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網約車混戰,一家更比一家愁?

【品橙旅遊】縱觀全球網約車市場,儘管某些公司的商業模式被質疑、負面新聞纏身、上市之路遇阻,好不容易上市卻馬上跌破發行價。隨著更多玩家入場,激烈交鋒還在持續。不過,大家對共享經濟模式的耐心還能有多久呢?

Uber VS Lyft:忙於上市,搶著破發

經過不懈的努力,Lyft成功搶先最大對手一步,於3月29日在納斯達克上市,但作為今年眾多在美國證券市場掛牌的高估值科技初創公司中打頭陣的選手,Lyft沒能給大家開一個好頭,短暫暴漲之後隨即破發,市值跌破200億美元。

一個多月後,蓄勢待發的Uber終於在5月11日上市,卻遭遇開盤即破發。開盤價 42 美元,低於每股 45 美元的發行價,並在盤後繼續下跌了近 8%,彼時市值不到 700 億美元。要知道Uber發行價定價本來已經在指導區間 44-50 美元的下限,預計市值為 824 億美元,遠低於早期 1200 億美元的 IPO 估值。為此,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甚至還給給員工發信,稱Uber上市後股價表現不如預期,並表示公司資金充足,市場情緒最終將改善,股價也將上漲。

看來,儘管Lyft和Uber你追我趕地搶著上市,但二者的情況都不太樂觀。究其原因無非是受到美國股市整體影響、投資者信心減弱、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被懷疑等等。Lyft甚至受到股東起訴,被指虛假和誤導性陳述誇大了公司股價,投資者在股價下跌時蒙受了損失。

如果能讓客戶看到長期投資的收益提升可能,則初期行銷導致的高額虧損就是值得的。雖然科技公司窮盡所能想要粉飾財務困難,可是初創公司一旦上市,就必須對基於非美國公認會計準則的財務用語做出解釋,披露它們與傳統會計標準有何不同,再也不能隻使用能夠美化財務報表數字的指標。

滴滴蟄伏,後來者趁機入場

去年無限期下線的滴滴順風車業務仍然在安全整改中,暫無具體上線時間。滴滴自身的困境難以解決,嘀嗒、哈囉等對手,卻紛紛搶佔滴滴順風車下線後的市場。據悉,對於整體虧損的滴滴而言,順風車在下線前是唯一實現規模盈利的業務線。雖然在訂單量上隻佔滴滴總訂單的十分之一,但不需要對乘客和司機進行補貼,僅靠服務費便能實現盈利,換了誰不想盡快恢復這項躺賺的業務呢?

網約車市場經歷過平台混戰之後曾獲得短暫平靜,滴滴穩站網約車第一梯隊,首汽約車、神州專車、曹操專車等分流第二梯隊,但近來接二連三的變動正在將國內局勢變得更加莫測。

5月初,騰訊注冊“騰訊出行”、“騰訊計程車”等網約車相關商標,引起市場震動,人們紛紛猜測巨頭騰訊也要殺入網約車戰局。5月8日,阿里系的永安行稱其已取得網約車經營許可證,在共享出行領域更進一步。對此,市場反饋也頗為積極,公告發出的兩天內,永安行股價持續上漲。騰訊和阿里在共享經濟中的較量,遠遠沒有結束。

5月13日,有消息稱,小鵬汽車已經成立出行部門,從事直營類網約車服務,並已經取得廣州市網約車經營許可證,很快將投入公開營運。5月16日,與小鵬汽車關係密切的移動出行平台“有鵬出行”宣布正式上線,首個登陸城市為廣州。

也就是說,繼上汽、吉利、廣汽等車企巨頭推出網約車業務後,更多車企意圖通過布局出行,率先佔領這條賽道。多家傳統廠商已經逐漸將自身從單純的汽車製造商,向製造後的運營服務商做出身份轉變,投入大量精力和物力,或將引發新一輪混戰。據透露,小鵬汽車的網約車業務將採用與曹操出行、首汽約車一樣的B2C運營模式,首批投放車型為該公司首款量產車型小鵬G3。

不少業內人士分析,隨著車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智能駕駛的發展,布局網約車也將成為車企收集路況數據和車輛數據的途徑之一。近日,又有媒體發現吉利與戴姆勒合資成立蔚星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7億元,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由此看來,未來定製化場景也會越來越多。

不過,作為網約車企業,無論是已經嘗到忽視安全問題的苦頭的滴滴,還是剛剛入局的公司,都應該在使用前提醒用戶可能的安全風險,並加大在產品改進方案和安全策略上的資源投入,積極與監管部門進行溝通。

不知道在中國的眾多網約車玩家中,誰能趟過這渾水,率先IPO。

東南亞猛獸還是困獸?

