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學不會的海底撈又更新了

不做互聯網的餐飲企業不是好的科技公司。

天下網商記者 王詩琪

海底撈的服務更新了。

不久前,海底撈與阿里雲合作的“超級APP”正式上線,除排位、訂位、點餐、外賣等基礎功能,還以“社區”“短影片”板塊集成社交功能,另有24小時在線的智能客服“撈小秘”為用戶答疑解惑。

海底撈首席資訊官邵志東說,在“超級APP”背後,阿里雲不僅“重寫”了海底撈的會員系統,並以此為核心,整體打通前台點餐、收銀、個性化服務系統,連接起後廚系統,“相當於重構了整個IT系統。”

在數據賦能下,超級APP能“認識”每一位顧客,“記住”海底撈超3000萬注冊會員不同的口味和喜好,達到“千人千面”。

海底撈是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營收破百億的餐飲企業。9月26日,海底撈登陸港交所,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幣。它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優質服務帶來的顧客忠誠度。據市場調研機構沙利文調查,近七成曾在海底撈就餐的受訪者至少每月在海底撈用餐一次。

如今,海底撈正加大擴張步伐。如何在高效“複製”產品和服務的同時還能滿足個性化需求,保持競爭優勢?與阿里雲合作打造的這款“超級APP”及其背後代表的全新的會員系統,正是海底撈做出的回答。

“更懂你”的海底撈

試想這樣的場景:和朋友隨意走進一家海底撈,等位時,通過門口的LED大屏和周圍的一群人一起玩小遊戲,遊戲結束時贏得一盤免費蝦滑。點餐時一眼望去,推薦的菜品居然都是自己的最愛,哪怕對上次嘗試的鍋底不太滿意,系統推出的幾個建議選項也直戳心窩。

離店後,即使一段時間不來就餐,手機裡海底撈APP不時推送的優惠資訊每每讓人食指大動——必點的A菜口味更新了要不要試試?周末聚會正愁沒地方吃飯,居然就收到了優惠券。“更懂你”的海底撈,除普適服務外,還為會員提供專屬服務、權益,令人隻覺賓至如歸。

隨著海底撈利用阿里雲技術打造的“超級APP”上線,上述場景將成為可能。

海底撈創立已有24年,優質服務是成就其品牌的基石。截至9月,海底撈在全球擁有363家門市,超3000萬注冊會員,每年到店人次超過1億。如何持續讓用戶擁有獨一無二的消費體驗,是海底撈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海底撈創始人、董事長張勇曾分析餐飲行業的局限。他說,餐飲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附加值低、消費碎片化的行業,撐不起現代化管理體系。要把海底撈推向更好、更快的發展高度,要依靠組織變革、專業化服務,以及新技術的應用。

現在,海底撈正通過技術重新鍛造自己的“骨骼”和“神經系統”。

9月在港交所鳴鑼上市,10月,海底撈就先後上馬兩大項目,先是“超級APP”上線,緊接著,智慧餐廳一號店在北京開業。

海底撈智慧餐廳內,點單、配菜、上菜都由機器人完成,自動化程度堪比盒馬的“機器人餐廳”。這一套後廚系統讓海底撈比同行節省20%的人力,同時擁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食品安全風險。

而“超級APP”帶來的是更徹底的改變。邵志東說,海底撈以會員系統為核心,幾乎重新構建了企業一整套IT基礎。

阿里雲零售事業部餐飲業務負責人俞卓均介紹,阿里雲幫助海底撈建立了新一代的會員體系和行銷體系,打通線上線下會員、數據和業務,並構建了全新的社互動動體驗。

“通過新的系統,海底撈可以根據用戶不同的消費行為,對他的消費群體進行打標簽和畫像,更精準地把握他們的需求,提升消費體驗。”對接海底撈超級APP項目的負責人、阿里巴巴資深技術專家陳曉勇說。

通過“超級APP”,海底撈得以延伸觸角,從線下到線上、從在店到離店,拓寬了觸達消費者的時間和空間,而不斷累積的消費者數據讓精準行銷成為可能,並為後續的個性化服務帶來了極大的想象力。目前,海底撈“超級APP”實現了“千人前面”,每個用戶看到的菜品推薦、促銷資訊、達人分享等內容都是不一樣的。

“新技術增強了經營者與消費者的連接,提升了運營效率,增強了顧客的體驗,豐富了海底撈為顧客服務的場景和可能性。”海底撈首席戰略官周兆呈說。

“大中台、小前台”

