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恐懼與戰栗:5G爭奪戰

嚴正聲明:“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商業人物”授權。一切形式的非法轉載,包括但不限於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通過第三方轉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商業人物”將公布“黑名單”並追究法律責任。“商業人物”隻願與尊重知識產權的機構進行合作。

作者:李亦儒、何思妤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哪怕我們的手機好像已經不再需要更快的網速了,那些商人們和投資人們也不會讓我們閑下來的。

誰能想到4G的果實是被抖音摘取呢,如今大家對5G時代的行將到來興奮又不安。

蹭5G

5G究竟會不會是一些手機廠商翻盤的機會呢?

互聯網公司的速度果真還是要快些,一加手機和小米手機就已經用5G網絡發了微博,公布了商用5G手機的上市時間,都是今年。

看來5G的高速公路還沒修好,賽車選手們就已躍躍欲試了。在新的通信技術時代,他們真的有彎道超車的機會嗎?

“商業人物”就此問題訪談了一家連年虧損數千萬元的手機公司,他們在2G和3G初期非常成功,建立了六七百人的研發團隊和四百多人的市場團隊,CDMA 時代國內約60%的手機用的都是他們的設計方案,但現在,他們好像並沒有把5G視為多麽重要的機遇。

他們的CTO說,以前的輝煌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市場混戰,二是前景模糊,有人看得懂有人看不準,投入了的公司即為抓住了機遇,“但是到了5G,市場格局已經變化,選手們基於之前的知識,知道在時代變遷的時候一定要乾,大家都會乾的。那麽像OV一樣的巨頭,在投入上肯定遠遠大於我們”,換句話說,5G反而是加固了已有巨頭的地位,而不是給小手機廠商創造了機會。

不止一個億,他簡單測算成本,如果把資源傾斜到5G上,在出產品之前的研發階段就要投入五千萬元,更不用說在後期的產品迭代中,無論是成本還是速度,一家持續虧損的手機公司都顯得力不從心。

畢竟不像3G到4G的迭代,手機不用換,只是換個SIM卡。而4G到5G,測試標準全部推翻,幾乎是重新定義了一台手機。

儘管手機廠商們都展示出了不遺余力的決心,但目前看來,所有公布計劃的手機品牌,只是表明了硬體上支持5G的態度,不管這種態度,是通過斥巨資建立實驗室表明,還是口頭表明,創新應用和服務都尚未出現,比如實時VR/AR、高清影片通話、無線遙控功能——這些都需要芯片和系統領域的強研發力做支撐。

2G時代的霸主Nokia 在3G時代被蘋果手機顛覆了,根據我們訪談的幾位業內人士,他們的觀點基本一致:新的生態系統帶來新的巨頭,這種故事如果再發生,它的突破點應該是在顛覆性的應用,所謂技術為主,應用為王。

2019年1月9日,四川成都,中國首個5G地鐵站在成都地鐵10號線太平園站正式開通,標誌著5G全場景連續覆蓋即將成為現實。

5G功能無限?

3G到4G,數據傳輸速度從兆級變成了百兆級,而4G到5G,三個公認的特點(速度快、低時延、大容量)給人一種“功能無限”的感覺。

也許手機用戶並不需要更快的網速來刷影片社交應用,但5G比4G快百倍以上的速度,卻可以讓每個人都成為電影導演:用手機,沒有任何障礙地剪輯、傳輸自己拍攝的電影。

也許用戶並不太需要幾秒鐘下載一部高清電影,但如果8K的電視、可以沒有卡頓地無線傳輸,人們也許就需要更大、更多功能的電視。

低時延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福音。汽車公司、各國交通安全管理局的多項實驗和統計均表明,80%的公路交通事故由駕駛員在事故發現前3秒內的大意造成。如提前0.5秒警示駕駛員,60%的撞車事故可避免;如提前1.5秒警示駕駛員,90%的撞車事故可避免。從4G到5G,時延從50毫秒變成了1毫秒。

被稱為“海信CDMA之母”的楊文琳跟“商業人物”分享了她對5G的理解:“2G到4G是做手機的,但5G不是拿來做手機的,手機只是它的一個方面。”

她把5G理解為一個技術平台,這個技術平台跟以往開發單一產品不同,相反,它讓單產品的競爭力弱化,“孤零零地思考一個技術,說這個技術多麽好是沒有意義的,技術的思考一定要跟實際產業的格局吻合,找到最優的切合點,這樣才能跟經營形成互相支撐的關係。如果隻談技術,找不到跟經營的切合點,那麽這個技術也不會做好。”

楊文琳是通信技術專家,現任海信醫療設備公司副總。她認為5G在醫療領域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是救護車。如果救護車在急救的過程中能夠做出診斷,比如被救對象是否脾髒破裂或顱內出血,第一時間的診斷加上及時救助,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如今救護車上20分鐘到半個小時時間裡,便攜式超聲或小型CT 測出的影像,還沒有辦法實時傳給在醫院等待患者的醫生——救護車需要5G。在此之上,偏遠山區的遠程診斷也需要5G。

