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莫蘭迪、雷杜德、草間彌生,這些大師的一生竟然如此單調?

喜歡看展的朋友們一定知道,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有一場藝術的盛宴,那就是“一位天才的誕生——畢加索展”。

在這場號稱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畢加索真跡展”的藝術Party上,我們可以看到畢加索這樣立體的作品。

也可以看到有著明顯畢加索風格的作品。

還可以看到畢加索較為“規矩”的作品。

從以上幾個作品,我們也不難看出,畢加索這一生的藝術風格是在不斷變化的。

不信我們可以用他的兩張自畫像來對比看看,他的風格,到底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畢加索從不循規蹈矩,作品的表達也完全是按照當時對藝術的理解來創作。

相比於一成不變,他更喜歡創造、更喜歡獵奇、更喜歡不一樣的精彩。

但是,在藝術界中,還有這樣一類藝術家。他們一生隻執著於一種藝術。在他們的堅持下,他們的藝術和人生,同樣精彩。

堅持需要純粹

“我最不能容忍的莫過於藝術本著其他的目的,而不是為藝術本身。”——莫蘭迪

因為《延禧攻略》的大火,人人都知道了莫蘭迪色系,個個都誇讚莫蘭迪色看起來舒服且高級。

但是為什麽莫蘭迪色會有這樣舒服的視覺效果呢,大部分原因還要歸功於莫蘭迪對藝術的堅持所保有的純粹之心。

純粹的目的和追求,往往是堅持的最基礎也最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1890年的夏天,莫蘭迪出生在意大利。

1907年他進入波洛尼亞美術學院學畫,畢業後就在這所學院教授版畫課程。

莫蘭迪非常熱衷於畫靜物,他最喜歡畫的,是那些瓶瓶罐罐。

他把這些瓶瓶罐罐擺滿了他的畫室,地上、書架上、桌子上,到處都是。

你看,他的畫將顏色本就淡雅的物體邊緣虛化,又將光線明暗關係平面化,整個畫面細膩得仿佛就連瓶子周圍空氣的濕度都可以看得到。

低調、細致、樸實卻又直擊內心,將物體的形態和顏色巧妙融合,這便是莫蘭迪風格。

但這樣的風格也為他帶來了一些困擾。在被法西斯統治的時代,藝術的主流是社會題材與壯麗風格。所以,莫蘭迪自然就成為了被嘲笑的對象。

不過莫蘭迪並不在意,他依然堅持自己的風格,不畏人言,不懼權勢。

對於莫蘭迪隻畫物這件事,不止是源於對諷刺的無視,也源於對物本身的重視。

他說:“我相信,沒有任何東西比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實。我們在物質世界所認知的所有事物,都並非如我們看到和了解的那般。物的質性當然存在,但卻不具有任何我們附加在它身上的意義。”

物,簡單直接,瓶就是瓶,罐就是罐。

我們所有對物的認知都是依存於主觀意識之上的,莫蘭迪正是在通過這些瓶瓶罐罐挑戰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顛覆我們所看到的世界。

他想告訴我們的是,不要去在意一些虛無的東西,而是應該回歸到更純粹的本質世界。這樣的堅持,才更美,才更真。

堅持需要對細節負責

一輩子就做了一件浪漫的事:畫花。——雷杜德

雷杜德,比利時花卉畫家。他一生創造了2100多幅花卉板繪,包含了1800多種植物。論畫花,沒人畫得過他。

他為近50部植物學著作製作了插圖繪本,出版了《百合圖譜》、《玫瑰圖譜》等刊物。其中,以《玫瑰圖譜》最為著名。

能擁有這樣的藝術成就,絕對離不開他堅持對細節負責的原則。細節,在堅持的過程中,是最重要的輔助條件

雷杜德與植物繪畫的緣分還要從他23歲說起。23歲那年他來到巴黎,師從花卉畫家畫家傑勒德·范·斯潘東克和植物學家查爾斯-路易斯·埃希蒂爾·德布魯戴爾。

30歲那年,他被聘請去給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后約瑟芬的玫瑰園畫畫。據說約瑟芬皇后的玫瑰園裡有250種玫瑰,足足有三萬株。

對植物知識的學習、對雕刻版點彩畫法的研究,都為他的繪畫風格奠定了基礎。

這是雷杜德畫過的玫瑰。花朵色澤淡雅自然,走筆順滑流暢。

但雷杜德的玫瑰最讓人驚歎的,在於細節。可以仔細看看,每棵玫瑰就連刺的樣子和數量都是不一樣的。

葉子的茂盛程度、花朵的盛開方向、枝蔓的彎曲形態……就算是相同品種的玫瑰,也因為不是同一株而存在著許多細微的差別。

對植物形態的嚴謹研究、日複一日的觀察與繪畫積累、獨特的繪畫技巧,以對細節的極致追求,都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細致、出色。

