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節祝福常用到“壽比南山”,那麽“南山”指的是哪座山

眼看著就要過年了,又到了年輕人們忙著奔赴在酒桌宴席之間、如同奔赴戰場一樣的日子了。如果要問最讓你畏懼的是什麽,學生們可能會回答怕被問考試分數,年輕人可能怕被問男朋友女朋友,結了婚的又被催著生孩子……不過,只要你還是一個小輩,就一定逃不掉絞盡腦汁地想祝福語。

而在一系列祝福語中,“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一定是出鏡率最高的其中一個。

只不過,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壽比南山”的南山,到底是指的哪裡呢?

說到壽比南山,我們要先講講這句成語的出處,那就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無數人中學語文背誦默寫的噩夢——《詩經》。

在《詩經·小雅》中,有一首詩名為《天保》,周宣王的臣子、撫養人召伯虎寫給周宣王的,其中有一句即為“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這句話後來就演變成了“壽比南山”,又叫做“壽比南山不老松”。

周宣王和召伯虎是什麽關係呢?

原來周宣王的父親就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周厲王。周厲王遭到了國人暴動,被趕下台以後,倉皇逃出了國都。當時還是周宣王還是太子,生命遭到了威脅,召伯虎冒著危險將太子藏在家中,保全了太子的性命。周厲王死後,太子周宣王即位,召伯虎與周定公輔佐周宣王,史稱周召共和。

要知道,召伯虎是召公之孫,召公是和周公一起輔佐武王擊敗商朝、又輔佐幼年成王安定天下的人物。因為其采邑在召,世代稱為召伯、周公。又因為是周成王的老師,所以世代被任為太保,以至於召公子孫以太保為氏。

因此,按照輩分,召伯虎是周宣王的長輩;按照關係,召伯虎是周宣王的老師、又對周宣王有救命之恩。雖說兩者是君臣,但有這麽一層親緣關係在,可以說是非常親密的了。

不過,我們還是沒有說到“南山”是什麽地方。

要想知道南山的位置,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周朝當時所在的位置。

據記載,周人因受戎﹑狄逼迫﹐周人先祖公亶父率眾越過漆水﹑沮水和梁山﹐到達岐山以南的周原(今陝西岐山﹑扶風間)﹐興建居室﹑城郭﹐建造了周人最初的都城岐邑,在那之後,周人一直在自已岐邑居住、生活、繁衍直至興盛。直到文王在該地建成新都豐﹐才從岐邑遷離,並將岐邑轄境分封給周﹑召二公作為采邑。《水經‧渭水注》等文獻記載,召公采邑在現在岐山西南八裡的劉家原,當地也曾發現太保玉戈等物,或許正是召公擔任太保時的器物。

而召伯虎繼承了先祖召公之名外,還繼承了先祖在召地的采邑。召地(岐山)以南的太白山,海拔三千七百餘米,其它最高的山也不過海拔兩千六百餘米,是周人放眼四周,最高的一處山,對其敬畏之心,可想而知。

不過,太白山最初並不叫太白山,“南山”也只是周人的代稱。

在漢朝,太白山被稱作“太乙山”,據傳說為太乙真人修煉之地;從魏晉之時,傳說是因為有奇異之事,時人以為是太白金星墜落至山上,其精華如美玉,於是稱之為“太白山”,名字就這麽流傳了下來。

不過,太白山最早的名字,還是出現在《尚書·禹貢》中,被稱之“惇物山”。惇,物之豐厚也。惇物山的名字,正說明了太白山物產豐厚、是周人先民賴以生存的保障、食物和生活物資的重要來源。

事實上,直到今日,太白山仍舊留有大量常見中藥材,還有中國獨有的植物獨葉草。在山上,除了有金絲猴、羚牛、太白虎等動物出沒外,甚至還有大熊貓。不說四川話的大熊貓,也是相當新奇。

不過,在今日尚且能有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那麽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初年,太白山的物產資源之豐富,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麽,我們再回來看一看原先那一句詩。

《天保》這首詩是周宣王的臣子獻給周宣王的。因為誦詩的場合,大多宴勞嘉賓、親睦九族,不像大雅一樣用於祭祀典禮,故為小雅。而《天保》其詩,被稱為“下報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歸美以報其上焉。”乃是召公祝賀宣王親政的詩。在詩中,臣子召伯虎祝福周宣王“如月之恆(緪gēng),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翻譯過來就是希望周宣王“像上弦月,像初升的太陽。像南山一樣長久,不會虧損也不會崩塌。像松柏一樣茂盛,沒有人不是承受你的福澤。”

可以想象,召伯虎一定對周宣王報以相當的期待。在周厲王亂政、遭到國人驅逐以後,國家相當長一段時間沒有君主,由周召共和執政,想必周王室因此威望大跌。因此,作為赫赫有名的召公後裔,同時也是周宣王的老師和近親,召伯虎必然對周宣王抱有殷切的期望,希望周宣王能勵精圖治,完成中興大業,重振先祖雄風。

事實上,召伯虎也具有一個政治家的敏銳性。周宣王前期,任用賢臣輔佐朝政,又借用諸侯之力討伐外敵,一度恢復了周王室的威嚴,使諸侯恢復了對周朝的朝貢,史稱“宣王中興”。但宣王年間又不斷發生奇怪的鬼神之事,比如大街上兔子會跳舞、馬變成了人、褒姒的來歷、周宣王死於杜伯索命等,可謂是國家將亡、必有妖孽。更重要的是,周宣王晚年對外用兵的頻繁失敗,以及他插手魯國國君更替導致周王室名聲大損等原因,使得周朝國力大為下降,為其子周幽王失國埋下了伏筆。

不過,話雖如此,國人暴動時正值周厲王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843年,而周宣王去世則是公元前783年。國人暴動之時,周宣王並不是嗷嗷待哺的嬰兒,已經稍微長成,更何況極有可能是二十歲及冠後才親政。因此,周宣王的政治成就暫且不提,僅說其享年六十餘歲、接近七十歲,在兩千八百年前,考慮到還要東征西討、日夜操勞,真的算得上是高壽了。沒準“壽比南山”是一個很有用的咒語也說不定呢。

從“惇物山”到“南山”,再到“太乙山”和“太白山”,名字的變遷,也象徵了我們祖先視野的開闊。隨著他們走出了一片小小的天地,“物產豐饒之山”或“南方之山”已經不足以指明位置了,於是連山水的名字也多了文化典故的內涵。

所以,過年的時候,當別人還在念著千篇一律的祝福語的時候,你可以洋洋得意的炫耀“壽比南山”的來歷,還可以自由發揮一下:“如月之恆(gēng),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說不定,還能多拿一點壓歲錢呢!

文:楊端和

參考文獻:《詩經•小雅》、《毛詩正義•小雅》、《尚書•周書•康王之誥》、《尚書•禹貢》、《禮記•王製》、魏收《魏書•地理志》、酈道元《水經注》、趙逵夫《論西周末年傑出詩人召伯虎》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