“‘超級APP’項目是海底撈IT建設歷史上投入最大,難度最大,複雜性最大,實施時間最緊張的一次項目。”邵志東感慨,相當於把海底撈過去多年修的路全部拋開,重打地基。

海底撈是較早一批開啟IT系統建設的企業,多年間,不同業務由不同供應商搭建起多個系統,彼此不互通,不僅運維成本高,且難以支撐海底撈的業務擴張。陳曉勇說,阿里雲團隊一進來,就面臨著海底撈20多個子系統,以及錯綜複雜的系統功能和接口。

如此複雜的系統重構,阿里雲聯動海底撈,僅依靠一個12人團隊,在3個月內就完成了超級APP的前端開發,整套系統連測試期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實現整體交付。

快速運作的背後,是阿里雲依托業務中台、數據中台、移動中台三大中台的原子能力,幫助海底撈實現了“大中台、小前台”的架構。

俞卓均介紹,過去多年,阿里雲沉澱了一系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方案,基於此,只需進行三成至四成的定製就可為企業實現目標,這也是海底撈“超級APP”項目得以快速落成的原因。

“大中台、小前台”的架構曾為阿里立下汗馬功勞。

2015年,阿里開啟企業架構調整,提出“中台戰略”,將數據運營能力和產品技術力量剝離,成為獨立的中台,支持前台服務。

在“業務中台”模式下,前端業務部門可以像搭積木一樣調用平台上的產品技術模塊,從而快速搭建新業務場景。而“數據中台”打破了不同業務部門之間的煙囪式IT架構,從而打通了數據孤島,實現了“一切業務數據化”的目標,帶來了持續的高效創新。移動研發平台EMAS則提供了一站式的移動應用研發運營管理平台。

具體至零售行業,阿里雲提供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一方面利用業務中台能力,構建了線上、線下(包含商品、會員、行銷等)全管道的銷售體系;同時利用數據中台能力,快速整合線上、線下全管道的數據,建立了高品質的消費者和商品標簽體系。

阿里巴巴中間件首席架構師鍾華(花名古謙)曾將中台、前台分別比喻成戰爭中強大的中台炮火群,和前方作戰的極小班排。一旦前端作戰團隊找到正確的供給目標,中台炮火群會瞬間摧毀目標。在海底撈上應用的,正是這一利於高效作戰的架構模式。

利用這一套全新的架構,阿里雲將海底撈原有的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性能提升了18.6倍。目前,這套系統能夠支持億級的會員數量和千萬級參與者的行銷活動。例如,以前海底撈發起一項針對不同類型會員的權益活動,把規則等寫入系統再調試上線至少需要1天的時間,而現在僅需1小時。

邵志東說,過去,為保證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海底撈的IT系統基本每兩年就要重構一次。而陳曉勇則表示,從過去一個月的測試情況來看,重構後的IT框架足以支撐千家門市的需求,“而且它還是有彈性、可伸縮的,根據海底撈業務的不同需求,系統可以輕鬆擴容。彈性正是雲的最大特長。”

“超級APP”只是開始

回顧過去幾個月“超級APP”的開發過程,陳曉勇也忍不住吐了吐苦水。儘管中台的支撐大大節省了開發時間,但系統要統一接入海底撈300多家門市,任何一個地方出了差錯,影響營業,都會造成極大的損失。“我們很少晚上12點鍾回去,最晚的甚至凌晨6點才回去。”陳曉勇說。

9月中旬,新老系統對接,所有的老數據要遷移至新的會員系統上。為盡可能地減少對營業的影響,數據遷移、系統割接、演練都在午夜零點到早晨九點之間進行。

邵志東當時對阿里雲提了三個要求:第一,會員數據一個都不能丟;第二,300多家門市一個都不能落下;第三,海外門市一個都不能受影響,數據不能出錯。

9個小時內,阿里雲和海底撈的團隊一起熬了個通宵,經過4次演練,最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數據遷移,三百多家門市、一萬多台iPad終端一次性的順利更新。

陳曉勇說,海底撈對用戶體驗的關切可謂極致。“他們非常注重細節,要求很高,對頁面字體大小和位置的要求,甚至精確到一個像素。”

而邵志東則表示,對海底撈而言,最大的收獲是來自阿里雲的成熟技術輸出和賦能,例如大數據、人工智能、AR、語音識別等。他說,希望通過這次合作,能夠把阿里在會員運營的寶貴經驗,與海底撈在線下運營20多年的經驗相結合,給顧客提供更好的體驗,“超級APP只是一個開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