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阿里巴巴的“老司機”們,手把手教印度人民做“十萬+”

來自中國的UC,走的是一條深度本土化的路線。其深耕印度市場的過程,也是外派員工們“填坑”經驗猛漲的過程。

天下網商記者 倪軼容

阿里巴巴大UC事業群員工羅菲,依然記得兩年前,她第一次去印度出差時的情景。

當時,她跳上了一輛“突突車”——就是那種在德裡街頭隨處可見,和計程車同台競技的三輪車。在車裡,她竟然看到了一張手寫的“廣告”,上面寫著“Google is amazing!(谷歌棒極了!)”。她很好奇地問司機,為什麽會在車裡貼這個?

司機回過頭來,笑得一臉燦爛:“你不知道嗎?谷歌現在的CEO劈柴哥(Sundar Pichai),是咱們印度人呀!”

誕生於2004年的UC瀏覽器,是中國最早的互聯網應用之一,與此同時,它也是深耕印度市場的“老兵”。從2011年在印度設立辦公室起,如今,UC瀏覽器已在當地擁有1.3億月活用戶,而其最大的競爭對手,也正是谷歌旗下的Chrome。

依靠成熟商業模式的Chrome,在印度打的是“生態戰”,主攻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精英人群。但來自中國的UC,走的卻是一條貼緊百姓的路線。從普通大眾入手,UC通過產品優化技能,以及“內容聚合”的定位,展開差異化競爭。UC在印度市場的佔有率,曾大幅超越Chrome,而其孵化的短視頻社區產品VMate,也剛剛在5月底,獲得了億級美元的融資。

隨著業務的起色,越來越多的UC員工,開始奔走在中國和印度之間。對於正在深化國際化進程的阿里巴巴來說,並不發達的印度,顯然挑戰更大;而這些UC員工在印度的“填坑”經歷,其實也是中國公司國際化之路上的縮影。

印度用戶在街頭刷UC

管理印度團隊,是怎樣的體驗?

每次去印度之前,郭嘉林都會把自己32寸的行李箱塞滿——醬油、醋、速凍牛肉丸……3年前,剛被外派印度時,打倒他的不是重度濕熱的氣象,和令人絕望的交通,而是飄蕩在每個角落的濃濃咖喱味。

後來,阿里巴巴德裡辦公室專門請了個印度廚師來做中餐,但他還是會往菜裡放很多咖喱。最終,郭嘉林不得不“人肉背貨”。這些年,他背去的中國食品,差不多可以開個超市。

不過,生活上的這些不便,和他工作中所遭遇的挑戰比起來,只能算“毛毛雨”。

在印度,郭嘉林要帶一個40人的技術運營團隊,其中,有30個印度人。

德裡街頭一角

和以“劈柴哥”為代表的矽谷印度IT精英相比,印度國內的技術人才儲備,卻捉袖見肘。來自LinkedIn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是全球科技人才外流最多的國家,四成去了美國。郭嘉林回憶,剛剛開始在印度招人時,曾有一天面試了20個人,一個都沒看上,鬱悶至極。後來,團隊不得不適當降低標準,把有潛力的員工招進來之後,再進行一段時間精心的培訓。

這種培訓,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還包括個人心態和工作意願。對阿里員工來說,“使命驅動”是常態,“價值觀”也是其重要考核內容。但在印度,很多員工一開始,還是僅僅把自己當作一個“打工的”,並沒有強烈的意願去擁抱變化,迎接挑戰。

為了激發員工的潛力,更好地服務本地化業務。UC印度辦公室制定了一套人性化,激勵性質更強的工作、晉升制度。

在印度工作2年的UC員工周士陽,曾先後在法國、美國企業工作過。在他看來,外國人在歐美企業工作,很容易碰到“玻璃天花板”,但在UC印度辦公室,晉升之路卻要暢通很多。以他團隊一位比較出色的印度同事為例,通過一些項目充分證明了自己,並成功獲得了晉升。

周士陽在印度

除此之外,身為管理者,郭嘉林還在多年的磨合中,領悟到一點:印度員工的自尊心更強,更需要誇讚。為此,他也會適時地“投其所好”。

一次,他注意到,團隊裡,有一位並不精通中文的印度同事,為了提高溝通效率,每次給中國同事寫郵件,都會用軟體翻譯成中文。郭嘉林認為,這件事看似不起眼,卻顯示了他對工作的認真態度,因而在一個集體大會予以表揚了。當時,這位小哥的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此後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工作格外有激情。

手把手教印度人做“十萬+”

