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備把將兵權交給了李嚴,為何統兵北伐卻是諸葛亮?

文|小河對岸

很多人都受演義小說的影響,認為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但其實並非如此,至少在軍事謀略上,劉備從未倚重過諸葛亮。據《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外出(征戰),(諸葛)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以致,諸葛亮在劉備被陸遜大敗於夷陵時,而感慨道:法孝直(法正)若在,則能製主上,令不東行(伐吳);就複東行,必不傾危矣。

而劉備在白帝托孤時,也並沒有將兵權交給諸葛亮,而是交給了李嚴。據《三國志·李嚴傳》..(章武)三年,先主疾病,(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其時,蜀漢大敗於東吳,蜀吳雙方正處於戰爭狀態。而劉備既對荊州之地仍有不甘,也擔心東吳趁蜀漢大敗,而西進滅蜀。故而,劉備將用兵方向與防禦重心都放在了東線,而讓李嚴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白帝)。從李嚴的中都護的職權上來看,就相當於兩漢時期的大將軍。

那麽,劉備在托孤給諸葛亮的同時,為何又將兵權交給了李嚴呢?首先,這體現了一種權力上的製衡。諸葛亮主政,李嚴主軍,彼此製約。其次,李嚴沒有派系勢力,將兵權交給李嚴,劉備比較放心。李嚴雖出身於南陽(按地理上,也屬荊襄勢力),卻系劉表的部下。曹操南下荊州之時,李嚴才入蜀中投靠了劉璋。故而,李嚴雖屬劉璋的舊部,卻資歷較淺,且非益州土著勢力。

既然,蜀漢的兵權在李嚴的手中,為何後來統兵北伐的卻是諸葛亮而不是李嚴呢?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以丞相的身份而輔政的。而丞相雖為百官之首,卻並無統兵之權(曹操系諸侯兼攝丞相之職)。秦統一天下之後,以丞相、太尉(掌兵權)、禦史大夫(監察權)為三公,其本質上就是對相權的製約。而漢朝的官製,基本上沿襲了秦製,由太尉(大將軍、大司馬)掌兵權。

那麽,諸葛亮又為何可以像曹操那樣,能以丞相的身份而統兵北伐呢?這要歸於諸葛亮的另一個身份。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於是即帝位...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

即是說諸葛亮除了丞相這職位之外,還兼領了司隸校尉(前任為張飛)。司隸校尉這職位始置於漢武帝時期,早期負責京畿地區的監察。而到東漢時期,司隸校尉的職權發生了變化。至東漢後期,“州”正式成為地方上的最高行政級別,而州牧也便成為最高的地方長官。其時,天下一共分為十三州,而有一州較為特殊,此便是被稱為司隸的畿輔地區。由於畿輔地區屬司隸校尉負責督察,故稱之為司隸。

此時的司隸校尉,就相當於滿清時期的直隸總督(疆臣之首),負責京畿地區的安全。故而,司隸校尉被稱之為雄職。而蜀漢的第一任司隸校尉(衛戍成都)是張飛,張飛死後,便由諸葛亮兼領。而諸葛亮有了司隸校尉之職,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領兵。

李嚴的統兵之權雖在諸葛亮之上,但由於李嚴被詔令留鎮永安。而諸葛亮輔政之後,改變了劉備的用兵方向,與東吳主動修好,使蜀漢東線的高危警報得以解除,李嚴的重要性也就自然隨之降低。諸葛亮既對李嚴的才能與品行不夠放心,又比較喜歡親力親為,而李嚴的根基與威望又遠不能與諸葛亮並論。於是,諸葛亮也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抽調東線的兵力以南征北伐了。

參考史籍:《三國志》等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