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瓣9.4,今年國產紀錄片第一,值得每個人收藏

前段時間,我給大家安利了TVB的高分新劇《白色強人》。

不少小夥伴在看過之後,不僅被精妙的劇情吸引,也被劇中一場又一場真實而緊張的手術所震撼。

巧的是,最近央視也推出了一部全景展現人類波瀾壯闊手術史的紀錄片,既專業又有趣,豆瓣評分高達9.4——《手術兩百年》。

《手術兩百年》總共八集,一集一個主題。

第一集的名字叫《理性之光》,講的是人類從蒙昧的古代醫學,經過漫長的黑暗,來到現代醫學大門的艱難歷程。

早期的人類,無論分布在地球的哪個角落,都擁有自己的一套神話。

在科學並不發達的時代,我們將生老病死歸結於命運,寄托於神靈。

一旦身體出了狀況,人們就會通過原始的祭拜儀式來尋找病因、祈求驅除。

薩滿文化裡就有這樣的內容

到了公元2世紀,古羅馬名醫蓋倫開始探索人體的奧秘,明確提出了要通過“解剖”來認識人體。

但出於倫理、宗教等因素,在那時,人體解剖是被絕對禁止的。

蓋倫只能通過解剖動物來推理人類身體的運行方式,提出了疾病源於身體失衡的理念。

直到14世紀中葉,黑死病爆發,教會才不得不取消禁令,允許醫生通過解剖了解人體,以找到戰勝黑死病的辦法。

在這之後,醫學界漸漸出現了解剖熱潮。

到了1537年,年僅23歲的解剖課教師安德烈·維薩裡脫穎而出。

他發現,當時學校使用的教材仍是蓋倫1500年前的著作,與真實人體並不完全相符,於是便決定編寫一套全新的解剖學教科書《人體構造學》,並於1543年正式出版。

這本書將人體的各個器官,第一次以精準複現的方式展現了出來,成為現代解剖學的奠基之作,使人類邁出了自我身體探索的第一步。

而到了十七世紀初,醫學史上又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出現了,他就是威廉·哈維。

他解開了心血運行的秘密,得出人體血液以心髒為中心循環流動的結論。

可以說,正是安德烈·維薩裡、威廉·哈維這樣的先驅,讓醫學從蒙昧走向了科學,用理性之光,照亮了人類對抗疾病的前路。

看到這裡,可能有小夥伴會說,所以這就是部教科書般的醫學史科普片嗎?

當然不止於此。在講解歷史的同時,片中還穿插展現了大量手術現場和現代醫學技術。

比如《理性之光》這集,開篇就是一場心髒移植手術。

患者是一名小男孩,與他匹配的那顆心髒,正放在一個箱子中,通過飛機、汽車爭分奪秒地被趕送到手術室中。

通過手術過程,引出外科手術的漫長髮展史,並穿插展示高新醫療技術,比如能夠實施多種模擬手術的器官虛擬模型等等。

這種歷史、現代與未來三線並行的風格,貫穿在整部《手術兩百年》當中。

比如第二集《手術基石》,講的是手術現代化進程中的三大里程碑:麻醉、消毒和止血。

在止血的方式上,片中一方面講述其歷史演變——

外科學之父帕雷,因為不忍士兵用烙鐵止血的痛苦,發明了鴉喙鉗。

另一方面,又告訴觀眾,被帕雷摒棄的燒灼止血,如今改頭換面,以智能止血鉗的方式回到了手術現場。

還比如第五集《打開心髒》,講的是心髒手術的困難與發展。

片中以一個患有主動脈夾層瘤的患者為例,講述了他驚心動魄的手術過程——先使心髒徹底停跳,然後將血管引到人工心肺機上,讓機器接管心髒的工作。

與此同時,引出了美國心髒外科醫生李拉海的傳奇經歷。

原來,早在70多年前,李拉海就試過用其他設備代替心髒。

當年,他賭上整個職業生涯,不顧社會各界的反對,用活體交叉循環方案,驚世駭俗地將志願者與患者的血管連在一起做心髒手術,取得了成功。

整體看下來,《手術兩百年》涉及到的手術現場,有心髒移植、脊柱矯正、生產大出血、大腦開顱、肺髒摘除、雙手移植、面部移植、癌症等等;

