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驅逐吐蕃:張議潮崛起與歸義軍政權的建立

本账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账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麽看張議潮與他的歸義軍政權?

由於長期不受重視,張議潮和他建立的歸義軍勢力,一直很少出現在歷史敘事當中。關於這批隔絕於中原之外的唐軍,是如何擺脫吐蕃控制的問題,大部分人並沒有概念。

吐蕃的內戰

鼎盛時期的吐蕃帝國版圖

公元842年,一心滅佛的吐蕃讚普朗達瑪,遭到僧人行刺暗殺。吐蕃王后擁立養子為新的讚普,但另一幫貴族卻以養子沒有王族血統為由,擁立前讚普次妃之子為新讚普。於是,王黨和後黨開始了激烈的廝殺。

吐蕃治下的河隴地區也不例外。最初是王黨的首領論恐熱,連續擊敗河湟地區的後黨,後者則以鄯州節度使尚婢婢為頭目。論恐熱的野心很大,先擊敗了吐蕃宰相的大軍,隨後希望擊敗尚婢婢,然後進入吐蕃都城邏些。但論恐熱三次出兵討伐都大敗而歸。這無疑極大削弱了河湟地區的吐蕃人士氣。

吐蕃人因為繼承權問題而打成一片

趁著這個機會,尚婢婢及時發布檄文。告訴河湟地區的唐朝遺民,吐蕃正處於無主的內亂狀態,最好趁機回歸大唐,不要成為論恐熱的獵物。這導致論恐熱的部下離心離德,紛紛散去。

此前不久的公元840年,位於北方草原的回鶻汗國也出現瓦解。回鶻人分為數支向外遷徙,正在尋找新的出路。這樣混亂的局勢,為新勢力的崛起提供了可能。這就是張議潮登山歷史舞台的前夜。

回鶻人也在這個階段出現內部分裂

回歸唐朝的起義

張議潮組織起義遷徙的東亞局勢

在論恐熱和尚婢婢互相混戰的時候,河西地區的唐人世家大族和粟特人,紛紛在河西漢族豪傑張議潮的領導下發動起義,建立了著名的歸義軍政權。

張議潮是沙洲敦煌縣神沙鄉人,出身信仰佛教的當地大家族龍舌張氏。張家的祖先相傳是北庭節度使張嵩,傳說因為在擔任節度使期間曾經射殺了一條龍獻給唐玄宗,所以這一門被稱為龍舌張氏。和很多世家大族子弟類似,張議潮從小喜歡舞槍弄棒、研習兵法,並目睹了作部落使的家人在吐蕃政權中受到的歧視和不公正待遇。在吐蕃統治後期,唐人的地位有所改善。他們可以隨軍征戰,獲得類似於吐蕃本土的自由民騎兵和可以隨軍充當步兵的農奴。但是整體情況並無好轉。有少部分唐人被吐蕃化為嗢末人,但是多數人保留了作為唐人的認同。

張議潮見識過僧侶團體在吐蕃內部的巨大威力

張議潮在年輕時進入吐蕃國都,目睹了吐蕃帝國末年讚普滅佛引發的動亂,感受到了各地封建主潛在存在的分離傾向。所以他看到了起事造反,回歸唐朝的可能性。在返回沙洲接替父親職位後,著手聯繫張氏、李氏、索氏、陰氏等唐人大家族,並得到了漢化粟特家族曹氏和康氏的支持。此外,他還文武兼修,年輕時就學習了佛學和吐蕃文,所以很容易征調到宗教界的支持。混跡吐蕃體制中的唐人高僧洪辯,也被張議潮拉到了自己的陣營裡。此人雖然在吐蕃政權中受到尊敬,但是內心裡依舊希望回歸故國。麾下僧人群體的道義和武力支持,也為歸義軍打下了人心和道義上的基礎。

張議潮所在的沙州,因為是河西地區最後才淪陷的漢人城市,也沒有流放城中百姓。所以這裡的唐人世族組織和城市保存完好,有利於後世發動起義和集結力量。

沙州就是今天的敦煌

公元848年3月,經過了周密準備和安排後,代表唐人的敦煌都督張議潮,以及粟特裔首領--敦煌副都督安景旻、吐谷渾部落使--吐谷渾人的代表閻英達,公開召集沙洲城裡所有不滿吐蕃壓迫的外族起事。他們在沙洲城門口分發武器、披掛鎧甲、鼓噪呐喊,召集各族發動反對吐蕃人的起義。吐蕃駐扎在沙洲的最高指揮沙洲節兒(相當於唐人的刺史)和屬官被圍困在官署裡,最後被唐人起義軍驅逐。首戰告捷後,起義軍又一鼓作氣,攻克了沙州附近的瓜洲城。吐蕃駐扎在兩座城市的節度使,均被起義軍驅逐出境。以上三個頭領和他們背後的族群,構成了日後歸義軍政權的三大來源和支柱。

此時,吐蕃的讚普黨和王后黨還在河湟地區廝殺內戰,無暇顧及張議潮的叛亂。他們也沒有想到,張議潮的起義是為了帶領河西回歸唐廷,所以沒有給與太多的關注。

敦煌壁畫呈現出一個各族混居的河西世界

與唐朝的呼應配合

唐朝在吐蕃內亂後也開始了反擊

不僅,張議潮迅速遣使到長安,向朝廷匯報收復沙洲和瓜州的消息。為了確保消息送達,一口氣派出了10隊信使,以防吐蕃人截留信息。歸義軍的信使們因為敵人阻隔和驛站通信體系廢弛,足足走了兩年才抵達。

