場

展覽共分為六個不同章節:“早期畢加索”呈現了畢加索童年時期的創作以及早期受到的影響,在這一階段,他創作了《戴帽子的男人》和《古典雕塑石膏像寫生習作》;“藍色和粉色畢加索”階段,畢加索放棄模仿前輩的後印象派繪畫風格,轉而塑造真正意義上最早的個人風格,並逐漸確立了最初的藝術身份,其作品包括《瘋子》和《兄弟倆》;“驅魔人畢加索:《阿維尼翁的少女》的革命”展現了畢加索對簡化形式和空間的探索,在尋找、發明新的藝術語言的過程中,他創作了《自畫像》等作品,並孕育傑作《阿維尼翁的少女》,開啟了徹底改變二十世紀藝術的革命;“立體主義者畢加索”中,對“標誌物”等符號元素的運用催生出了立體派作品,如《彈曼陀林的男子》和《壁爐旁的男人》;“多變畢加索”著眼於對古典的致敬、引用與革新,《戀人》《習作》等作均展現出畢加索獨特的藝術探索。為俄羅斯芭蕾舞團出品的舞劇《三角帽》設計的舞台布景、服裝和幕布也在這一部分中呈現。展覽的最後部分展示了畢加索1927年至1972年較為晚期的一系列傑出繪畫和雕塑作品,這些作品清晰地展示了畢加索青年時期的藝術實驗所產生的影響,也勾勒出貫穿他創作生涯的主題與基本原則。

《閱讀》布面油畫 1932年1月2日

《古典雕塑石膏像寫生習作》是畢加索13歲時創作的作品,也是本次展覽中年代最早的一件作品。這件寫實素描的參照物是古希臘雕刻家菲迪亞斯所創作的一件軀乾雕塑——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畫中的赫拉克勒斯有著雕塑般的線條造型,運用木炭筆繪製出的巧妙陰影效果增加了一絲柔和感。這件作品創作於畢加索在拉科魯尼亞美術學院就讀期間。展示出他聰穎的天資和嫻熟的繪畫技巧。

《古典雕塑石膏像寫生習作》 紙上炭筆和黑色鉛筆畫 1893—1894年

《兄弟倆》是畢加索粉色時期的重要代表作,延續了他對社會邊緣人物的關注。1906年5月到8月間,畢加索到加泰羅尼亞北部的偏遠村莊戈索爾短住,他為當地年輕人、農家女孩以及費爾南德?奧利維耶繪製了多幅肖像。畫面中兄弟倆帶著沮喪的面容,站在一片貧瘠的背景之前,整個畫面散發著憂鬱的氣息,和粉色時期早期的描繪流浪馬戲團藝人的畫作相類似。畫中年長的哥哥擺出對立平衡的站姿,體現了古典傳統的影響,弟弟修長的身體線條則明顯受到安格爾風格的影響,

《兄弟倆》紙板水粉畫 1906年夏

這幅《自畫像》繼承了畢加索粉色時期的肉粉色調與柔和氛圍。但與之前的作品相比,畫中人僵硬而不自然的表情令人聯想到古希臘的青年男子雕像。粗大的脖頸、被放大的耳朵與眼睛、幾何形狀的鼻子與面具般的面孔。再加上以顏料厚塗出砂岩般色澤的身軀,整個人物形象不由得令人聯想到一面插在基座上的古代面具,這種抽象的特徵更接近於畢加索當時著迷的波利尼西亞與伊比利亞風格,

《自畫像》布面油畫 1906年秋

1907年,畢加索創作了著名的《阿維尼翁的少女》,這也是立體主義的源起之作。作品取材於巴塞隆納的一家妓院。從那時起,畢加索擯棄了模仿現實的手法,採用全新的表現語言:組合連接基本形狀,運用緊密影線,將色彩搭配限制在赭色調之中。在本次展出中展出了畢加索為創作這幅作品繪製的眾多習作。

《〈阿維尼翁的少女〉習作:蹲下的女子頭像》 紙上水粉畫 1907年6月—7月

《彈曼陀林的男子》是分析立體主義發展至頂峰時期的作品。畫面由一系列密集的三角形和新月形組成,畫布底部附近的某些圖案讓人想起弦樂器上的凸花細工裝飾,而圓形線條則讓人想起樂器的輪廓曲線和音孔。畫作上半部分似乎展現了一位曼陀林演奏者,畢加索通過一系列類似軀乾和頭部的三角形來傳達他的形象。如果我們不知道標題,很難辨認出這幅畫的主題。

《彈曼陀林的男子》布面油畫 1911年秋

《習作》是由十幅相互關聯同時也自成一體的圖像拚湊而成,是畢加索拚貼實驗藝術形式的展現。在這件作品中存在著立體主義和寫實風格兩種元素。寫實畫面的邊界相互交融,立體主義場景之間卻是用粗輪廓清晰地區分開來。這種分裂性質也暗示了畢加索在個人創作實踐中開始出現的分裂。

《習作》 布面油畫 1920年

除了繪畫作品,畢加索在雕塑等方面也多有造詣。如下圖的《瘋子》《小提琴與樂譜》《女子頭像》。

《瘋子》 青銅雕塑,為藝術品商人安伯斯·佛拉鑄造的版本 1905年

《小提琴與樂譜》紙板剪紙拚貼畫 1912年秋

《女子頭像》 彩繪切割木料 1967年

除此之外,此次展覽的空間設計也別具特色。展覽在UCCA面積1800平方米的大展廳內以半開放式的盒狀空間呈現,使展覽各章節主題得以錯落有致地呈現。這些開口與空隙為觀眾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視角和驚喜。多幅畢加索的印刷肖像和關於藝術家工作室的圖像也更突顯了每個盒狀空間所對應的藝術家創作階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