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酒館》:酒香不怕巷子深

文/陳佳俊

編輯/老闆王利發

酒香不怕巷子深。

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家店的酒釀得好,即便處在曲折幽深的巷子裡,也會有人聞香知味,慕名而至,品嚐一番。

仔細琢磨,這句話其實挺浪漫的。

因為好酒不常有,識酒的人更是難得。

最近有部劇,無論陣容還是題材,屬實算得上一壇好酒。

可惜。

聞到的人還不多。

《老酒館》

看成色。

絕對是陳年老釀。

主演個個眼熟。

陳寶國、馮雷、劉樺、馮恩鶴、鞏漢林、牛犇……

隨便拉出來一個都能撐起一部劇。

導演劉江,拍過的好作品也是記憶深刻。

既有精彩的諜戰劇《黎明之前》,也有真實有趣的生活劇《媳婦的美好時代》、《滿堂爹娘》、《咱們結婚吧》。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編劇高滿堂

他不是那種成天就坐在賓館裡,埋著腦袋靠想象寫作的人。

作為“國內最擅長講故事”的知名編劇,高滿堂的佳作始終像工藝品一樣,經歷了無數的精打細磨。

寫《闖關東》,為了采風收集資料,他走了數萬裡,前前後後折騰了八年。

寫《老農民》,為了讓角色更豐滿,同樣是花了數年調研,走遍各省,請教採訪了無數息息相關的真實人物。

這次的《老酒館》不僅是他“老”字系列(《老農民》《老中醫》)的第三部作品,故事的原型更是參考了自己的父親。

為什麽要寫《老酒館》?

“我家從爺爺那輩開始闖關東來到大連,居住在大連的興隆街。我父親是開酒館的,在這條街上,店鋪林立,七行八作:燒餅鋪、醬肉鋪、扎紙鋪、藥鋪、點心鋪、酒館、開腳行扛大個的……”

從小就聽這些故事長大的高滿堂,一直很崇拜自己的父親,總是想著有一天能夠把它講給別人聽。

《老酒館》的掌櫃叫陳懷海

一個闖關東來到大連的小人物,為了討生活,和幾個好兄弟一起在當地的好漢街盤下一塊地方,開了一間小酒館,取名“山東老酒館”。

酒館雖小,但來的客人可不簡單。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有各的故事。

磨剪刀的、耍酒瘋的、偷東西的......往上有身份高貴的皇后婉容,往下有生活落魄的孤苦老人。

陳懷海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針,始終圍繞在他們的身邊,秉持著誠信做人,用心做事的原則搭起了這個絡繹不絕的舞台。

老酒館,老的不僅僅是年代,同樣也是味道。

他有一句話,讓酒館的生意一直興隆不斷:

“做買賣的,當你和顧客耍聰明的時候,那你的買賣就到頭了!

最近《深夜食堂》又“火”了一把。

可惜,依舊是尬火。

作為一個曾經撫慰了無數年輕都市人的故事,為什麽屢屢改編失敗?

我覺得關鍵就在陳懷海的這句生意經上。

拍電影,當你和觀眾耍聰明的時候,那你的故事就到頭了。

從日本到中國,深夜食堂絕不是把天婦羅變成餛飩餃子這麽簡單,究其原因還是在「人」。

食物也好,酒也罷,都只是一個窗口。

最終我們想看的、想聽的、被感動的,依舊是人的故事,而不是一段段廉價拚湊的雞湯。

《老酒館》在這點上做得很好,以至於一度讓我想起了老捨的《茶館》。

茶館裡,前出後進的人物眾多,有的承前貫後,有的只是停留片刻。

也許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天差地別,性格想法也各有特色,但每個人的遭遇和命運都緊緊跟隨著時代的起伏。

看似一方小小的酒(茶)館,塗寫的卻是特殊背景下芸芸眾生的生活畫卷。

在這老酒館裡,什麽東西都比不過兩個字——

規矩。

什麽規矩?

