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呂澎:好展覽有機會提升城市審美

馬泰斯·蒙尼克《光譜》,裝置,2017年

2018年9月29日,銀川當代美術館迎來國際性展覽“聲·動——荷蘭黑點藝術團體作品展”。作為該藝術團體在中國的第一次完整展示,此次展覽通過多感官的沉浸體驗,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生動的跨界享受。

顛覆認知

當人工智能不斷挑戰人類智慧,科技探索不斷突破已知疆域,你是否開始懷疑:同為一種存在,聲音擁有自己的肖像嗎?如夢般虛幻,又一觸即破的泡影能否被收藏?機械的嗡鳴聲有沒有可能是人類無法理解的悄悄話?

馬泰斯·蒙尼克《光譜》,裝置,2017年

荷蘭黑點藝術團體近年來的10件重要大型裝置藝術作品,也許能給出一種獨到的解答。在這場探討聲音、物理運動、光的認知領域三者間相互作用的展覽中,來自視覺、聽覺的刺激將直達人心,顛覆觀眾的舊有認知。

埃裡克·帕倫《波輪機》,裝置,2010-2017年

在這個系列的作品中,觀眾可以聆聽納米級微生世界生命活動的聲音;可以由神經網絡技術與三個機器人裝置通過光、聲音和運動的時間記憶反饋來交流;還可以感受在聲音、旋律和物理運動的作用下,抽象的色彩和光線所形成的壯觀畫面,及這些抽象運動中的圖案反過來形成的視覺音樂。

埃裡克·帕倫《微生的世界》,裝置,2014年

時尚芭莎藝術專訪策展人楊小玲,全方位解讀本次展覽背後的故事。

策展人楊小玲

打開一扇門

芭莎:基於什麽考慮選擇了這十件作品展出?

楊小玲:上次他們在中國展出過五件與光有關的作品,“光”最容易被接受和消化,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與作品融為一體進行互動。在這一基礎下,在銀川當代美術館優秀的太空條件中,我們決定將更全面的研究成果展示給大家。

芭莎:在銀川,有沒有考慮到觀眾對此次跨界互動展覽的接受度?

楊小玲:每一位觀眾站在作品前,都會形成自己的理解,我們並不期望所有人都懂得作品背後高深的原理,只要讓大家有所收獲就足夠了。如果展覽為觀眾打開了這扇門,那麽觀眾就有可能看到後面的世界,這種可能性便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結果。而且他們作品中有一種抽象美學,即便是小朋友也會有自己的想象。

芭莎:是否期待觀眾參與到展覽中?

楊小玲:我們當然希望觀眾有互動,也希望聽到更多反饋,觀眾的想法對於藝術家來說也很有意義。其中很多作品涉及到幻覺的呈現,其實最終的理解是由觀眾完成的。

丹·喬漢《聲線》,裝置,2018年

跨界組合

正如荷蘭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讚Bart Hofstede所說,荷蘭人非常擅長通力合作,有著悠久的跨國界、跨領域合作的歷史,善於一起解決各方面的問題。

喬瑞斯·斯特裡博斯、尼基·阿斯曼《液體凝固》,裝置,2015年

喬瑞斯·斯特裡博斯、尼基·阿斯曼《液體凝固》,裝置,2015年

來自荷蘭的黑點藝術團體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對藝術、科學、技術和感知具有共同興趣的藝術家,他們將團體當成一個流動實驗室,共同研究和開發作品創作所需要的技術與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創造自己的作品。

喬瑞斯·斯特裡博斯、尼基·阿斯曼《消失的陰影》,裝置,2016年

喬瑞斯·斯特裡博斯、尼基·阿斯曼《消失的陰影》,裝置,2016年

團體中的喬瑞斯·斯特裡博斯(Joris Strijbos)、尼基·阿斯曼(Nicky Assmann )、馬泰斯·蒙尼克(Matthijs Munnik)、埃裡克·帕倫(Eric Parren)、丹·喬漢(Daan Johan)五位藝術家分別致力於機械和人工智能,電影美學、影像和節奏,數字和模擬媒體,以及電子音樂等方向的研究。

