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康熙削藩其實並不英明,只不過他碰到的不是朱棣這樣的對手

削藩在歷史上是一個大難題,雖然削藩次數並不少,其中不乏成功的,但大多數都失敗了。對於明清兩朝來說,也只能參考一下,畢竟年代不同,背景不同,皇帝不同,對手也不同。根本不可能采取同樣的方式,如果想依葫蘆畫瓢,其結果未必會好。

朱元璋為了幫助孫子順利繼位,做了不少,跟著他打天下的兄弟基本上被他殺的差不多了,不過這其中不包括自己的兒子,這是朱元璋留下的禍根。

為了抵禦蒙古,朱元璋給自己的兒子賦予了非常大的權力和資源。朱元璋在的時候,這一切都不是問題,畢竟朱元璋有這個能力和威望在。但是朱允炆不一樣,他是和平時期繼位的皇帝,還很年輕。

建文帝削藩失敗其實原因很多,不過這其中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建文帝的個人能力問題,另一種是削藩的方式問題,當然了,這兩者還是indivisible的。

有人說建文帝根本不適合做皇帝,他當皇帝是朱元璋一手安排的,不過話說回來,任何皇帝選擇接班人都看不到未來,不能以結果否定之前的選擇。

不過建文帝的個人能力確實有點問題,如果沒有削藩這個問題,或許他可以安安穩穩的度過自己的皇帝生涯。但他一直是長在溫室下的孩子,沒有遇到過大風大浪,所以對於危機意識恐怕比較欠缺,對於治國能力也非常欠缺。

除此之外還包括了建文帝的個性,他本身有點優柔寡斷,這樣的人在對於一件事的決策上會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特別需要別人給自己建議。

況且建文帝在削藩過程中也是有爭議的,就比如他采取的方式,順序不當,主次不分。他最大的對手是朱棣,而他卻留到了最後。而在雙方撕破臉,兩軍對壘中,建文帝似乎仍然猶豫不決,這恐怕也是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

而康熙削藩卻並不一樣。康熙我們知道在歷史上看能力非常強大,要不然不會被稱為康熙大帝。

康熙繼位的時候才六歲,根本沒有這個時間學習。但在成長的過程中康熙遠比建文帝更適合做皇帝。康熙帝親政以後,大力整頓朝政,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漸漸強盛起來。但是,南方的三個藩王卻成了康熙帝的一塊心病。

三藩的勢力絕對不弱,他們都是從明朝投降過來的。一個是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一個是尚可喜,另一個是耿仲明。換了主子的三位也似乎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開始變得英勇起來,為清朝的順利入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由於他們的功勞,況且清政府還需要他們,所以沒有及時的卸磨殺驢,沒想到到了康熙王朝的時候,這三位已經讓康熙夜不能寐了。可是從過程看,康熙削藩的做法其實也並沒有什麽值得稱讚的地方。

前期的時候,清政府非常被動,幾乎已經無計可施了,甚至還引發了全國各地很多的起義。而三藩之亂沒多久就席卷了差不多半壁江山,如果不是吳三桂在長江南岸逡巡不前,吳三桂集團內部本身的問題,結果還未可知。

客觀地說,吳三桂和朱棣的能力相比,恐怕也要差不少。雖然吳三桂和朱棣想要做皇帝都得造反,但吳三桂行將就木,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銳氣。而朱棣並不一樣,朱棣還是有更大的雄心壯志,況且如果成功,也可以為他的後代創造非常好的出身。

當然了,自古成敗論英雄,不管是運氣也好,還是實力也罷,最終的結果是康熙這把賭贏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