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內高校獲單筆捐款額屢創新高,誰來監督錢怎麽花?

越來越巨額的捐款正進一步引發社會對於大學捐款的關注。

最新的案例發生在2018年10月22日。當天,清華大學收到了國內高校史上最大單筆捐贈——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將在未來10年內向其捐資22億元人民幣。此筆捐贈將用於支持清華大學的基礎前沿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高端人才引進。同時,清華大學一棟新建築樓將以捐贈方的名字命名。

近年來,儘管富有的捐贈者有很多可供選擇的捐贈目標,但高校正逐漸成為他們的優先之選,捐贈數額也在逐年攀升。

2017年5月,浙江大學獲得上海遂真公司的11億元捐款,打破了此前由電子科技大學校友熊新翔創造的10.3億紀錄。捐款方解釋,這是一筆十年的分期付款,並非一次到位。

此次清華大學接受的這筆捐贈,也以同樣分期方式打破了浙江大學的紀錄。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一份《2018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顯示,1980年至2017年,全國高校累計接受國內外社會各類捐贈總額高達773億,其中校友捐贈251億。捐贈總額在50億以上高校有2所,20億以上有10所,10億以上有15所,5億以上有33所,1億以上有89所。

這和政策的鼓勵不無關係。2004年,《中央級普通高校捐贈收入財政配比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實施 ,該政策對符合公益要求的捐贈資金10萬元以上的項目給予1:1的配比獎勵支持,資金由財政部統一核定劃撥。

2017年1月,教育部等部門頒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明確提出高校要積極拓寬籌資管道,爭取社會各方資源,廣泛吸納包括校友捐助、社會捐贈、基金收入等社會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形成多元支持的長效機制。

“獲取社會捐贈越來越被大學所看重,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雲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羅志敏告訴界面新聞,近年來,我國在鼓勵社會向學校捐贈方面的制度和措施也在不斷地完善當中。

“巨額的捐贈之所以越來越被津津樂道,在於它能讓一所大學的社會聲譽和排名得到提升。”羅志敏指出,在教育部2015年8月印發的《中國教育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中,“社會捐贈經費及民辦學校中舉辦者投入佔教育總經費的比例”被列入其中。在我國官方頒布的“985”工程大學三期評價指標體系中,也曾增加“學校獲得的捐款在學校經費中所佔的比例”這一指標。

但目前,國內高校捐款主要還是以少數精英校友為主,普通校友的捐款很少。據《錢江晚報》報導,在國外,比起富豪的大筆捐款,普通校友的捐款佔比更多。同時,他們更看重校友捐贈率這一指標,好的學校一般能達到30% 以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甚至高達 68%。而國內的比例,僅在 1%-2%。

當高校獲得的捐款逐漸增多,錢是否能花在刀刃上、是否透明等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目前,高校將捐贈一般用於人才培養、教學科研、校園建設以及其他方面。人才培養主要是學生獎助學金、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學科研則包括科研資金及獎教金等,校園建設則主要是學校硬體建設,如教學樓、博物館建設等方面。以武漢大學為例,2015年5月,校友陳東升捐資1.2億元,建造總建築面積達8410.3平方米的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他還捐贈了價值約3000萬元的藝術精品,作為初期館藏。

另外,為支持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眾籌校友創業基金是近年較為盛行的捐贈手段。如2015年11月,武漢大學成立珞珈創新天使基金,首批將募集1億元資金;同年6月,西南財大校友團隊出資1億元,與學校共同設立了“九鼎-西財黑馬創新創業基金”。

據《人民日報》此前的報導,高校基金會的支出主要用於基礎建設,比例超過50%,而在其他公益支出,如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生資助、獎勵教師等方面則較為分散。同時,一些學校過於強調低管理成本,使得一些基金會處於低成本運營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金會公益活動的開展和推廣。

北京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洪成文教授曾公開表示,“在一流大學建設的過程中,要有國際視野。我們需要看到,以耶魯大學為代表的一些高校300多億的教育基金以及保持在15%左右的投資收益,如果這樣的基金能夠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那遠不是政府補貼能夠跟得上的。“

隨著收到捐贈資金數額的增多,對資金進行穩健、合理的投資是很多大學對捐贈基金采取的理財手段。為了統一規劃和協調校友捐贈工作,美國的大學一般都會成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捐贈資金的管理和運作。哈佛大學1925年即成立哈佛大學基金會,採用企業化的管理運作模式。

“目前由於缺乏專業基金管理人才,國內少有高校將捐款進行儲蓄外的保本投資活動。”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別敦榮說,我國高校應盡快建立完善的捐款管理和經營制度,走專業化管理之路,以達到最佳資金應用效果,在資金管理上可委託聘用專業資金管理人才,開展選擇性投資,保證捐贈基金保值增值。

在捐贈資金管理制度方面,國外高校的捐款去向都非常詳細,而國內高校受捐資金的使用沒有專門的規定。儘管國內大多數高校管理辦法中寫明學校會定期向捐贈人通報受贈財物的使用、管理情況,但實際中,一些高校對於資金使用的情況公開往往滯後,且不夠透明。

在別敦榮看來,國內高校獲得的社會捐款不斷增加,但我國高校在捐款使用上還未普遍建立令人信服的規章制度。他建議,國家層面應該頒布具體法規,各高校也應盡快建立完善的捐款管理和經營制度,及時公示捐贈款項的使用明細,是否尊重了捐贈人的意願,特別是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辦學核心領域的資金使用要公開透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