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飛機上救人東莞醫生張若愚:絕大多數醫生在那種情況下都會主動看診

■張若愚醫生接受採訪 記者 李廣 攝

3月21日晚,東莞市人民醫院醫生張若愚乘坐南方航空CZ6666班機出差時,飛機上兩次主動為發病乘客「出診」,準確診斷,兩名患者病情明顯好轉(見本報3月23日A04版)。此事經本報報導後,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文章在「東莞日報健康莞家」公眾號上的閱讀量已達到6.8萬,並得到《人民日報》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客戶端、新華社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全文轉載,閱讀量數分鐘內分別達到了「10萬+」。他的那句「我沒帶醫師證,但我必須去看看」也成了網路流行金句。

「絕大多數醫生在那種情況下,都會主動看診的」一不小心成了「名人」,這兩天,張若愚的微信都被各種問候信息刷屏了,同學、同行、同事、家人紛紛為他點贊,「3月23日,我80多歲的初中語文楊老師看了《東莞日報》,也打來電話,說我做得對。」

對於這些讚譽,張若愚感覺有些不習慣:「我敢說,絕大多數醫生在那種情況下,都會主動看診的,正巧被我遇上了而已。當時沒想那麼多。」

張若愚今年47歲,戴著黑框眼鏡,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文質彬彬。1995年,他從中山醫科大學畢業,進入了東莞市人民醫院。同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之後,從初級的住院醫師到現在的主任醫師、質控科科長,他在這家醫院一點點成長起來。

家族三代有14名醫護人員,母親是護士張若愚大學學的是臨床醫學,畢業後做了泌尿外科醫生,擅長泌尿繫結石、腫瘤、急症等的診斷與治療,今年前被調到質控科,負責全院醫療質量控制工作,同時也到泌尿外科門診出診。無論在哪個崗位工作,他都謹記老師和前輩們的教誨。

「我大學時,老師給我們說,永遠不要因為患者聽不懂,我們就不去解釋病情,如果患者都能懂,那還來看醫生?無論懂不懂,都要盡量解釋清楚,讓患者聽懂。」張若愚說,工作後,老醫生手把手教他診療、做手術,使他得到很大的提升,「帶我的老醫生放手不放眼,讓我自己操作,但一定盯著你,時刻提醒你。」

除了老師們的言傳身教,張若愚還深受家族的影響。他出生於醫學世家,「家族三代中有14名醫護人員,我母親以前是護士,她經常加班,我從小是外婆帶大的。我從小受到當醫生可以治病救人的思想影響。」

重視醫患溝通,常把微信和電話留給患者

從醫24年來,張若愚非常重視醫患溝通,「泌尿外科的特殊性,特別需要和患者溝通,否則患者可能不信任你。」他舉例說,他經常要治療結石患者,有的患者得腎結石,一個地方老是痛,但又沒到手術的程度,尤其是通過輸尿管排結石的時候很痛,「如果你解釋不清楚,患者不理解,會覺得老是這麼痛,你是不是治療無效,又或者是治療錯了。」

此外,平時遇到患者要手機號碼,或者想加個微信,他一般不拒絕,「患者也是講道理的,他們一般不會什麼事都打電話或發微信問你,他們也知道把握一個度。」

張若愚表示,接下來他會繼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並鼓勵子女學醫,傳承醫學精神,「他們(子女)現在還小,如果將來喜歡學醫,我會非常高興。」

各方聲音

市衛生健康局局長葉向陽:

東莞醫生們,該救人時你們隻管去救人,醫師證在我們這裡。

張若愚的愛人呂女士:

我們結婚十來年了,最大的感覺就是他很忙,平時也沒有什麼娛樂,聚會和旅遊很少,周六、周日也往醫院跑,在家裡就是找他的電話多。

但有一點,他再忙也要回來吃晚飯,因為孩子還小,他要陪伴,吃完給孩子讀一會故事書,有時讀完又跑去醫院了,他非常熱愛這個工作。

我也是從微信朋友圈知道他在飛機上的事情,為他點贊,也謝謝大家的點贊。但我覺得很多醫生遇到那種情況,都會這麼做吧。

網友評價

微信昵稱「捷姐」:和張醫生同事20多年了,他一直是盡職儘力工作的人,為他點贊!

微信昵稱「銀」:張主任平時待同事與病人都十分和善。

微信昵稱「@Mr.Sunshine」:張醫生的名字取得真好,大智若愚。真是很棒的醫生,真希望每天都能傳遞這種正能量。

微信昵稱「零零養生」:感謝這樣的醫生,就是沒有帶證一樣是醫生,救人之前沒有因為自己沒有帶證出門而退縮。在困難的時候對別人施予援手。感謝像張醫生這樣的所有醫生,給你們點贊。(記者 李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