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走苗疆走廊”第三站:走進古韻鎮遠

8月29日,“重走苗疆走廊”文化旅遊宣傳活動來到第三站——名城鎮遠。

以知名專家學者、主流媒體記者組成的近50人的考察隊走進名城鎮遠,撥開歷史迷霧,系聯考察了鎮遠縣苗疆走廊歷史、古城文化遺跡及古村落,通過深度討論交流,為鎮遠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獻力。

苗疆走廊被譽為“600年前的高速公路”, 湖廣經貴州通往雲南,僅是維系內地與西南邊陲往來的主要交通命脈,並且也直接影響了明清時期西南邊疆地區政治版圖的變化。走廊在鎮遠境內達10余公里,如今的古城府衛、碼頭、青石巷道和青龍洞古建築群都是這條百年風雨路的見證者。

作為一座“移民城市”,鎮遠曾是西南大都會,順著“苗疆走廊”,形形色色的人都聚集在鎮遠,這裡的青磚黛瓦、高封火牆、飛簷翹角、雕梁畫棟,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塊青磚都記載歷史遺跡,泣訴著千年古鎮的滄桑。鎮遠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腳樓、回廊等多種形式的山莊式院落。既重現了江南庭院的風貌,又體現出山地建築的布局;即有堡壘式的森嚴,又兼有商賈大戶的豪氣。這些建築是木石結構的完美結合,小處可見精雕細刻的花草魚蟲,大處則顯出揮灑自如的豪放,它們是明清時代“西南都會”人們安居樂業的真實寫照,又表現出商人財源通達的商業理念。

沿著鎮遠漢族民居獨有的“歪門斜道”,考察團順著鱗次櫛比的徽派建築漫步於這座被山河包裹的古城,參觀了鎮遠古城歷史博物館。博物館陳列了古城的發展、民族風情、民族節日、民居擷萃等,讓考察團興趣十足,不時詢問博物館的工作人員。

古城被?陽河一分為二,以前沒有那麽多橋,都是靠船隻相互運送貨物和溝通聯繫的,家家戶戶都有船隻,因而這裡水運發達,被譽為“中國威尼斯”,這裡的碼頭也因此興盛。參觀了鎮遠多處碼頭後,導遊告訴考察團:鎮遠有渡口十來處,如永安渡、楊柳灣渡、下坪渡等。這種渡口,多是人渡。明清時期,在鎮遠這3.1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碼頭達20余個。如今衛城垣最完好的古代軍事碼頭,現已經成為人們水上便道,幾個末代擺渡人仍撐著一葉木舟,默默地迎送過河的人們,成了一道道城市人文風景。

陽光下,祝聖橋倒映在平靜的河面上,與山壁上的青龍洞古建築群遙相呼應。青龍洞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一年,整座建築群由祝聖橋、中元禪院、萬壽宮、青龍洞、紫陽書院、香爐岩、令公廟、東山寺八個部分組成,大小計40棟單體建築,依山而立,貼壁凌空,具有山地建築特點。

考察隊順著狹窄的階梯起伏於青龍洞古建築群,一路上對這峭壁懸崖上的“西南懸空寺”的驚歎聲絡繹不絕。大家都紛紛用手機、相機記錄下這片構思奇巧的絕壁閣樓洞天。

位於石屏山上的古長城

下午,考察隊來到距離鎮遠古城東北三十公里,一個藏在大山深處的古村落——肖家大院。

肖家大院又名肖百萬故居,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以衛所為部門,將軍隊布防在全國各地,三分守護、七分屯種。鎮遠為黔滇咽喉西南鎖鑰。肖家就是隨著衛所屯軍遷到鎮遠江古繁衍生息安居樂業,後裔逐漸變成了當地的農民,軍屯也變成了充滿生活氣息的村寨。

肖家大院共十院五門,經五門入十院,每院都建有主樓、廂房、繡樓,院與院之間暗道相通。整個村寨木質房屋錯落有致,大部分的房屋都建造在用大石墩搭建的屋基上,院落的青石板被踩得光滑,給人一種歷經滄桑感。

村寨的肖支書為考察團滔滔不絕地介紹了肖家大院的歷史名人肖書障、北斗七門、村落傳承歷史等,完全是一部肖家大院的“百科全書”。專家團楊志強教授不禁感慨:“記憶的延續和堆積是非常重要的,像肖家大院這類明代村落,當年這條路上的屯軍後代,雖大都消失了,但是他們將以往的記憶延續了下來,並且沒有斷裂,所以苗疆走廊是一條活態文化走廊是有道理的。”

最後,考察團與鎮遠縣宣傳部、旅發委、文廣局、文物局等相關長官開展了重走苗疆走廊座談會,就鎮遠旅遊文化發展與傳承進行了一次思想的深度碰撞。專家團紛紛慷慨陳詞,苗疆走廊規劃團七顆星特聘專家王力峰建議道:“適應當下遊客需求,近深一步挖掘鎮遠歷史文化,加強對軍旅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建築文化的深挖打造,讓鎮遠的文化旅遊體驗感持續更新”。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教授石茂明說道:“鎮遠是黔東門戶,旅遊重縣,具備擔當苗疆走廊領頭羊的優勢。同時旅遊要更新,關鍵在於融入高科技,讓遊客有更好的旅遊體驗,鎮遠可在這方面繼續發力。”

圖說·苗疆走廊上的“山海關”

鎮遠自古以來為水陸交通要衝,是連接中原於西南邊陲的軍事重鎮。

衛城垣,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位於五老山下。

祝聖橋,歷史上曾為湘黔滇古驛道(苗疆走廊)上的咽喉要道,必經之橋。

一水兩城,(遠眺鎮遠城)

湘黔滇古驛道(苗疆走廊),元代以來在歷代驛道的基礎上加以補充,逐步完善,鎮遠處於該古驛道的必經之地,現存的各朝代古驛道遺跡,再現了鎮遠輝煌的歷史變遷。

將軍屯古軍事遺址。該古軍事遺址額日語都平鎮天印村金頂山上,始建於明洪武年間。

始建於1944年的鎮遠新大橋

?陽河流域圖

?陽河上商賈繁忙景象

虎門揚威的晚清愛國名將林則徐,曾三次路經鎮遠,他在《鎮遠道中》一詩對這裡雄奇的山川和險要的地勢描述:“兩山夾溪溪水惡,一徑秋煙鑿山腳,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膽已落”。

紅軍長征經過鎮遠

鎮遠古城的舊貌新顏

穿越·感受千年古韻

鎮遠古城的古巷道狹長幽深,其結構錯綜複雜構成了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脈。

寧靜的街巷,幾乎不會讓人想到這曾經是山河鎖鑰,兵家必爭之地。

茶店與酒肆,悠然如同忘了歲月變遷。千年古城列下不僅有美景、有文化的積澱、更有一種生活的美好和向往。

人文古跡眾多,自然風光旖旎。

鎮遠古城遺存有樓、閣、殿、宇、寺、廟、祠、館等古建築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碼頭12個,古巷道8條,古驛道5條。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部門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部門7處。

每一塊青石板、青磚都記錄著千年古城的曾經風華。

歲月能侵蝕牆壁,但不能侵蝕那種高傲的風華,抬頭所見,目視之際,當年豪門大族、書香世家依稀浮現。

心居何處·自在鎮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