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塵肺病診斷續|職業衛生首席專家李德鴻研究員:社會保障和人文關懷滯後,影響職業病診斷

我國職業衛生首席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李德鴻研究員一直關注貴州三位醫生因讀片差異被視為「失職罪」一案,6月23日,李德鴻教授從《醫師報》獲悉三位醫生已取保候審,他非常高興。他告訴《醫師報》記者,希望正義早點到來。

在此之前,記者曾就塵肺病診斷、讀片差異率等問題專訪李德鴻教授。以下為李教授部分觀點:

任何一個醫生都有可能出現誤診和漏診

在塵肺病診斷中,讀片差異率確實是存在的。讀片差異可以說是診斷的偏移,或者說是「誤診」「漏診」。醫學、醫生都不是萬能的,醫生個人所掌握的知識、水準和能力不同,任何一個醫生在從醫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都有可能出現誤診和漏診,只是多少不同而已,所以每個醫生都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準。

對於塵肺病診斷而言,同一張片子,尤其是在有無塵肺和塵肺早期的片子,即使不同三甲醫院的專家看,其結果也未必完全一致。這就好像腫瘤醫生看片子,有的早期的片子,醫生看沒事,半年以後患者被診斷為腫瘤,此時醫生再拿出半年前的那張片子來看,發現其實是有那麼一點問題的。這種情況嚴格來說就是「漏診」。這就是醫生常常告訴病人「隨診」的意義。所以早期的臨界的片子,是很難完全靠影像學的改變來判斷。肺部的腫瘤、肺結核等診斷X光是很重要的,但如僅靠X光也是存在差異的,好在有其他特異的或輔助的檢查可以幫助診斷,而塵肺病診斷按國家標準只能是依據X光。

臨床上許多疾病有診斷標準,但是這種診斷標準多半是「推薦性」的,不是強製性的。而職業病的診斷標準,按照國家規定屬於強製性的,也就是說必須按照標準來診斷。但是話說回來,誰會按照標準去得病?如果說發燒38°以上是診斷流感的一個條件,那麼37.9°就不是流感嗎?沒有人會按照標準得病。本人曾擔任我國職業病診斷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十年,期間一直在建議,將職業病的診斷標準設為「推薦性」的,而不是強製性的,但由於與社保賠付有關,相關部門認為如果標準變為「推薦」,會一放就亂。

塵肺病是完全可以預防和控制

世界各國的社會保障水準不同,對職業病的保障程度也是不同的,社會人文背景的不同,對職業病的診斷也是有影響的。多年前我們一行人到澳洲考察,一段對話很有意思:他們介紹,把特殊體位作業工人的腰背痛也納入了職業病,我國醫生就問:「你們怎麼診斷他們腰痛?」對方回答:「勞動者說腰痛」,我們又問「他說痛就痛呀?」對方回答「勞動者說痛,你說不痛,那怎麼辦?」

這就是一個國家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和社會保障水準的問題。為什麼大家現在對職業病診斷如此糾結?就是因為職業病是獲取社會保障的一個相當重要的管道,並且除了這個管道,勞動者基本沒有別的管道可以獲得基本的社會保障。而在國外,即使不申請職業病保障,也有失業保險。

事實上,塵肺病是完全可以預防和控制的。從產業結構和源頭粉塵控制抓起,將接塵作業人員和塵肺病患者全部納入國家職業健康服務體系,是有可能像發達國家那樣,消除和控制塵肺病的。這需要頂層設計、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相關報導:①②

往期回顧

?

?

?

?

?熱點|醫生操作不當,致使患者感染愛滋病被判刑,「隱形感染者」應及早被發現

編輯: 畢雪立 值班:裘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