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古代丞相和宰相誰權力大?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

現在中國每年都要拍攝很多古裝劇,不過這些電視劇卻都很不講究,不僅服裝道具不仔細考證,甚至連用詞都很隨意。比如說古裝劇經常出現我的“丞相”、“宰相”和“相國”這幾個詞吧,古裝劇用得可謂隨心所欲。事實上這些稱呼可不是隨便用的,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區別可大了!

在大家的印象中古代的丞相和宰相都是僅次於皇帝的人物,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其實兩者並不相同:首先古代所說的丞相是一個正兒八經有編制的官職,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丞相存在了,只不過那時候的丞相官職並不大。先秦時期的丞相僅僅是相國的“秘書”,後來丞相的地位逐步提高,到了秦朝丞相正式取代了相國,成為僅次於皇帝的大臣。一般來說古代都有丞相的官職,後來皇帝為了集權,時而取消丞相,時而恢復丞相。

宰相一詞也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泛指幫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的官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對於帝王之下行政長官的一個俗稱,包括但不僅限於丞相。也就是說丞相一定是宰相,但是宰相卻不一定是丞相,比如說秦朝禦史大夫和九卿都可以稱作是宰相。

總體而言中國古代的皇帝為了確保皇權至上,普遍採用的辦法就是分權。秦朝時期的丞相掌管著全國的行政,手中的權力實在是有些太大了,因此後世的皇帝一直在把丞相手中的權力分散。漢武帝為了製衡宰相設立了內廷,到了隋唐時期確立了三生六部製,原本屬於丞相一個人的職權被一分為三,三省的長官都可以稱為“宰相”。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他對於手下的官員非常不信任,更不要說掌握國家大權的丞相了!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謀反的名義殺掉了胡惟庸,因為此人平時非常的驕縱,讓朱元璋非常的忌憚。老朱心想既然今天能出一個胡惟庸,那麽明天就也能再出一個,這一切的根源都是丞相的職權太大了,於是他便撤銷了丞相,皇帝成為集君權與相權於一身的人物。

撤銷了丞相之後雖集中了皇權,但是很快便出現了一個問題:天下大事都要皇帝一個人處理,實在是太累了!明朝設有內閣製,而清朝增加了軍機處,一般來說進入內閣和軍機處的大臣都是皇帝的心腹,他們也被老百姓成為“宰相”。總得來說:丞相是一個具體官職,宰相就是一個對那些擁有很大職權大臣的稱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