可以說,他的玫瑰畫,走在了花卉繪畫界的前端,引領了全世界玫瑰畫的潮流。

不管是在植物界,還是在藝術界,雷杜德一生中對細節的執著都讓我們看到了更精彩、更完整的世界。

畫花,是他一生做過的最浪漫的事,但對繪畫細節的執著,是他一生都在堅持的事。

堅持需要忠於自己

“藝術必須是自我的,討好眾人的只是騙錢而已,真正誠懇的,卻時常被誤解。”——草間彌生

不管你對藝術的了解有多少,你一定聽過“草間彌生”,她對藝術的堅持完全來源於自我。

確實,追求自我、堅持自我,才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其實對於草間彌生的藝術,有很多人都提出過質疑,認為她的作品在嘩眾取寵。為什麽會產生這種質疑的,因為她的作品,是這樣的……

溫馨提示:以下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

那麽為什麽草間彌生卻依然我行我素,一直重複這種讓人感到不適的密集波點呢?

這一切都和她小時候的經歷有關。

在草間彌生很小的時候,她就時常會產生靈魂離開軀體的幻覺,看到的世界也好像隔著布滿了斑點的網。

但她的母親對於她的疾病卻毫不關心,認為所謂的幻覺都是她在胡說八道。

心靈的創傷讓她決定利用重複的圓點表達自己的幻覺,靠畫畫趕走內心的恐懼。

這是她10歲那年畫的一幅鉛筆畫,陰鬱籠罩著畫中的女孩,這也是她的童年寫照。

但母親依然沒有意識到她的無助,還對女兒的畫家夢想卻百般阻撓。最終,氣憤的草間彌生離開家鄉,投奔了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

到了美國,草間彌生將這種極限圓點重複運用到了雕塑和裝置藝術中。沒想到,這居然引起了美國波普藝術的潮流。

而在她所有的圓點作品中,最常出現的就是南瓜,這樣的執念竟然也來自於她的童年生活。

在草間彌生小時候,爺爺的農場裡種著很多很多南瓜。當時草間彌生想扭下一顆南瓜,在產生這種想法的同時,她聽見南瓜用生命向她述說著什麽。

南瓜讓她快樂,給她安慰。對於草間彌生來說,南瓜就是信仰,就是神。

她曾說,“我會忘記所有,只為集中精神,直面南瓜的靈魂。”在南瓜的背後,草間彌生看到的是生命、是安全、是依靠、是自己。

波點與南瓜,都是她對藝術的堅持,也是她對自我的堅持。

最後,我們用草間彌生自己說過的話為她的故事做一個結尾:“如果你一定要問我從什麽時候開始藝術創作的,我可以告訴你,那是在很小很小的時候。我的一生,我活著的每一個日子,都與藝術相關。要是人可以有來世,我還想再做藝術家。無論生與死,藝術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切。”

藝術對她來說是一切,而她的一切恰好就是自己那個美好的小小世界。

草間彌生的故事告訴我們,忠於自我,才是我們要的堅持。

堅持的意義就在這裡

莫蘭迪為瓶瓶罐罐付出一生,為純粹而堅持;雷杜德將畫花看作一世,為細節而堅持;草間彌生把波點和南瓜奉為使命,為自我而堅持。

每一個瓶罐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原始而純淨;每一朵花都綻放著不一樣的美麗,細微差別,各自美麗;每一顆波點都保留著它們的態度,那是自我的聲音。

藝術家們所堅持的,是藝術的突破與精神的寄托。

拋棄名利、扔掉雜念。藝術的極致、自身的追求,都是建立在堅持之上的。

堅持給藝術家帶來的是情感的宣泄與藝術的滋養,帶給我們的,則是找尋人生出口的啟示。

就像莫奈所說:“我只能愛你一生一世,可這座我種下的花園,他們的生命足夠穿越宇宙,伴你永生永世。”

不管是對純粹、細節、自我,還是對任何事物的堅持,堅持的意義就在於它的影響可以存在很久很久,不論影響力的大小。

堅持的背後,是“永遠”的責任。

愛我所愛,盡我所能,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堅持。

作者 | 菜葉

簡介 | 看上去Nice,耶

— 今日互動 —

來說說你們有沒有什麽想長期堅持的事情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