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哪吒》票房登頂,國漫崛起了?

作者:袁秀月

上映9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過17億。不僅破了《大聖歸來》的國產動畫電影票房,還超過《瘋狂動物城》,成為內地影史動畫電影票房冠軍,國產動畫紛紛發博,齊賀哪吒“登頂”。

從《大聖歸來》,到《白蛇緣起》,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國產動漫正一步步開啟新局面。所以,國產動漫崛起了嗎?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

哪吒票房屢破紀錄

暑期檔,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點燃了國漫迷的熱情,上映9天,屢破票房記錄,豆瓣評分8.6分。它沒有因循守舊,講述“反抗父權”的故事,而是賦予人物新的性格。

哪吒變成了有黑眼圈的小魔童,李靖成了好父親,太乙真人不再仙氣飄飄,敖丙也不只是純粹的反派。這一系列改編頗具新意,“魔童降世”乍看很暴力,講的卻是一個無比正能量的主題——扭轉命運、打破成見。

而它在商業化上的嘗試也值得一提,成片2000多個鏡頭,特效鏡頭佔比就達80%。電影劇情緊湊,人物性格鮮明,打鬥場面精彩,笑點淚點都有。有人將其稱為年度最佳動畫,還有人說,這才是貨真價實的國漫新希望。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海報

近5年,國漫成為熱門

提起動漫,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和歐美。其實,國產動漫的起飛並不落後,上世紀四十年代,萬氏兄弟就創作出了長片《鐵扇公主》,日本動畫大師手塚治蟲看到後曾大為驚奇。

後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國產動畫迎來兩個黃金時期,誕生了《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多部經典動畫。它們將水墨畫、京劇、民樂運用到動畫中,奠定了動畫中的“中國學派”。

上世紀80年代後,外國動畫片大量引進,對國產動畫造成衝擊。直到近些年,國產動畫才開始甦醒,《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系列動畫片最先突破。

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打破了國產動畫“低幼”的印象,票房破9億,成為現象級作品。一時間,動畫電影成為熱門。

這幾年也出現了不少好作品,如《大魚海棠》《大護法》《白蛇·緣起》,以及仍在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每一部作品面世,都伴隨著“國漫崛起”的口號,那麽今天終於要實現了嗎?

《大魚海棠》海報

國漫崛起了嗎?

恐怕還為時尚早。導演餃子曾對中新網記者說,在做《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過程中,天天都是困難,就沒有不困難的東西,公司都要垮掉了。

片中,江山社稷圖四人搶筆這個景的草圖就做了2個月,總耗時4個月。片中的特效找了20多個特效團隊才完成。

有媒體報導,申公豹變豹子頭的特效,不到5秒鐘,導演“死磕”了兩三個月。有個特效師因為磨了兩個月都沒通過,選擇辭職,結果換了家公司還是被《哪吒》找上門。

2015年《大聖歸來》的票房很好,導演田曉鵬曾以為,做第二部片子會好很多,結果還是跟第一部片子的狀態差不多,很多事情還是要親力親為,沒有成熟的團隊幫他做到一個更好的流程。

另一方面,國產動漫仍然印著“低幼”的標簽,在很多觀眾看來,國產動畫片就是給小孩看的。儘管從《大聖歸來》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內核都是成人化的。《大護法》在上映前,還對影片進行自主分級“PG-13”,即建議十三歲以上觀看。

但從市場來看,做“合家歡”的電影還是票房製勝的關鍵,這樣才能帶動更多的觀眾來觀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能取得現在的票房成績,也與它能夠吸引全齡化的觀眾有關。

《大護法》海報

國漫崛起需要更多的《哪吒》

《大魚海棠》的導演梁旋曾說,在12年的創作時間中,困擾他們的主要有三個問題:第一個是怎麽夠到他們心目中好電影的標準,第二是人才,第三才是資金。

他說,中國動畫產業人才嚴重斷層。他們招募團隊時,有才華的未必有經驗,有經驗的未必有才華。

在他看來,創作者和技術從業者都需要好作品來鍛煉成長,而讓整個行業有越來越多好作品,和越來越多人才,大概需要5到10年。

《哪吒》的出品方彩條屋影業CEO易巧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現在國漫還沒有形成產業,只能說是產品。

他曾說,動畫行業現在最缺的不是技術和資金,就是作品。作品數量上去了,大家的經驗才能豐富。在他看來,國產動畫的年票房達到50億的時候會是一個分水嶺,當達到80億到100億的時候,才能稱得上是相對成熟。

而餃子則認為,當大家不說國漫崛起的時候,它就真崛起了。“我們從來不會說高鐵崛起,因為高鐵已經領先了,大家把它當必需品。當國漫成為一個普通的必需品時,就是崛起了。”

有觀眾說,看到《哪吒》片尾,全國有多家動畫工作室參與製作,就像龍族都把最堅硬的鱗片和希望交給了敖丙一樣。

其實,國產動漫的希望不是《哪吒》,而是出現更多部《哪吒》。

編輯:范豐輝

責編:馬學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