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的嶽父》:草原上的一位牧馬人

2019年5月6日,由映藝術中心/映畫廊和思源攝影基金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故鄉的路”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獎評選揭曉,共有20位少數民族攝影師榮獲“故鄉的路”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獎。其中,蒙古族青年攝影師蘇德夫榮獲“青年攝影師資助獎”。

《我的嶽父》讓我們看到了內蒙古草原上的牧民真實的生活——在現代化過程中,他們享受到了現代化工具的便利,但仍堅守自己的文化信仰與生活方式。

蘇德夫

蒙古族 攝影師

現生活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巴爾虎右旗

我的嶽父叫圖格木勒,出生於1966年,一直生活在草原上。初中畢業後沒有繼續讀書,回到草原,陪伴父母從事畜牧業工作直到今天。

我的嶽父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牧馬人,他樂意助人,周邊的鄰居有什麽困難他就會第一個去幫忙,大家都很敬重他。他青春的歲月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如火如荼的年代,他沒有到城市裡工作,選擇回到了草原上,選擇了牧民這個職業,一年四季周而複始的反覆著,在呼倫貝爾草原的腹地,一個叫布魯和木德的嘎查(村)生活著。

我的嶽父年輕的時候喜歡養馴馬,總會帶著自己的賽馬去參加旗裡的比賽。妻子說,那時候父親總是喜歡帶著她和她的姐姐一起去參加那達慕,在那達慕裡期間,父親總是會給她們倆買好吃的,和一些零花錢,那是她們童年記憶裡最美好的回憶。

後來,姐妹倆去城裡上學,產生不少的花費,自那以後,嶽父就很少去參加那達慕。因為馴馬的支出很大,如果成績不好一點收益也不會有,而且還會耽誤生產生活。之後的時光裡,嶽父只會在廣播、電視和朋友的聊天中了解賽馬的一些信息。後來嶽父跟我說,現在孩子們都成家了,我可以馴馬了,他很想念他的那匹黑色的蒙古馬,給他帶來了無數的榮譽。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曾經年輕的嶽父,也慢慢的在老去,那片草原也隨著時間的改變四季交替著,他是草原上文化的載體,是時光的見證者,他的生活,瑣碎而又平淡。他帶著自己牧馬人的夢想,一點點老去,時光不會改變他的夢想,他的夢想就是讓他的蒙古馬永遠馳騁在草原上,草原依舊是草原,蒙古馬奔馳在原野之上。

我的嶽父是草原上的一位牧馬人,通過影像記錄他的生活,展示出現代社會發展,展示草原的變化。嶽父的生活很簡單,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蒙古族牧民,生活的變革折射了生活在草原上的所有牧人的現狀,他們孤獨,他們無法改變現狀,他們面對著社會不斷的改變,不過他們依舊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堅持自己的文化與信仰。

他,代表了這個時代的牧人。

嶽父真切的感受到四季的交替,在不同的季節裡,他從事著不同的勞作,年複一年日複一日,不停的在重複,他堅持在草原上生活,沒有輕易改變,因為這就是他們的全部。春天是嶽父最忙碌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草原上會有許多生命誕生,它們需要牧民的呵護。對於嶽父來說,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也是最為難熬的季節。

把羊群趕入羊圈。剛剛出生的羊羔跟隨在母羊的身後,如果跟不上自己的母親,這隻羊羔就會不停地尋找自己的母親。草原上的羊圈逐漸變化,由早先的木質羊圈逐步變為磚瓦結構的棚圈。

嶽父與他的兩個女兒在談論草原上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在妻子小時候,嶽父會帶著姐妹倆參加那達慕,如果取得了好成績,就會獎勵她們倆。姐妹倆現在都在旗裡工作,只有在節假日才能回到草原上幫助父母的畜牧業工作。嶽父看到女兒們回來很高興,有說不完的話。

春天,牲畜的數量增加,嶽父在給羊群做分類。在羊的耳朵上標記號,以區分羊的歸屬。嶽父的羊群裡有孩子們的羊以及他朋友的羊,所以羊耳標是一個非常好區分的記號。圖為嶽父的小女兒幫父親抓住一隻綿羊。