Grab在收購了Uber的本地業務後,成為東南亞最大網約車企業,並在8個國家、235個城市開展業務。Grab已經融資了約88億美元,目前估值達到140億美元。Go-Jek 2015年從推出摩托車計程車起步,如今已擴展到計程車、私家車等領域。2019年2月初,有消息稱Go-Jek又完成9.2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95億美元。

這兩家獨角獸公司,在東南亞進行曠日持久的價格戰的同時,還要面對監管、罰款、罷工和各種官司,以及很多互聯網公司無法有效滲透差別巨大的東南亞各國市場的難題。

雖然Go-Jek目前來看是Grab最大的競爭對手,但Grab面臨的競爭不僅僅是來自於Go-Jek,二者都要面對這一地區其他出行創業公司,和來自監管機構並不溫柔的注視。2018年早些時候,Uber 將其東南亞業務出售給 Grab,此後,越南的稅務部門就一直要求 Grab 替 Uber 補繳總計291萬美元的稅金和逃稅罰款。

作為一個典型的印尼本土獨角獸,Go-Jek的區域擴張一直都備受關注。Go-Jek目前已經進入三個國家,計劃中的菲律賓還在等待監管批準,今年該國相關部門已經兩次拒絕Go-Jek開展網約車業務的申請。但是,從Go-Jek今年初不惜通過7,200萬美元完成對菲律賓當地金融科技企業Coins.ph的收購,可以看出其並不打算輕易放棄。

小型玩家和巨頭正面交鋒?

縱觀全球,除了幾家大家熟知的,還有一些經營模式類似且受到資本關注、但大家比較陌生的企業,比如Cabify、Bolt、Gett 等都是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獨角獸。

Gett是一家位於以色列的網約車初創企業,專注於商務市場,目前的業務開放國家有以色列、英國、俄羅斯和美國(紐約),5月份剛剛以15億美元的估值,以債務和股權的形式獲得2億美元融資,還打算在倫敦或紐約IPO。與Uber形成鮮明對比,Gett為倫敦傳統的黑色計程車司機提供服務,他們可以在App中接單,這是對傳統街邊計程車的補充。

2月份,Cabify獲得美洲開發銀行7000萬美金的債務融資,它是一家總部位於西班牙馬德裡的共享出行創業公司,也是滴滴和Uber在巴西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Cabify在2018年1月完成E輪1.6億美元的融資之時,估值就達到了14億美元。

法國創業公司Heetch是一家頗有野心的公司,它想要在Uber佔優的歐洲拚車服務市場爭奪第二席位。據悉,Heetch在2017年9月、2018年1月和2019年5月分別融資1200萬美元、2000萬美元和3800萬美元。目前Heetch已經在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瑞典和摩洛哥等5個國家的10個城市展開了業務。

1月份,韓國最大的汽車共享企業SoCar從四家風投公司獲得的500億韓元(大約4,400萬美元)。並表示將用這筆資金發展其手機服務平台。SoCar在四輪融資中獲得的資金總額達到1.741億美元。

雖然它們在融資金額和市場佔有量上都無法與Uber這樣的巨頭相提並論,但是在差異化經營下也能有吸引力和使用率,誰說小公司不能一定的區域內“做自己”呢。或許,一個穩定的市場最終將通過較強大的玩家收購較弱小的玩家來實現,但目前尚未可知大贏家會是誰,但可以確定的是,幾乎所有網約車公司都面臨著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而IPO似乎也不能解決虧損問題或結束燒錢大戰,那麽最後誰來買單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