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海昏侯的“收藏”看“古董”的價值

說起海昏侯墓,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黃金——金餅、大小馬蹄金、麟趾金、金板,滿眼都是閃閃發光的黃金。

敲黑板劃重點,在眾多的出土文物中,價值最高的絕不是黃金。比如這三件東西,它們沒有金餅那麽吸引人,但細究起來,卻能讓人品味歷史的耐人尋味之處。

青銅缶

提梁卣

玉龍形佩飾

眾所周知,海昏侯墓的年代屬於西漢時期,這三件文物有意思之處就在於,這個青銅提梁卣是西周時期的,玉龍形佩飾是春秋時期的,青銅缶是戰國早期的。

其實,海昏侯墓中發現“古董”,這還真和考古學界的常識相悖。通常認為,秦漢時期不存在“文物收藏”這一概念我們現在使用的古董一詞,最早出現西漢400年後的唐代。

在唐代,“董”和“寶”兩字是通用的。

所謂“骨”,取肉腐而骨存之意,意思是保存過去之精華。後來漸變為古董、古玩。實際上“古董”、“骨董”和“古玩”是一個意思,只不過由於時代的變遷,人們叫法不同而已。近到清代乾隆皇帝,遠到宋代徽宗皇帝,都收藏了不計其數的古董。

那麽如果不是收藏,海昏侯為什麽要把春秋戰國時的古董帶進墓裡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了解一下古代青銅器和玉器的價值。來看幾個比較典型的考古案例,一個是湖北荊州望山橋楚國大墓,分析認為,此墓於漢代被盜。

官方經過系統的清理發掘,發現望山橋大墓的三個墓室裡,盜墓者目光所及的青銅器全被掠走,但棺室內的玉器一件沒少,完好無損。

可盜墓不就是為了值錢的東西嗎,古董玉器可比青銅器值錢多了。無獨有偶,2005年考古發掘的山西羊舌晉侯墓葬中,大件青銅器全被盜走,而玉器全在。

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凡是漢代盜墓者進入的墓室裡,青銅器全都不翼而飛,玉器同樣一件沒少,甚至金縷玉衣的金絲被抽光,兩千多片玉衣片散落一地。

明明有足夠的時間打開棺室盜取玉器,但是偏偏沒有這麽做。盜墓者為什麽隻盜取青銅器不盜更值錢的玉器呢?其實玉器在漢代和漢代以前是貴族專享的,要是平民百姓家出現了玉器,估計還是要引來殺身之禍!

那為什麽青銅器會屢屢被盜呢?

早在秦漢時期,銅幣的面額與它的實際價值是對等的,也就是說,一枚銅幣的價值就是這枚銅幣的自身銅含量的價值。

而在漢代王莽幣製改革後,一枚銅幣面值是它自身價值的幾百倍甚至幾千倍,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民間私鑄銅幣屢禁不止,缺少原料的鑄幣者,就打起了墓穴中青銅冥器的主意。

其實在古代,青銅器不僅等價於財富,更是權力的象徵。史書記載,大禹鑄九鼎,夏、商、周三代都把它們作為傳國重寶,據說,九鼎一直流傳到秦,流傳了上千年。

漢代司馬遷史記記載,漢武帝在位期間,也有青銅寶鼎出土,因此,漢武帝定年號為“元鼎”。青銅器的定位可見一斑。

因此,考古專家推測,海昏侯漢墓墓出土的這三件春秋戰國的青銅器和玉器,並不是出於古董收藏的目的,而是用作彰顯墓主人劉賀的財富和地位。

在我國,帶有文化意味的古董收藏,被認為始於唐而盛於宋。唐代的文玩收藏,主要見於唐永泰公主墓中出土的漢代玉器殘件

到了宋代,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古董收藏高峰,如《考古圖釋文》一書,由宋人呂大臨所著,用於糾正當時人們對古字的形、音、義的一些傳統看法,奠定了現代考古學、古文學的基礎。他將青銅器銘文做為一門學問系統地進行研究,並對文字加以考證。成為研究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第一部參考書籍。

文物的價值在於“文”,也就是能體現多少智慧含量。所以價值最高的文物,往往是簡牘、帛書、字畫。只看重青銅器本身的材料價值,古代那些王侯貴族的眼光和品位,和歷朝歷代的盜墓賊,倒是在伯仲之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