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年輕人不生孩子,人口紅利成謎,怎麽破局?

馬上到春節了,一年一度催婚+催生的傳統戲碼又要在很多家庭上演了。

前兩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8年的新生兒數量,1523萬,看起來還不少,不過比去年少了200萬。恆大1500萬年薪的首席任澤平對人口趨勢做了預測,結論套用個句式:“這是過去十年新生兒最少的一年,也是未來十年新生兒最多的一年。”

人口,以前都看成是成本,現在大家都意識到這是資源,過去40年的經濟奇跡,人口紅利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現在孩子少了,問題來了,怎麽破?

01

先普及個概念,人口替代率,一般認為這個數據要達到2.1,一對夫妻生倆孩子,人口總數保持平穩,不過最近這些年,不光中國,全世界人民都不愛生孩子了。

2016年實行了全面二胎後,一個權威機構的專家預測放開二胎後,出生人口會飆升到4995萬人左右。結果當年出生數據1786萬,2017年下降到1723萬,去年又降了200萬。

恆大研究院的任澤平預測,未來30年的出生人口都不樂觀,趨勢是這樣的:

幾個數據摘出來大家看下:

1、育齡婦女規模已見頂下滑,2030年20-35歲主力育齡婦女規模將比2017年減少31%,其中25-30歲生育旺盛期婦女將減少44%。

2、出生人口即將大幅下滑,預計2030年將降至1100多萬、較2017年減少1/3。

3、與國際相比,中國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當前不僅遠低於2.45的全球平均水準,還低於1.67的發達國家水準。”

4、按照現行生育趨勢即總和生育率1.5,中國人口峰值將在2024年前後到來。

5、如未來大力鼓勵生育,假設總和生育率分別回升到1.65或1.8,則中國人口峰值將分別延遲在2027年、2031年前後到來,峰值規模最大也不到14.4億。人口減少趨勢只會延遲,基本無法逆轉。”

02

育齡婦女減少是個問題,這也延伸出一個問題,雖然剩女問題天天說,但是剩女的數量可比剩男的數量少多了。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表了《中國“80、90後”生存現狀報告》顯示,中國30-34歲成年人有13%處於未婚狀態。其中,女性、男性的未婚比例分別為6%和16%。

據此推算,我國30-34歲未婚男性有699.1萬人,30-34歲未婚女性有239.2萬人,“80後剩男”人數遠超“80後剩女”。

80後之外的各年齡階段一加總,數字更龐大,2015年的剩男已經超過2000萬,其中超過半數在農村,九成為初中及以下學歷,預計到2040年“剩男”規模或達約4000萬。

剩男聚集在農村,剩女聚集在一線城市,所以一線城市的大家會覺得身邊都是剩女,那是因為身邊沒有低收入低學歷的剩男……

為此,2002年11月,出了規定,對胎兒性別鑒定予以明確規範禁止。這種情況逐步好轉了一些。

重男輕女的老觀念還是很強大,而適齡男女的地域分布不均衡,即便你想生,找不到另一半也沒轍。

03

老齡化加速的問題老生常談了。都說消費不好,這跟人口年齡的變化關係很大。

現在最有錢的人聚集在1965-1985年出生的這批人,不過這些人要償還年輕時負債,又要儲蓄養老,消費傾向是最低的。

年輕人儲蓄很少,消費接近收入,甚至負債消費超過收入,消費傾向較高,但苦於手頭錢不多,也有相當比例開始變成佛系青年,有點類似日本的低欲望社會,對競爭沒有動力,消費的動力也停滯下來。

2017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達到1.6億啊,他們當中只有極小比例有很高的退休工資,大多數都是靠積蓄、自己打點小工或者子女幫助,如果沒有租房等壓力,日常開銷其實很節約。

