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評論:2650億MLF維穩流動性寬信用還需財政政策助力

  2650億MLF維穩流動性寬信用還需財政政策助力

  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昨日,在無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的情況下,央行超預期地開展了2650億元的一年期MLF操作。此次開展MLF操作體現了央行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在流動性面臨收緊壓力之前及早對衝,利於維持資金面的相對穩定。

  之所以流動性面臨收緊壓力,主要受三方面影響:一是本周有270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二是9月以來地方債發行放量,特別是本周發行總額創年內單周最高,且10月地方債發行規模仍維持高位,投放MLF可避免因地方債發行導致的流動性缺口,防止對流動性環境造成較大衝擊;三是從歷史經驗看,臨近中秋、國慶假期,央行通常會加大流動性投放以滿足公眾的假期資金需求。

  進入7月以來,貨幣信貸政策一直試圖保持著“寬貨幣——寬信貸”的政策基調,央行通過逆回購、MLF等操作放鬆邊際流動性,資金面的持續充裕也讓市場利率一路走低,考慮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逐步顯現、國內需要修複前期因去杠杆導致的信用環境急劇收縮等因素影響,今年下半年至明年,貨幣政策料將繼續保持當前節奏,為金融機構營造持續低成本、充裕的流動性環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

  因此,在上述政策基調下,四季度再來一輪定向降準或是大概率事件,不排除像此前一樣,用定向降準置換到期的MLF,給金融機構提供更多低成本資金,以刺激寬貨幣向寬信用轉化。

  至於市場熱議的9月底央行是否會跟隨美聯儲加息而小幅提高逆回購、MLF等政策利率,筆者認為,跟隨加息與否只是為了保持一定的中美利差,防止跨境資金加劇流出。即便不選擇跟隨加息,也有其他方式可以達到目的,如通過對基礎貨幣供給量的微調,讓市場利率適當提高,以市場利率的變動應對美聯儲的加息等。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要實現寬信用單靠寬貨幣並不能奏效。目前市場流動性已經足夠充裕,但從近三個月的金融和社融數據表現看,寬信用見效甚微,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乏力。這其中的症結在於,一方面,受強監管、去杠杆等政策影響,銀行的風險偏好仍低,不敢將資金投向民企等特定領域;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企業自身經營狀況不佳,投資意願弱,導致有效融資需求不足。

  因此,要修覆信用環境,寬貨幣只是敲門磚,核心還是要提高企業的投資意願和盈利能力,企業發展前景好了,銀行自然願意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投放。對政府來說,能幫助企業提高經營競爭力的手段,還是要從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切實深化改革開放上多下功夫。

  我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積極財政政策的內涵也在發生轉變,土地財政、“鐵公基”等手段已不能適應經濟轉型,加大降稅減費力度已成共識,降低實際稅負的“步子”有必要邁得再大一些。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