其實在唐代宗、德宗和憲宗時期,唐朝內部一直不乏收復河湟地區、驅逐吐蕃的聲音。只是先前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比此時。現在,動蕩的河隴局勢也引起了唐人注意。唐朝在意識到吐蕃的分裂後,也在849年2-3月,讓鳳翔、涇源、靈武和?寧的節度使紛紛出兵,接應邊境地區的軍民。6月,涇源軍收復原州、石門、木峽、製勝、六峽和石盤等地。7-8月,靈武軍收復蕭關和秦州等地。四鎮中僅僅有鳳翔鎮在隴州與吐蕃發生了小規模衝突。

李唐王室對於河西情況是樂見其成的

到了8月,河隴的唐人百姓千餘人,前往長安朝拜天子。在眾人的歡呼聲中,一眾人換上唐服。宣宗也趁機宣布,招募去三關七州的屯田百姓可以免除5年租稅。前往新收復地區屯田的四鎮將士、耕牛和種子由朝廷提供。三關七鎮的戍邊士卒加倍供給衣糧,士卒兩年一輪班,比通常狀況下的三年一替縮短了1年。

在西南方向,山南西道和川西兩鎮也在西南方向響應朝廷對吐蕃的戰鬥,奪回了成,維,扶三州。趁著唐朝對吐蕃的攻勢,張議潮也在公元849年之間奪去了甘州和肅州。

張議潮幾乎拿下了整個河西走廊

為了做大做強,張議潮深知還需要打通西域,在塔裡木盆地東部建立橋頭堡的重要性。從軍事防務的角度看,要保全河西就必須保有西域,要保有西域就要放眼蔥嶺之外。從經濟角度看,無論敦煌歸義軍,還是其它少數族群在河西、西域建立的政權,都是被沙漠戈壁分隔截成的小塊綠洲。這是歸義軍與一些自給自足的中原藩鎮的不同之處。綠洲農業所提供的產品畢竟有限,使政權不得不利用東西向的絲路來溝通貿易。這不僅是絲路貿易及其得以繁榮發展的基礎,也是歸義軍政權開展對外貿易的客觀條件。起義軍中的粟特後裔,也是善於貿易的高手。

公元849年,起義軍在做好了充分的後勤工作後跨越沙漠。從自顧不暇的吐蕃人手裡,拿下了西域東部的重鎮--位於哈密的伊州和西州。這也是日後恢復和西域於闐國的聯繫的基礎。兩年後,也是看到吐蕃的統治崩潰,一向對中原王朝比較友好的於闐王室發動起義,獨立於吐蕃殖民統治。

一直親近中原的南疆大國 於闐

後來的公元856年,張議潮再次掛帥出戰,驅逐了伊州附近的吐谷渾和回鶻馬賊,保障了絲路交通的安全。此後,歸義軍的官方貿易團經常攜帶本地的絲帛往來於各個政權之間。將西域的玉石馬匹等物賣到東土,用西域的珍寶加強和中原的關係。官方貿易團隊在客觀上,也起到了打探情報和刺探敵方軍情的作用。

在多元並存的河西與西域世界,大張旗鼓地強力推行單一文化,並在政治上將族群分為三六九等是行不通的。歸義軍日後的興衰,與這一點可謂密不可分。

吐蕃的失敗與其壓迫性政策密不可分

吐蕃勢力的退場

做大後接受唐朝封官的張議潮

公元849年元月,在尚婢婢被論恐熱擊敗後西逃甘州。論恐熱帶兵向西追擊,但張議潮已經在當地做大做強,和西遷的尚婢婢部聯盟。同時,他也準備將手下的蘭、鄯、河、岷、廓等州縣獻給唐朝。

於是論恐熱只好用鄯州和廓州的百姓出氣,將青年男子加以屠戮,對老年人斷手械足,將嬰兒穿到槍尖上刺死,在當地引發了巨大的民憤。部下拓跋懷光趁機散布消息,挑撥離間論恐熱和部下,讓後者的軍隊離心離德。

只能退為遊牧狀態的吐蕃王黨部隊

論恐熱在851年5月來到長安。要求唐宣宗封他為河謂節度使,借兵讓他去平定吐蕃的內亂。然而在他到來之前,張議潮派出的十隊信使裡,已有僧人悟真所在的那一隊抵達長安。他們匯報了沙洲和瓜州的光複消息,宣宗皇帝立即授予張議潮沙洲防禦使的職位以示表彰。面對論恐熱的無理訛詐,直接沒有予以理睬,以普通使者的身份接待他後,打發他離開長安。

最後,窮途末路的論恐熱,發現自己的軍隊和地盤越來越少。只能帶著的追隨者在廓州一帶遊牧,卻因氣候和疾病而減員嚴重。公元866年時,他被拓跋懷光的軍隊發現並消滅。論恐熱在戰鬥中被俘,痛恨他計程車兵用他施加給別人的酷刑折磨他,首級被送往長安獻給唐懿宗。

公關851年11月,張議潮讓他的兄長帶著瓜沙伊西等11州的土地前往長安。唐朝正式建立了瓜沙伊等州的節度使,賜軍號為歸義,意思是紀念唐人遺民回歸故國。此時也是歸義軍歷史上領地最大、軍力最強的時代。在這一時期,歸義軍的歷史主題是回歸唐朝,恢復唐文化,在各方蠻族的覬覦中自立門戶。

著名的《張議潮出行圖》

在有了一定的底盤之後,張議潮整頓自己的隊伍,為進一步的征戰打下基礎。在短期內連戰連捷的歸義軍在當地有一支實力不俗的武裝。著名的《張議潮出行圖》,也為後人提供了歸義軍軍容和兵種構成的寶貴資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