科普的醫學史,包括但不限於解剖學、血液循環系統、麻醉、止血、消毒、X射線、血型分類、腹腔鏡的使用、額葉切除術被叫停、人工心肺機的誕生推廣……

信息量之大,內容之豐富,足以讓人歎為觀止。

它採用現實與歷史交織的回環式套層敘事結構,以真實手術案例作為切入點,每一集都巧妙地梳理了3-4個醫學史上的關鍵事件和相關人物,同時還全方位地展現了當代醫學的種種技術手段。

為了保障成片的專業性,本片的製作周期長達3年。

攝製組不僅分赴英國、美國、德國等12個國家,對相關的醫學院、博物館、檔案館、醫院和醫療研究機構進行拍攝;

還邀請到強大的專家陣容坐鎮,包括國際頂級專家10餘位,中國外科學相關院士15位,所有專家總共加起來將近70位,這在國內紀錄片行業裡是十分罕見的。

而儘管本片的專業性和知識量都極其驚人,但你在觀看的時候卻不會有半點的枯燥乏味。

首先,片中的影像素材極其豐富多彩。

不僅有當事人現身說法、歷史重現表演、三維醫學動畫,還有科學實驗演示、紀實影像、手術現場、相關藝術作品的展示等等,充分調動起觀眾多層面的興趣。

比如第二集裡,為呈現中世紀荒誕的醫療狀況,就採用了漫畫形式。

同時,本片還邀請到中國愛樂樂團進行主題曲演奏、配音界的“男神”薑廣濤負責解說。

這些,既保證了影片在視聽層面的專業和獨到,也降低了觀看的門檻,讓觀眾能快速代入片中的現實與歷史場景之中,進而產生自己的思考。

而整部紀錄片讓人感觸最深的,是在現代醫學發展過程中的那些曲折與黑暗。

比如,在19世紀中期以前,沒有麻醉技術,一場手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生的手速。

當時有個被公認為“倫敦第一快刀醫生”的人,名叫羅伯特·李斯頓。

但恰恰就是他,創造了醫學史上唯一一場死亡率高達300%的手術。

那是一場截肢手術,由於他下刀太快,先是不小心切斷了助手的手指,助手失血而死;

接著,切傷了病人的生殖器官,病人術後感染死亡;

更不幸的是,一名觀看手術的觀眾也因為驚嚇過度,心髒病發。

聽起來恐怖嗎?

但更可怕的,是在醫學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人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

在人體解剖學的發展史上,英國曾發生過一個臭名昭著的事件。

在19世紀初,雖然啟蒙運動已經讓社會思想得到一定解放,但只有極少的死刑犯屍體,被允許用於人體解剖。

這遠遠滿足不了研究需要,於是醫學院乾脆找人到墓穴去挖剛死之人的屍體。

這種操作一發而不可收拾。

事情發展到後來,有人為了賺錢,專門乾起了謀財害命賣屍體的行徑。

其中,威廉·伯克和威廉·黑爾兩人,在自己開的旅館中先後殺死15人,成為了解剖學史上最黑暗的罪惡。

你看,本應用來救人的醫學研究,卻在時代與人性的局限下,導致了無辜的人被殘忍殺害。

由此可見,醫學走到今天十分不易,離不開文明與法治的進步,離不開解放與自由的環境,更離不開無數為了真理而執著的先驅前輩們。

他們之中,很多人在活著的時候被否定、被汙蔑,但歷史終會為其正名。

比如一生都在呼籲洗手和消毒的塞麥爾維斯,他從未在生活的年代裡得到認可,但如今他的理念早已被世界所通用。

而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也依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醫療問題,比如高昂的醫療費用讓很多人支付不起,一些絕症仍然無法根治,各種醫患矛盾也時有發生。

但就像片中所說,時代的發展始終是向前的。無論醫生還是患者,只要我們秉持著科學與理性,始終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那些看似無解的難題,終究有希望被一一化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