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病人白細胞減少有哪些原因?怎樣治療

腫瘤病人白細胞減少的原因複雜多樣,可大致為以下幾種。

腫瘤的骨髓內轉移,擠佔骨髓造血組織,或使白細胞成熟障礙或無效增生。

化療、放療抑製骨髓造血乾細胞或祖細胞生長,使白細胞生成減少。

嚴重感染等可使白細胞破壞增加或白細胞消耗增多。另外,當腫瘤或其他因素導致脾功能亢進以及血液中抗體增加,從而使白細胞存活期縮短等,也是白細胞減少的原因。

腫瘤病人接受化學藥物治療時,出現的白細胞減少或缺乏應首先考慮到藥物的副作用。如果是單純白細胞減少,而造血乾細胞未受影響,骨髓增生低下是暫時的,恢復也較快。必須注意的是,化療藥物對骨髓抑製的高峰作用時間不同,如多柔比星為第9~14天;絲裂黴素為第10~21天;氟尿嘧啶為第5~10天;泰素帝為第8天;放線菌素D為10~14天(16~20天恢復);長春鹼為7天(2~3周恢復);依託泊苷為3~10天(7~14天恢復)。而亞硝脲類骨髓抑製最低值在3~5周(6~10周恢復)。掌握化療藥物的這些特點,有助於合理制定化療方案,減少或減輕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

輕微的白細胞減少病人通常沒有明顯不適,有些人可表現為易疲倦、乏力、頭暈及低熱等。嚴重的白細胞減少者除上述癥狀外,還可出現四肢酸軟、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心悸、失眠、高熱。白細胞缺乏的主要後果是招致感染。

常用於白細胞減少的藥物有如下幾種。

激素類藥物 地塞米松、潑尼松有短期提高白細胞的作用,可按常規劑量使用。

中藥治療 許多中成藥如升白胺、人蔘皂苷、生血丸、貞芪扶正沖劑、復方阿膠漿、生白寶口服液等,對輕度的白細胞減少症有一定治療效果。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能促使粒細胞前體細胞向中性粒細胞成熟,並可增強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的吞噬殺菌及趨化功能。

輸注粒細胞 對於採用多種方法治療效果欠佳的粒細胞缺乏症病人,可輸入粒細胞,常能有效地幫助病人度過骨髓抑製期。

預防和治療感染 白細胞明顯減少的病人,應盡量避免引起感染的因素。如已出現感染,治療方法與一般感染的治療有所區別。最重要的是必須抓緊時間,聯合應用有效的廣譜抗生素,一邊治療一邊等待微生物檢查結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