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何秦始皇放棄“寡人”,改用“朕”自稱?史學家:將“朕”拆開

2012年,網上出現了一個因為名字走紅的女生,她的名字很特別:是朕。沒錯,就是皇帝專用的自稱“朕”。看多了古裝電視劇,大家都會覺得“朕”這個字很霸氣,但實際上早期的“朕”字含義很普通,和“我”是一個意思。

“朕”從普通的“我”變成特別的“我”,跟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有關。史書記載秦始皇在位第26年滅掉了六國,建立起秦朝,他躊躇滿志,認為自己功績可以與三皇五帝相比,便創造“皇帝”一詞作為稱號,又規定只有皇帝能自稱“朕”。

從那以後,“皇帝”與“朕”就像一對親密的情侶般,相依相伴了千年之久。問題來了,我們讀古文的時候不難發現古人用來自稱的詞很多,除了“朕”還有“吾”、“予”、“余”、“鄙人”、“小可”、“不才”,君主諸侯還會用“孤”、“寡人”等字眼。

而且看電視劇的時候,秦始皇沒稱帝前是秦國國君,他常用的自稱是“寡人”。《禮記·曲禮下》記載:“諸侯......自稱曰寡人。”根據清代學者趙翼的考證,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王自稱“寡人”的情況多,弱國的諸侯王才自稱“孤”,只有楚王比較特別,他們自稱“不谷”。

所以電視劇裡的秦王嬴政自稱“寡人”,也符合歷史情況。所謂“寡人”,不是指一個人孤孤單單,而是指寡德之人,屬於王侯的一種謙稱。因為古人相信君主的位置是上天賜予的,上天隻鍾愛有道德的人,君主謙稱“寡人”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失德。

問題又來了,前面說過,“朕”早期的含義很普通。東漢時期的學者蔡邕曾經提到:“......朕者,我也。上古尊卑不嫌,貴賤共之。”也就是說在秦始皇之前,“朕”經歷過一段販夫走卒都能拿來自稱的歲月。

《說文》也提到:“朕,我也。”作為文字,“朕”最早出現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裡面的“朕”字不是月旁,而是舟旁,這種情況持續到漢朝才發生改變,漢朝隸書中“朕”字的舟旁變成月旁,導致我們現在看到的楷書也變成了月旁。

要說秦始皇為什麽放棄“寡人”改用“朕”自稱,可以把“朕”字拆開來看。根據史學家呂思勉的考證,先秦時期的“朕”字拆開來就是“舟”和“灷”,意思是舟中火種。由於上古先民逐水而居,舟就成了財富的象徵,而火種則是氏族首領才能保存的東西。

所以“舟”和“灷”合並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它原來的意思慢慢被更霸氣的富有天下之意取代,戰國末期“朕”字大多用在書面語;而且周天子也會在書面材料裡用到“朕”字,比如《左傳》記載了周天子發布的命令:“敬之哉,無廢朕命!”

正是因為“朕”的含義等於“我”,但又成了王侯們鍾愛的對象,比“寡人”多了一層尊貴的意思,所以秦始皇才選擇它做自稱詞。中國古代的君主分成皇帝和國王2種,秦始皇出現後,皇帝一般自稱“朕”,國王則自稱“寡人”或者“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