從左到右分別為藝術家喬瑞斯·斯特裡博斯(Joris Strijbos)、尼基·阿斯曼(Nicky Assmann )、馬泰斯·蒙尼克(Matthijs Munnik)、埃裡克·帕倫(Eric Parren)、丹·喬漢(Daan Johan)

得益於不同領域的有機合作,荷蘭黑點藝術團體將藝術與設計、音樂、高科技結合在一起,組合不同學科內的“詞匯”,創造出了新的藝術語言。同時,他們研究創新和操作新湧現的系統,及其可能產生的各種組合,讓作品不僅局限於規則的界限,在合作中達到了“五個一大於五”的效果。

喬瑞斯·斯特裡博斯、馬泰斯·蒙尼克《聲音的幻像》,裝置,2015年

喬瑞斯·斯特裡博斯、馬泰斯·蒙尼克《聲音的幻像》,裝置,2015年

靈活協作

芭莎:怎樣的機緣讓五位藝術家匯聚在一起?

楊小玲:2008年,他們因志同道合而組建黑點藝術團體,他們都有荷蘭皇家美術學院的教育背景,熱衷於藝術與科技的跨學科研究。

芭莎:在團體中,五位藝術家如何合作?

楊曉玲:五位藝術家雖然都從事跨學科研究,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科領域,當一個人的創作需要另外一個人的研究領域或專長時,便會產生合作。他們並不需要一個物理太空的工作室,而是以更為靈活的方式自由組合、協作。

喬瑞斯·斯特裡博斯、丹迪·喬漢《周期》,裝置,2017年

喬瑞斯·斯特裡博斯、丹迪·喬漢《周期》,裝置,2017年

從藝術家到觀眾

當觀眾走進三個機器人組成的動態裝置作品《機器人之語》當中時,人為行動乾預光的反射傳導,導致機器人的行為發生改變。藝術作品早已不是藝術家成品的“完成時”,而是觀眾參與的“進行時”。

喬瑞斯·斯特裡博斯《機器人之語》,裝置,2016年

此次展覽的作品吸引了觀眾去延續這種對聲音、運動和光視覺的極限研究,去捕捉光線在微觀層面和宇宙巨集觀範圍的變化過程。作品本身所營造的猶如極光般神秘炫麗的氣氛,帶領觀眾進入了幻覺的宇宙。

喬瑞斯·斯特裡博斯《機器人之語》,裝置,2016年

同時,作為當前國內最熱門的新媒體沉浸式藝術展形式,《聲線》超強的律動、《波紋機》炫目的光影、《光譜》斑斕的的色彩包圍等,無一不是當代藝術中最受大眾追捧的元素。

展覽現場

銀川當代美術館正是試圖以此“聲·動”展覽,與觀眾形成更為“生動”的交流。在這場頗具“網紅”潛質的展覽中,社交媒體上的每一次“打卡”,都將成為當代藝術播撒在塞上江南銀川的種子。

展覽現場

時尚芭莎藝術專訪銀川當代美術館藝術總監呂澎,解讀此次展覽對於銀川的非凡意義。

銀川當代美術館藝術總監呂澎

展覽提升城市審美

芭莎:此次展覽是多媒體跨界藝術展首次登陸銀川,為何選擇引入這樣的展覽?

呂澎:所有的城市都應該有最前沿的藝術,不論城市大小,在邊緣還是中心,大家都有必要和權利去接受最新的東西。

芭莎:“聲·動”及同期的兩個展覽為何都在不同環節突出觀眾的參與?

呂澎:美術館還是一個市民館,不可能只是幾個學者之間的事,不能把展覽做成一個少數人的事情。展覽讓這個城市的市民參與進來,是很好的。好展覽能讓市民真正有所收獲,也是有機會提升城市審美的。

正在展出

展覽:“聲·動——荷蘭黑點藝術團體作品展”

時間:2018年9月29日—12月30日

地址:銀川當代美術館

寧夏銀川市興慶區禾樂路12號

[編輯、採訪、文/蘆皙][圖片提供/銀川當代美術館]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