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融壹账通黃潤中:金融科技助力優化金融供給結構性改革

本報記者 呂東

隨著5G網絡時代來臨,萬物互聯的應用場景對金融科技帶來再一次顛覆,金融行業的發展也進入到“無感時代”。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暨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聯盟年度大會上,“無感金融”成為引發業內專家學者們討論的熱點話題。

“將金融、科技、融合、數據以及未來五大要素打通,就是銀行贏得未來的必經之路。”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秘書長、金融壹账通常務副總經理、監事會主席黃潤中表示,通過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可以助力優化金融供給結構性改革,從而提高金融供給生產率、助力金融供給向價值鏈高端提升、優化金融供給結構,提供更多更好更高品質金融產品與服務。

無感金融

是金融科技應用高級形式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峰認為:“無感金融時代已經到來,並已經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無感金融首先體現在用戶層面,不管是支付或者開戶,在技術的加持下,用戶對金融的感知程度逐漸降低,從用戶層面看,無感支付的體驗感很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何陽認為,在金融機構層面,不僅是銀行,證券以及財富管理等領域的開始“無感”,從業人員不再像之前那樣手動地搜集很多信息,智能化的分析手段逐漸普及,智能投研、智能投顧成為金融服務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他表示,5G對金融行業帶來重大改變,即“嵌入式金融”。金融服務的流程環節,以支付為代表,可以嵌入到新的生產模式和生產環節。從根本上說,5G帶來的是對於生產方式的變革,從而產生對整個金融服務模式的變化。

對於金融科技的賦能效果,營口沿海銀行董事長王學江表示:“2018年年底到2019年年底,我行金融科技的投入是前八年的總和。同樣,科技帶來的收獲也很多,比如新的科技手段為資金端進行賦能,在資產端,我們下一步計劃進行場景的結合。”

金融科技對銀行業的賦能無處不在

無感金融絕不是終極模式

金融科技對整個銀行業的賦能無處不在,但無感金融絕不是終極模式。

高峰認為,當初跟互聯網金融的PK,直銷銀行出現,之後是開放銀行,最近則是線上線下融合的遠程銀行,未來則有可能是AI銀行。“AI銀行融合了所有的金融科技,因為最近我們發現,AI銀行的應用已經開始逐步浮出水面。另一個是RPA,就是機器人程序的自動化,AI加上RPA將是金融科技在銀行應用的下一階段的特徵。”

何陽認為,目前銀行業的一個大趨勢是,銀行越來越脫離傳統銀行的業務邊界,比如銀行會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競爭對手不僅僅局限在銀行,而是運營商、BAT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從無感金融來看,未來是一個大生態競爭的時代,銀行在跟運營商競爭,運營商在跟互聯網公司競爭,互聯網公司又穿透到整個行業做金融,和金融機構進行競爭。

“銀行未來的生存環境是一個大金融生態。雖然複雜但萬變不離其宗,關鍵還是需要銀行能給客戶提供他們想要的服務。要保持和客戶的要求相一致,能提供相對優質的服務,這就要求銀行在科技層面的投入,無論是軟硬體還是人才水準都要跟得上。銀行對金融科技供應商或是平台的賦能需求很強烈。”王學江進一步說。

黃潤中最後表示,金融科技在助力優化金融供給結構性改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提高金融供給生產率,推動金融供給向價值鏈高端提升、優化金融供給結構,提供更多更高品質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最終推動實體經濟的更好發展。在金融領域需求是強烈、多元化的存在,關鍵是適銷對路的供給,而達成有效供給,關鍵在金融科技。

(編輯 孫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