喝酒的規矩,也是做人的規矩。

故事裡的客人,大致可以分成兩類。

講規矩的和不講規矩的。

先說說不講規矩的。

原本在茶樓說書的杜先生(鞏漢林)。

因為一次醉酒說串了書,把《水滸傳》中武松醉打蔣門神講成了武二郎醉打潘金蓮,丟了工作。

工作可以丟,面子不能丟,可偏偏這張說評書的嘴就是把不住門。

為了撐牌面,杜先生隨口答應了請朋友吃飯。

口袋沒錢,於是盯上了這新開業的小酒館。

叫上朋友,坐滿桌子。

好酒好菜,一點也不客氣。

吃完了飯,送走了朋友,到了付账的時候,開始耍起了滑頭。

旁邊一個小孩過生日,他就和孩子佯裝玩遊戲,石頭剪刀布,誰輸了,誰就後退三步。

退著退著就走出了酒館,直接開溜。

整個過程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杜先生請客之前專門挑朋友剛剛吃了飽飯的時間。

幾個人圍著桌子光顧著說客氣話,菜卻沒吃幾口。

什麽意思?

杜先生也有自己的原則,他心裡比誰都清楚,吃白飯是丟臉的事,壞規矩。

所以我隻點菜不動筷子,這樣就不算吃霸王餐了。

好面子,耍小聰明,窮講究。

這是典型的的街井小市民。

還有一種人,同樣不給錢,方法卻很“有趣”:

賒账。

之前蔣雯麗主演的《正陽門下小女人》中也有一個類似的人物,牛爺,靠著一輩子在街坊鄰居積累的口碑,能夠隨意賒账。

這在當時,算得上是一種風氣,尤其是對那些身份高貴或者店家信得過的老熟客來說,堪稱“特權”。

能賒账不是因為沒錢,而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式。

我光顧你的生意,你給我面子,大家都高興。

賀義堂

意外的是,老酒館對面賀義堂(馮雷)開的飯館卻遇到了不講規矩的人。

打扮講究,氣質不凡。

仔細一打聽,原來是個王爺。

每次吃完飯,都是一句話:“身上沒帶錢,以後湊整一並給了”。

一開始,老闆擔心這人不給錢怎麽辦。碰巧有一次王爺丟了一個手串,賀義堂連忙送到當鋪。

一驗,價值連城,可算放下心來。

結果沒想到,這王爺身份不假,可賒账不結也是真。

不僅沒結账,還利用自己的身份騙得他傾家蕩產。

沒錢的落魄王爺,靠賒账騙吃騙喝。

偏偏還有人相信。

要說這誰最容易上當,當屬馮恩鶴飾演的那爺

在從前,他是宮裡教小王爺摜跤的老師,雖然是個奴才,卻也是個正兒八經的旗人。

最熟稔的,就是宮裡的規矩。

那爺雖然年紀老邁,但身手見識一樣不差。

老酒館遭人為難,他站出來見義勇為。

賀義堂日料店倒閉,他慷慨投資,開了一家滿菜館。

他有個習慣,整天帶著一條圍巾。

直到在酒店遇到了真王爺才揭開答案,原來他的辮子一直沒剪,總是念想著有一天再回到宮裡。

所以當他認出了王爺,即便每一次對方要求主動結账,他也不敢收。

可以說,這兩個人一個可恨,一個可憐。

但合起來看,荒唐的不僅僅是人,更是那個時代的錯亂紛雜。

一句“世道變了”,說出了所有的無奈。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角色前幾集裡印象最深——

老二兩(牛犇 飾)。

這不是他的真名,而是每次來店裡他都自帶酒菜,然後點二兩酒。

如果客人多,他就一個人默默靠到門邊,絕不麻煩別人。

二兩叔雖然是個討飯的,但喝酒做事一點不含糊。

陳懷海出於好心,給他添酒加菜,都被嚴詞拒絕。

有一次,酒館偷偷給他加了一點酒,二兩叔也悄悄把多出來的錢放在酒壺下面;有客人使壞,給他酒裡加水,他嘗出來也不點破。

“有多少錢吃多少錢,不能壞了規矩。

他說話不多,但眼裡全是故事。

就像《老酒館》這部劇,一開始下口,宛如一碗烈酒,滿喉嚨的火辣,然後才是細微的甘甜,並且越品越香。

可能有人會說,我不喜歡烈酒。

正如《老酒館》這樣的年代劇,看起來確實不錯,不過理應是父母輩看的,年輕人大多不感興趣。

我也是年輕人。

但從很小的時候,我就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那時候,家裡的遙控器一般掌握在父母手裡,每次到了飯後,電視上播放的都是一些婆媳關係或者大宅院之類的電視劇。

一開始也會本能地抗拒,覺得這哪是我看的東西。

可有時實在閑得無聊,坐在沙發靜下心來認真看兩集,一旦你開始記住幾個人的名字,便立馬入了迷。

後來,我開始明白——

真正的好劇從來都不分年代。

喜歡,就點一下“在看”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