嶽父家是這片草原非常有威望的家庭。嶽父是個熱心腸的人,每次周邊牧民有什麽需要幫忙的事情,他都會第一個去幫忙,大家十分尊敬他。

嶽父最喜歡看的節目是內蒙古衛視賽馬節目,播放內容主要是內蒙古地區賽馬比賽集錦,很多關於賽馬的信息都是從這裡獲取的。在草原上,許多時候蒙古人對馬的喜愛超過了一切,如同信仰一般,蒙古馬的精神時刻陪伴著他們的左右。嶽父曾經說過,如果草原上沒有蒙古馬,那麽草原就不是草原了,草原上缺少精神,缺少信仰。

存放在走廊裡的蒙古馬鞍。嶽父現在很少騎馬了,上回用它還是在2015年的冬天。無論是生活在草原上還是生活在城市裡的蒙古人,都喜歡把馬鞍放到家中,它代表著曾經的遊牧記憶,曾經的文化內涵。蒙古馬可以帶著蒙古人走很遠很遠,如果沒有馬鞍的支撐,那麽,這一切都會大打折扣。蒙古馬鞍是蒙古馬和蒙古人的夥伴,是蒙古男人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夏日裡的日出,嶽父準備將羊群趕出羊圈。夏天是牧區的四季之中較為輕鬆的一個季節,在這個季節裡,嶽父會做剪羊毛等比較細致的工作。然而,夏季的時間是很短暫的。

嶽父指著遠方說,那是我們的羊群,遠方有我的家。嶽父經常會帶著我們來視察他的草原,告訴我們哪邊是界限,哪邊是牲畜喜歡吃的草,哪邊有石頭,對於他來說,草原的一草一木都在他的心裡。

連續多年的乾旱,導致嶽父的草場裡的植物種群退化。大雨過後,草原上長出了很多的多根蔥,牲畜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才願意勉強吃這種植物。植物的單一性也標誌著草原退化。牧民在夏天最期盼的就是雨水,如果雨水好了,那麽整個夏季都會很安逸。

夏末秋初,是整個草原最為欣喜的時候,牧民開始出售馴養一年的牲畜了。嶽父認識一些“老客”,他們會上門收購牲畜。參照旗裡的價格,合理的情況下嶽父就會出售牲畜。在裝載這些牲畜的時候,嶽父都不會出現在車輛旁邊。想必,看著它們出生,又看到它們離去,心裡一定不是滋味。這些“老客”將會把這些羊群運送到海拉爾或者黑龍江省的一些屠宰場,利潤在10%-20%,牧民在整個行業內沒有任何定價權,只能將自己的初級畜產品低價出售,想必這樣的情況還會持續很多年。

2018年七月初的雨水比往年都要好一些,大雨導致草原上裸露的河床鬆軟容易陷車。前幾天,嶽父的皮卡車在去鄰居家的路上陷進了沙坑裡,導致左側踏板脫落。在鄰居家拖拉機的幫忙下,才將皮卡車拉出沙坑。2017年末,通往嶽父家草原的路修好了,原來駕駛越野車需要40分鐘,駕駛小轎車需要1個小時,現在只需20分鐘的車程就會到達牧區的家。嶽父來到旗裡將皮卡車破損的地方維修好,購買了一些日常補給品之後,回到草原上。

夏天短暫而又美好,嶽父在調試自己的打草設備,準備著秋初打草季。以前,草原上不需要打草,牧民會按照夏季草場雨水分布轉場,讓草原得到生息,讓羊群吃到新鮮的植物,這是祖輩傳下來的生存方式。然而,網圍欄和定牧的出現,使時間和空間的隨之改變,草原失去了活力,牧民也失去了遊牧的生存方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草原被網格化。所以,牧民會在夏末的時候儲備飼草,迎接冬日。