和郭嘉林一樣,周士陽的工作,也是和印度當地人打交道。但他打交道的人更雜,有機構媒體、自媒體人,甚至,作為中國人,他還“潛入”了寶萊塢。

2015年起,“內容”成了UC印度戰略的關鍵詞。通過優質的內容,UC希望能覆蓋更多人群,增強用戶粘性。

周士陽肩負的職責,正是為UC帶來更多優質的內容。但“正經有余,八卦不足”的印度專業媒體,一開始很難理解,如何用更“輕”的模式去製作內容。

對此,周士陽並不急著去說服他們,而是先談感情,交朋友。

在印度街頭,有一種馬薩拉茶。通常,茶販子拉著一車茶,直接在塵土飛揚的大街上叫賣。其過分甜膩的口感,以及惡劣的飲茶環境,常常讓中國人敬而遠之。但周士陽卻不介意和印度媒體人一起去喝馬薩拉茶。當大家一邊喝茶,一邊吐槽,忽然之間,印度炎熱的午後,似乎也沒有那麽令人厭煩了。

印度街頭

就這樣,被當地人評價為“像個印度人”的周士陽,慢慢獲得了媒體人的信任。但在周士陽看來,更重要的,是以自媒體為代表的內容生產方式,近幾年來在中國的成功。當印度人看到這套“玩法”在中國行得通時,他們也就更願意去放手一試。

在中國“老司機”們的帶領下,印度媒體開始放下“架子”,用更親民的方式講故事,除了“硬”新聞,在UC上開出專欄的印度媒體,也開始有了人物傳記、娛樂八卦等內容。如今,共有350家機構媒體和6.5萬名自媒體人,為UC撰稿。

不過,最值得一提的,還是UC打造的“板球”IP。板球在印度有多受歡迎呢?每年板球季,印度就迎來了“萬人空巷”的時刻。據說,屆時,政府會提前下班,連醫院的手術都會後推,人們都圍著電視機看比賽。數據顯示,35%的印度人都是板球迷,換算過來就是4.6億人,一個可怕的天文數字。

UC在板球季的海報

和印度史詩一樣,板球有個特點:漫長卻不無聊。通常來說,一場球賽,可以打3-8小時,而人們不可能全程守在電視機前。這為移動端的內容消費,創造了契機。除了圖文內容,UC團隊還推出了“猜球”“板球寶貝評選”等內容,進一步提升人氣。不過,這些高人氣項目,籌備的過程都異常艱辛。

周士陽依然記得,選美項目“板球寶貝”啟動時,最大的困難,就是“去哪裡,才能找到這麽多妹子?”

壓力山大的周士陽,當時“瘋了一樣”,在大大小小的論壇上發帖征妹子,還通過各種關係去聯繫模特、網紅等機構。

從未涉足過這個圈子的周士陽,不想錯過任何一個機會。一次,為了見一個號稱“有模特資源”的攝影師,他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計程車,來到德裡一個特別偏僻的住宅區。當車子在一所破敗不堪的居民樓面前停下時,周士陽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遇到了騙子?不過,事情總算往好的一面發展了,破樓裡,竟然真的出現了一名攝影師,而以他為突破口,團隊在兩年的“板球寶貝”項目中,總共有近12000名用戶報名參賽。

2019板球寶貝海報

板球IP,成了UC的殺手鐧,帶來了明顯的用戶增長。今年IPL(印度板球超級聯賽)期間,UC平台上產生了23萬條相關內容。這些優質內容,再次帶動體育類用戶粘性同比增長16%。

進軍寶萊塢

在印度,“快”和“慢”並行不悖。周士陽吐槽,整整2年時間,他從宿舍到公司那段200多米的路,才算裝上了路燈;但另一方面,曾經需要到處找信號的印度人民,如今卻提前實現了“流量自由”。

羅菲隔三差五就要去印度出差,做市場調研。她驚訝地發現,對流量異常珍惜的印度人開始在碎片時間裡刷視頻,這也為UC接下來的產品研發,奠定了方向。去年,UC孵化的短視頻產品VMate誕生,這個類似於快手的短視頻產品,在印度市場一經推出,就很受歡迎,如今在谷歌應用商店下載量過億,全球月活超過3000萬。

UC印度員工

在郭嘉林看來,如今印度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國際、本土的競爭對手,都在不斷湧現。為此,UC必須要快速適應市場變化,通過產品矩陣,打造自己的生態。他認為,即使是板球這樣,UC一度做得很成功的內容,也不能掉以輕心。今年,UC就推出了鎖屏還能聽比賽的功能,滿足用戶需求。

與此同時,在內容方面,UC也開始了進一步的“深潛”。和中國相比,印度市場對內容的偏好更本土化,因此,除了板球,UC也開始在文化娛樂上進行布局。

在周士陽看來,寶萊塢是個相對封閉的圈子,要打入其中,有一定難度。過去,一提UC,相關人士會聯想到科技,但如今,團隊希望讓對方了解,其實UC也有內容、娛樂、文化的屬性。“板球再漫長,畢竟只能打幾個月,那之後,我們靠什麽?”周士陽追問。而一旦“拿下”寶萊塢,或許,UC又能獲得一波新的增長紅利。

歡迎關注

#江山代有才人出 #

專注互聯網商業的權威新聞媒體,記錄互聯網商業的人物和故事,提供天貓和淘寶商家集培訓、行銷、實戰於一體的系統化服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