螞蟻金服和滴滴出行投資的明覺科技,一家專注於汽車後市場數據與創新應用解決方案的公司,CEO周凱對商業人物表示,5G時代,他們的核心服務智能定損,能讓公路上發生碰撞的車輛,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定損與理賠的初步工作。

2018烏鎮互聯網大會上,馬化騰表示正在認真考慮對VR版本的微信開發,預計明年可以正式推出。2018年,“產業互聯網”成為了騰訊的關鍵詞。有行業人士把5G理解為一個互聯網+物聯網的無線通訊平台,實體經濟互聯網化,誕生了很久卻一直不溫不火的物聯網,也終於等來了5G。

剛剛發布了AI芯片的思必馳公司CMO龍夢竹對“商業人物”說:“關於5G,跟我們行業的結合點在於, 速度和帶寬的提升,能給人機互動降低網絡門檻,提高反饋速率。 會有更多產品聯網。加速全行業AI化的速度。”

5G的對手是誰?有人認為是WiFi,也有人認為不管是4G網絡還是5G網絡,WiFi都是其補充。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移動網絡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也越來越多地使用WiFi發簡訊和通話。

多國圍剿,華為勝算幾何

“我們5G就是爭奪‘上甘嶺’,就是世界高地。5G這一戰關係著公司的生死存亡,所以我們一定要在這場‘戰爭’中不惜代價贏得勝利。”去年10月,任正非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強調道。

華為早在2009年啟動了5G研究,但其5G之路並非坦途。特別是2018年以來,以美國為首,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紐西蘭等國以安全為由“圍剿”華為,將其排除出5G建設競標範圍。

而鮮為人知的是,上述五國都屬於一個叫“五眼聯盟”的情報組織。去年12月,《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曾曝料:“五眼聯盟”成員國情報部門長官人在7月舉行過一場秘密的“龍蝦晚宴”,共同討論過“如何將華為排除出5G採購名單”。《紐西蘭先驅報》甚至把“五眼密談”和“孟晚舟事件”聯繫到了一起。

5G以外,華為的手機近年也遭到美國封殺。去年年初,華為發布會前一天,AT&T突然單方面宣布取消合作,放棄在美國銷售華為手機。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一份遭洩露的美國情報承認,從去年年初,美國就開始對華為深感擔憂。“我們正在失利。誰在5G技術和市場份額方面領先,誰就擁有巨大的優勢,佔領資訊領域制高點。”

對此,有通信行業專家稱,“5G不僅是一項技術,它背後的經濟利益以及對社會管理的顛覆作用讓它成為一種政治。”而華為在5G博弈中處於何種位置?關乎中國能否依靠5G在全球通信領域領先。

縱觀通信設備市場,從諾基亞、摩托羅拉、西門子、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中興、華為、巨龍、大唐等十多家廠商,到如今諾基亞、愛立信、中興、華為四分天下,留在牌桌上的通信設備商越來越少。

在5G技術儲備上,華為以1480項專利位居全球第一(佔比28.90%),在5G協定的制定上,華為主導的Polar成為“控制信道”的短碼標準,也是首次進入基礎通信框架協定領域的中國公司。在去年年底的全球移動寬頻論壇上,英國電信首席架構師麥克瑞甚至說,“迄今為止,真正有資格被稱作5G供應商的公司僅有一家,那就是華為。”

儘管遭遇多國圍剿,但據華為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華為已經在全球簽訂了26個5G商用合約,出貨超10000個5G基地台,並且與全球50多個商業夥伴簽署了合作協定。

目前,華為通信基地台佔據了澳大利亞55%的市場份額,英國的網絡通訊領域技術也依賴於華為,紐西蘭早就在4G基地台上大量採用了華為提供的設備......隨著5G建設進行,依靠著自身技術優勢和超強的性價比,各大運營商可能仍將考慮與華為合作。華為也表示,“如果西方將華為排除出5G流動通訊領域,將導致成本上升及損害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華為在日本第一運營商NTT Docomo的5G試商用測試速率達到了4.52Gbps,相較美國AT&T快了21倍多。一直對華為5G猶豫不決的人口大國印度也宣布允許華為5G測試,認為對華為的打壓不利於印度4年建設完整的5G服務。

華為之所以能在5G時代領先,靠的是高額的研發投入。華為官方表示,截止目前,華為在過去的十年內投入了4000多億進行研發,而任正非也多次在公開表示華為將每年拿出營收的15%拿來用在科研投入。