秋天,嶽父的馬群在井邊喝著水。蒙古馬在市場上的經濟價值極低,草原上的養馬人是因為信仰,堅持馴養著蒙古馬,現在草原上的蒙古馬數量越來越少,很難看到這樣整群奔馳的駿馬了。

夕陽西下,嶽父將牛群趕回牛棚,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草原上除了羊以外,牛是最重要的乳製品來源,能夠提供優質的牛奶。在夏日裡,嶽母會擠牛奶,製作奶乾、優酪乳。草原上蔬菜極少的情況下,這些奶製品是牧區獲取維生素的重要來源之一。現代社會的改變讓草原也悄然發生著改變,嶽父從騎馬放牧再到騎摩托車,現在已經是開車放牧了。

一群牛寶寶們在等牛媽媽們。

嶽父在草原上永遠有乾不完的活,永遠也不會閑著。草原上的羊圈壞了,嶽父拿了一段蒙古包的哈那將羊圈接起來。

嶽父已經穿上厚厚的棉袍,抵禦嚴寒。嶽父與自己的嶽母在朗誦書上的內容。嶽父對待長輩極為尊敬,隨時隨地關心照顧著老人們,草原上最重要的就是禮儀,晚輩見到長輩一定要問好。按規矩做事,是草原上信仰及文化最重要的傳承。

草原上的冬季漫長而又寒冷,從11月末一直延續到第二年的3月。冬季,是最能夠展示人類和大自然和諧共存的季節,在漫長的寒冬裡,牧民以及他們飼養的牲畜在零下40多度的氣溫下依舊頑強生活著,這是草原上最為頑強的生存方式。

漫長的冬季裡,嶽父的工作任務很重,每隔兩天就要給牲畜飲水,如果雪小的時候,頻率就會增多。冬季如果雪下大了,牲畜就會被困在雪中,如果少了,牲畜將會缺少水源,所以與大自然和諧共存是生活在大自然裡的牧民最為看重的。冬天,牲畜也會和人一樣,不斷的面臨挑戰。

嶽父在瞭望遠處的羊群。嶽父總能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羊群,他每天都會觀察自己的牛馬羊。現在草原上都有網圍欄,如果牲畜誤進了別人家的草場是很麻煩的事情,還要給鄰居支付一定的費用,這對於牧區來說是重要的人性考驗。

冬天一些體弱多病的牲畜會被關在棚圈裡進行飼養。嶽父給牲畜餵養飼草。

草原上冬季時間很長,所以生產成本增加,嶽父與鄰居將羊群合群,合夥雇傭了一位羊倌,以減少生產的支出。

嶽父在草原上總是會穿上蒙古袍,他說,穿上蒙古袍乾活特別舒服,而且保暖特性好。有人說,現在僅在節慶以及一些活動中才會穿蒙古袍,然而,生活在牧區的牧民依舊穿著蒙古袍,因為這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嶽父用點滴行為傳承著民族的文化,想必他的內心深處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信仰。

陪伴嶽父和嶽母生活的除了牛馬羊以外,還有他們的一隻貓和狗。它們一直生活在室外,從來不進屋內,做著自己份內的事情,守護著它們的主人。蒙古獒很有領地意識,十分的警覺,會對外來者發出警告;貓咪則會在房屋周邊捕捉老鼠,保護主人食物的安全。

漫長的冬天即將過去,嶽父與鄰居們一起給馬打馬印。這是草原上最為常見的場景,團結互助,這是草原上的草原精神。

嶽父身材精瘦,渾身充滿著力量,自己可以馴服任何一匹馬,這是草原上男人的象徵。

冬天,日落之時,嶽父向著太陽的方向致敬,感恩草原、感恩自然,感恩所有。

嶽父在全家人的陪伴下度過他的生日。草原上的父母很少過生日,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一年四季。現在孩子們長大了,有時間陪伴家人,可以給父母過生日了。

嶽父到旗裡參加他嶽母90歲壽辰上的合影。人最為幸福的時刻,那便是與家人同在,想必此時此刻的嶽父是最幸福的父親。

他即是我的嶽父,也是眾多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之一。

編輯 | 賀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