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攝影家鏡頭裡的改革開放40年

周國強

一位電焊工出身的攝影記者,他始終將鏡頭對準身邊最普通的人和事,在一次次快門的按動中爆發出溫暖的力量。曾榮獲中國攝影藝術個人成就最高獎——“金像獎”,中國新聞攝影記者“金眼獎”, 以及“金鏡頭”年度傑出攝影記者,中國晚報十傑攝影記者等榮譽。

我原是武漢鐵塔廠的一名電焊工,因為喜愛攝影,35歲時有幸成為武漢晚報的一名攝影記者。30多年來,我始終把鏡頭對準基層,用相機記錄國家前進發展的步伐,用影像來反映人民群眾生活的變化。

三峽工程自1994年開工建設,到2012年最後一台發電機組並網發電,歷經近20年。在這期間,我多次來到三峽壩區,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當年沿岸移民們的生活和如今翻天覆地的變化。《三峽移民的孩子考上清華》是期間的作品之一。記得1994年8月26日,我來到三峽壩區採訪,晚上在招待所看見當地電視台播放喜報:“三鬥坪鎮東嶽廟村10組移民黎開英的兒子望軍,今年以651分的好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明天中午在家設答謝宴,歡迎鄉親們前往!”我用相機拍攝了這個珍貴的歷史鏡頭。2013年2月21日,我在廣州東火車站見到了望軍和他的父母,如今的望軍在廣州一家汽車公司質管技術科當科長。我再次按下了快門。我感到,定格在他們身上的不僅是三峽移民生活的寫照,也是一個時代的烙印。

撫今追昔,一張張生動的照片反映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取得的巨大變遷。這些反映人民群眾生活和思想變化的瞬間,見證了國家和人民的成長,值得我用一生去追尋。

三峽移民的孩子

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壩區三鬥坪鎮東嶽廟村10組移民黎開英的兒子望軍,在1994年全國高考中以651分的好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村裡的鄉親們紛紛來到他家祝賀,現場氣氛熱烈。(攝於1994年8月27日)

2009年農歷除夕,我再次來到黎開英家,吃年飯時,黎開英與在廣州工作的兒子望軍通了電話。說起兒子黎開英一臉自豪。(攝於2009年1月25日)

在廣州東火車站,望軍拎著行李,送在廣州過年的父親望巨集寬和母親黎開英以及侄女,乘K932次火車回宜昌。(攝於2013年2月21日)

廣州東火車站,望軍(右一)和父母正在用餐。望軍在廣州一家汽車公司工作,已結婚買房買車,成為一名“都市白領”。(攝於2013年2月21日)

三峽宜昌三鬥坪鎮老街,貨車開進這家民俗旅遊酒家大門,拆下的磚瓦直接運走。(攝於1993年5月30日)

嫁到湖北省宜昌縣小溪塔的三峽中堡村11組的移民朱迎春,帶著女兒和丈夫回娘家,身後是正在建設的三峽工地。(攝於1994年2月10日)

2013年春節,記者在中堡新村5組找到回老家過年的朱迎春夫婦。當年抱在懷裡的女兒覃宣維現已19歲,是三峽大學的大學生。(攝於2013年2月10日)

農歷正月初一,三峽中堡村3組移民陳世壽,自己花了200多元,扎起這隻土獅子,大年初一把中堡村舞得好不熱鬧!(攝於 1994年2月10日)

秭歸縣文化館退休幹部王布功,領著移民後生,在鳳凰山上舞起群獅,他們身後是秭歸新縣城漂亮的移民新居。(攝於1998年2月16日)

無人機拍攝的三峽秭歸縣新貌。(攝於2018年11月28日)

從綠皮車到高鐵

四川省廣安火車站人山人海,旅客爭相爬窗而入。(攝於1992年8月27日)

武廣高鐵武漢至廣州北的G1001次列車,從新落成的武漢火車站駛出。世界上一次性建設裡程最長、運營速度最快的鐵路——武廣高鐵客運新乾線正式開通運營。(攝於2009年12月26日)

快速邁入資訊社會

春節臨近,湖北省武漢市中心百貨大樓選購電視機的人群擠滿了大廳。(攝於1988年2月5日)

在湖北省武漢市中山大道1008號門前,74歲的電信局退休老工程師王一之,站在街頭的公用電話亭旁賣電話磁卡。(攝於1996年1月4日)

湖北省武漢市萬松園工貿家電一樓大廳,顧客在選購國產65英寸的小米4K超高清智能彩色電視。 (攝於2018年12月3日)

湖北省武漢市中山大道1008號門前,2位拿著手機的市民,從華為手機的授權體驗店門前走過。智能手機時代,國產品牌華為大放異彩。(攝於2018年12月4日)

經濟日報2018年12月9日4版

(經濟日報 圖文:周國強 策劃:李景錄 編輯、影片:翟天雪 責編:張葦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