與此同時,華為還是一家擁有自主5G芯片的手機廠商。高通的855芯片可支持5G網絡,華為也設計出了麒麟980芯片,留有5G通訊基帶接口,可外掛基帶。據傳,華為下一代麒麟990將會採用內置5G芯片,技術上更為先進。預計商用時間為2019年,屆時將與採用高通芯片的三星、小米、OPPO、vivo等爭搶5G手機首發權。

在消費終端領域,去年下半年還有爆料稱,華為、OPPO、vivo等手機廠商正在調研電視市場,後續或將正式進軍電視市場。雖然vivo、OPPO內部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予以了否認,不過從OPPO獨立出來的一加手機卻正式宣告將進入電視市場。

為什麽華為現在要做電視?在傳統電視廠商從業人士看來,華為要做電視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為5G的發展,“華為結合它的5G,結合它的電視,它會通吃天下,很可怕的,這東西確實是很可怕的。”

頻譜分配落定,運營商何去何從

毫不誇張地說,5G的到來正在引發一場全球範圍的“軍備競賽”。火藥味不僅在產業鏈上遊(包含基地台、天線、光纜、芯片、射頻器件等通信設備)彌漫,中遊(各大電信運營商)以及下遊(包括手機廠商在內的各類終端設備商)也在蓄勢待發。

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經歷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並跑的發展,中國在3G時代比海外商用晚了8年左右,4G晚了3年左右,如今5G來臨,中國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又站到了新的賽道上。他們又將爭奪些什麽?

目前,在國家大力推動5G發展的政策下,中國移動選擇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和武漢5個城市開展5G外場測試,每個城市將建設超過100個5G基地台,還將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2個城市開展5G業務和應用示範。中國電信在2017年啟動6個城市5G創新示範網的基礎上,2018年試驗規模將繼續擴大到17個城市。中國聯通則在全國16個主要城市開展5G試點試驗。儘管三大運營商的區域部署各有側重,但時間線上都是在2019年預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據人民郵電報2018年12月6日報導,三大運營商的5G頻譜劃分終於敲定。從頻段獲取來看,中國移動獲得2.6GHz頻段160MHz帶寬和4.9GHz頻段100MHz帶寬,中國聯通和電信獲得3.5 GHz頻段。

看上去,中國移動無論是頻段和帶寬上都多於聯通和電信,但2.6GHz和4.9GHz的產業鏈都不成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運營商,目前的測試更多的集中在3.5GHz中頻段,該頻段在多數區域並未佔用,運用商可直接鋪設5G網絡,也被業界視為5G的黃金頻段。

根據三大運營商2018年年中財報,中國移動4G用戶數佔三大運營商總體的62%,更是佔據了三大運營商的77%淨利潤。頻譜分配方案讓三大運營商獲得了盡可能平衡的5G籌碼。

5G頻段劃分確定之後,運營商部署和運維5G網絡,需要巨大的投資。但4G時代單純的通信流量、通話服務經營模式已走到盡頭。工信部通信科委常務副主任韋樂平此前接受媒體採訪事曾預測,運營商的流量增長將在2020年達到巔峰,此後將進入微增甚至下滑通道。

3.5GHz的產業鏈已經在加速成熟,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獲得了起步階段優勢。但中國移動作為龍頭企業擁有強大的號召力,資金和人才都不缺少。5G商業模式尚未形成,如何平衡投入與產出比,將成為運營商面臨的巨大挑戰。

如果運營商以前更多的是面向TO C端,那麽在5G時代,運營商需要更多面向TO B端。在業界人士看來,5G需要構建完善的產業鏈,從芯片、器件,到終端、系統、儀表,通過運營商串聯起來,去賦能各個行業。去年,中國移動就稱,已擁有基礎通信、物聯網、車聯網、虛擬現實/擴增實境、雲端智能機器人、工業互聯網六大領域51家合作夥伴,建成首批4個開放實驗室。

此前傳出廣電國網還將獲得4.9GHz頻段50MHz頻譜,並將700MHz頻段的96MHz帶寬由工信部劃歸IMT使用,在本次頻譜分配方案中並未提及。然而,即便廣電能拿到5G牌照,成為第四家運營商,資金和人才也是難題。業界人士悲觀地告訴“商業人物”,“廣電就算拿到了牌照,又有幾家網絡公司有財力和能力運營好牌照?”

頻譜分配是5G的基礎,下一步運營商將迎來正式牌照。工信部部長苗圩今日接受央視採訪時透露,今年我們將進行5G商業推廣,一些地區將會發放5G臨時牌照,下半年還將用上諸如5G手機、5GiPad等商業產品。看來,運營商的5G戰事才剛剛開始。

4G還沒用多久,5G已處於商業化前夜,而6G也已在路上。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月7日報導,中國內地的一些工程師和利益攸關方已經在為6G做準備。另據接近工信部5G工作組的媒體消息人士說,中國預計將於2020年正式研發6G、2030年6G投入商用。

*圖片購自視覺中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