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的姓氏有何含義?《說文解字》告訴你

就拿跟我們關係最近的姓名而言,你姓甚名誰,它們原來各自什麽意思,恐怕絕非人人心知肚明。有這樣一個笑話,說你的名字跟了你幾十年,它認得你,你卻認不得它!所以,通過《說文解字十二講》的學習,至少要把自己的名字搞清楚。

現在,我們從“姓氏”開始講起。

因為姓名離我們最近,誰都關心與自己最親近的東西。儘管每個人的姓名跟了自己多年,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們原本是什麽意思。名太多,不便一一指認,暫且置之不論。而姓是有限的,可以一一道來,如百家姓裡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等等。那麽這些姓是從哪來的?它們原始的造字意圖又是什麽?要回答這些問題,還得從“姓氏”二字說起。

姓氏,原本不是一個詞,而是“姓”和“氏”兩個詞,它們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姓,xìng,《說文·女部》:“

,人所生也……從女,從生,生亦聲。”又“氏”字下段玉裁注:“姓者,統於上者也;氏者,別於下者也。”“姓”比“氏”的涵蓋範圍大,且出現得早一些。

《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後來合稱“姓氏”。殷商時代,帝王還無姓氏。甲骨文中,帝王、後妃是用天乾(甲乙丙丁等)作稱謂,又男稱祖,女稱妣,或別以文武、大小,如祖乙、祖辛、祖丁、大甲、中丁、小乙、武丁、文丁、妣甲、妣丙、妣庚等。周秦時代有了“姓”,開始主要是氏族、部落的徽號標記,與後世的姓氏多有不同。

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三考《春秋》共有二十二姓:媯、娰、姬、薑、妘、嬴、姞、子、己、風、任、祁、羋、曹、董、偃、歸、曼、熊、漆、隗、允。

,象草木枝芽從土地上生長出來的樣子。人從娘肚裡生長出來,與草木從大地生長出來相似,故“生”由草木長出轉指人的生育。陸德明《經典釋文》:“女生曰姓。”女子是直接生育者,母系氏族社會“知其母不知其父”,故“因生以賜姓”,在“生”前加“女”旁而成“姓”。因而在姓氏意義上,“生-姓”是一對先後出現的古今字。

顧炎武考證《春秋》只有二十二個姓,為數並不多,其中差不多一半都與“女”有關(從偏旁就可以看出),說明姓在母系氏族社會就已經存在。我們常常自稱“炎黃子孫”,但炎帝不姓炎而姓薑,黃帝也不姓黃而姓姬。還有周天子不姓周也姓姬,秦始皇不姓秦而姓嬴,等等,這些曾經的顯姓都從“女”旁。

這些都說明姓根植於母系氏族社會。那時還沒有家庭婚姻這種概念,部族主要是以母系作為主導,一般是由比較有權威的女性來掌管她這一族,而作為該族指稱符號的“姓”,自然就從“女”了。這也就是姓字“從女,從生”的來源。

,巴蜀名山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氏崩,聞數百裡。象形,乀聲。揚雄賦:響若氏隤。”石,象懸崖(廠)下的石塊(口)形。氏,用線條將山崖與墜落的石塊連起來,表示石為崖的分支。

氐,dǐ,《說文·氐部》:“,至也。從氏,下箸一。一,地也。”石落到了地上,有至、止意,表示根柢,“氐”與“底”“低”“抵”“柢”“邸”音義通。林義光《文源》認為:“氏,本義當為根柢,……姓氏之氏,亦由根柢之義引申。”即“氏”是“根柢”之“柢”的本字,“氏”與“氐”“柢”同。分姓命氏就是為了宗族血緣的源遠流長,同時也為慎終追遠、尋根問祖提供了依據。

根據《說文》的解說,氏的本義是一塊快要從巴蜀山上掉下來的石頭。這一塊石頭相對於巴蜀山整體而言,就是一個分支,所以“氏”的意思稍做引申就是分支。就姓氏而言,氏就是姓的一個分支。從《春秋》裡的二十二個姓,到後來的百家姓,說明當初的姓不斷產生分支而成為後來的姓,後來的姓原本只是當初的姓的分支,即氏而已。

氏是父系氏族社會的產物,本是古貴族用來標示高貴宗族分支的稱號,即家族支派的指稱符號,是從“姓”中分家分封而得來的。從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以後,某些家族支派由於種種原因而取得了相對獨立的地位,於是就有了宗族對其“胙之土”而分封的行為。分封之後,為示區別,就根據其不同的職業、地域、所封住地等特殊資訊,給他這一支派重新命名稱號,這就成了“氏”的來源。

命氏之初,其氏族始祖的特點往往與命氏所用之字意義相關,如巫氏始祖為巫師,屠氏始祖為屠夫,陶氏始祖是做陶器的。自然無疑,楊氏住地有楊樹,林氏住地有樹林。內城為城,外城為郭,東郭先生的祖宗最初住在城東外面,西門官人的始祖住在城的西門處。這些氏的來源就是這樣的。

百家姓中,人數較多的有五大姓氏,“張王劉李陳,天下一半人”。且看五家命氏的構字意圖。

陳(陳),chén,《說文·..部》:“,宛丘也,舜後媯滿之所封。從,從木,申聲。,古文陳。”徐灝注箋:“陳本義即謂陳列,因為國名所專,後人昧其義耳。”

敶,chén,《說文·攴部》:“,列也,從攴,陳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韓詩》:信彼南山,惟禹敶之。《爾雅》:郊外謂之田。李巡雲:田,也。謂列種谷之處。者敶之省。《素問》注雲:,古陳字。是也。此本敶列字,後人假借陳為之,陳行而敶廢矣。亦本軍敶字,下雲:讀若軍敶之敶。是也。後人別製無理之陣字,陣行而敶又廢矣。”以手持鞭子(攴)驅車(車-東)到山阜(阝)前列陣為“敶”。後分工為:動詞:陳,chén,直珍切,平聲,陳列、鋪陳-陳。名詞:陣,zhèn,直刃切,去聲,軍陣、陣地-陣。陳氏始祖當是排兵布陣的,或封於戰陣處。“敶-軙--陳-陣”為其字的演化系列。

李,lǐ,《說文·木部》:“,果也。從木,子聲。”訓“果也”,樹上(木)吊的“子”自然是“果”了,故李氏始祖被封、且住在有果園之地,也是可以想見的。

劉,劉(劉)氏之劉,從刀。《廣雅·釋器》:“劉,刀也。”《說文》作“鐂”,訓“殺也”。大約其初封始祖不是殺豬的就是殺人的。

王,wáng,《說文·王部》:“,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甲骨文作,金文作,以石斧、銅斧鉞之形代表王權。“王”為王權、君王,那麽王子、王孫分封,自然以“王”為氏。

張(張),zhāng,《說文·弓部》:“,施弓弦也。從弓,長聲。”意思是拉開拉長弓來射箭,所以其受封始祖不是獵手就是戰士,也許是神射手。這裡值得補述的是,開弓為“張(弓弦拉長)”,放箭為“馳”,一張一弛之謂道。張為張開,所以凡在平面上攤開的量詞用“張”,如一張紙、一張桌子、一張車票等。椅子用“把”,從手,是手可以把握的。筆用“支”,,象手(又)持(個、半竹)竹枝形。由此可見,我們所用的量詞,都與記錄這些量詞所用漢字的構形意圖有著密切的聯繫,都能從中找到理據。

本文節選自《說文解字十二講》導言,中華書局出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