所以看目前這個趨勢,整個社會的經濟與發展活力都不樂觀。

▌人口轉捩點出現之後,帶來的另外其他問題還有養老和醫保。

養老金是年輕人交老年人用,年輕人增多的時候錢越來越多,可是現在年輕人數量下滑老年人還越來越多,養老金原樣發,缺口就出現了。

這個話題昨天貓哥普及過,可以參閱《拿南方的錢給東北發養老金,透露出那信號》。

醫保的負擔也不輕。現在有很多種病,發病率和年齡正相關,而且是幾何級數增長,比如癌症、阿茲海默綜合征(老年癡呆)、糖尿病還有各種心血管疾病等等。

比如癌症,40歲以前,發病率較低,一過這個年齡就發病率開始大幅增加,越靠後發病率越高,所以老齡化大大增加了醫保開支。

04

那生孩子這事,有沒逆轉的可能性呢?

拋開移民因素,北歐有四個國家成功逆轉,實現了生育率回升。

上世紀70年代,北歐可以稱得上全世界的生育窪地,生育率最低的芬蘭生育率僅1.49,丹麥1.39,眼看就是人口大幅萎縮的態勢。1980年開始,北歐的出生率出現顯著回升,1994年,北歐最低總和生育率突破1.8,而當時中國已經飛速跌至1.74。這也是有數據記錄以來北歐這個極寒之地第一次在總和生育率上超過中國。

▌到底什麽因素導致的呢?幾個原因:

一是逆城市化。

北歐的中產逐步重返郊縣和鄉鎮,這樣一來,活動面積和周圍的人口密度就變了,空間一下子變大,生孩子的欲望比每天擠地鐵的人高出許多。

中國的數據也是這樣的,北上深和省會城市的生育率是偏低的,農村生育意願明顯高很多。

第二個原因,就是女性地位和保障的提高。

在北歐,近二十年非婚生子的比例高得嚇人。

丹麥一項統計中,2010年後出生的嬰兒超過35%都是非婚生子。不過,這其中絕大部分其實是穩定的非婚同居關係,瑞典和丹麥的同居法都剛好頒布在1980年,其中規定了對同居女性的一系列保護政策,包括社會和男方的責任義務。

這部法令徹底打消了許多女性在性和生育上的顧慮。生了娃照樣有人追,就算沒人追也可以找到好工作養活自己,不行也可以用法律手段,還有什麽好害怕的?

這種轉變,最終導致在北歐“事實婚姻”的門檻非常之低,同居就要負責。

第三個原因,就是各國五花八門的促生產計劃。

1919年國際勞工組織發出的“12周休假、工作保護、收入補償”三大倡議,奠定了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生育政策基本準則,在這個大框架下細則有所不同。

1877年,瑞士就通過立法為婦女提供8周產假,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假政策已經擴展至眾多歐洲國家。

2016年75%的OECD國家擁有3-5個月產假,產假平均為18周,即4.5個月;56%的OECD國家擁有6-35個月的育兒假,也有12個國家沒有設定育兒假,OECD國家育兒假平均為37周,即9.2個月。

帶薪假期最長的是愛沙尼亞婦女,可享受20周帶薪產假和146周帶薪育兒假,加一起三年多了!

放假之外還有補貼和托兒所服務。

大部分OECD國家通過政府新建托嬰機構和鼓勵私營托嬰機構發展來支持生育,2014年OECD32國中有85%的國家0歲~2歲入托率在10%~60%之間,平均入托率為34.2%。

其中丹麥入托率為65.2%,佔比最高;捷克為5.6%,佔比最低。此外,韓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還頒布政策鼓勵(外)祖父母隔代照料孩子,以減輕父母壓力。

咱們現在就基本上靠自己了,根據騰訊教育《0-3歲兒童托育服務行業白皮書》,中國0-3歲嬰幼兒在各類托育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1%,隔代照料非常普遍。

年輕人不生孩子,除了經濟上的考慮,也有精力不足、社會資源不夠的因素,所以畏足不前的人越來越多了,馬上春節了,你媽會逼你成家生孩子嗎?

發表你的觀點,一起來討論下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