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節日,很多節日現代人已經不知道了

中國是唯一一個能將文化不間斷傳承下來的古國,在悠久的歷史襯托下,中國人的行為習慣和做事方式都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有很大的區別。在漫長的時間中,形成的不止是別具一格的文化,還有不同於其他地方和國家的節日。中國古代節日是很多的,有些傳承了下來,有些和現代的節日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還有些已經消失不見了。

如今我們熟悉的節日有“三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這是如今最盛行的三個節日,尤其是“春節”是中華兒女眼中最重要的節日,只是你是中華兒女,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在春節期間返回家鄉和自己的親人團聚,訴說相思離別之苦。

中國古代的節日是以陰歷(農歷)為時間順序的,下面我們就以時間(陰歷)為序,看看古代中國有哪些節日,看看古人和我們慶祝節日有什麽不同。

元旦。古代的元旦就是我們現在的春節,古代農歷正月初一日為元旦,預示新的一年的開始。這是中國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最重要的節日。

人日。古代人的意識中,正月初一是雞日,正月初二是狗日,正月初三是豬日,正月初四是羊日,正月初五是牛日,正月初六是馬日,正月初七是人日。哪天是哪日,據說是根據女媧娘娘創造萬物的順序確定的,正月初七創造了人類,於是正月初七就是人日,所有人的生日。

上元。正月十五。上元也就是元宵節,在古代,上元節這天夜裡,全城大街小巷都要張燈結彩,火樹銀花,所以上元節也叫做“燈節”。現在在元宵節有放煙花的習俗,和古代大同小異。朱淑貞《生查子》中說:“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就是描寫上元節的盛況。

社日。社日是古代農家祭祀的日子,分為春社和秋社兩日,一般都是在種植農作物之前進行。如今社日已經很少有地方舉行了,古代往往是在立春後和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舉行。王駕《社日》詩中說:“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這裡描寫的就是春社的場景。

寒食。清明的前一天,寒食是為了紀念介之推而設立的節日,在這一天,所有人都不能吃熱飯,只能吃冷的飯菜。介之推(介之推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忠臣,傳說文公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國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為火禁日,禁止煙火,僅食寒食,並從此形成“寒食節”。關於介之推的故事,以後會講到)。

清明。清明是傳統節日很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在陰歷四月上旬,清明節這天有踏青和掃墓的風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描寫的便是清明時節路人回家的場景。

花朝。花朝是農歷二月十二日,花朝是指百花的生日。神話傳說中有花仙子,花仙子們在花朝這天要聚在一起,共同慶祝生日。

上巳。三月初三稱為上巳日,上巳日有洗濯汙垢,祭祀祖先,飲宴踏青的風俗。杜甫《麗人行》中說:“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浴佛節。浴佛節是農歷四月初八,傳說這天是佛教創立人釋迦牟尼的生日。

端午。端午節在農村也成為五月五,這一天是紀念楚國忠臣屈原所設立的,屈原就是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而死的,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愛國忠臣,於是就決定把這天定義為端午節。端午節有賽龍舟的風俗,現在已經是很重要的一項體育運動。

伏日。伏日分為初伏、中伏、三伏(末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也是保養身體的最佳時期。

七夕。七夕是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牛郎和織女相聚的日子。關於七夕的故事很多,這天如今也被中國的“情人節”,被很多青年人喜愛。

中元節。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民間也把這天“成為鬼節”。據說這天地獄大門是敞開的,所有的鬼魂都可以回到人間看望親人。這天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有放河燈的風俗。

中秋節。八月十五這天是中秋節,顧名思義就是秋季的中間一天,也是一年中月亮最圓最亮的一天,神話傳說中,這天是嫦娥奔月的日子,在這天有吃月餅的風俗。

重陽節。九月初九,古人把九看做是陽數,所以九月初九就是重陽了。重陽節這天有登高望遠,飲菊花酒的習慣。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寫在重陽節這天登高的時候,想起了山東的兄弟。

冬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古代冬至日是一年節氣的開始,是很重要的一天。如今在這一天,有吃餃子的習慣。

臘日。十二月初八,也稱為“臘八節”,在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慣,民間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說明時間已經快到了年關了。

小年。臘月二十四日,在這一天有祭祀灶神的說法,現在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文天祥《二十四日》中說:“江鄉正小年”,就是以臘月二十四日為小年。

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也叫“歲除”,如今這天晚上是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家人團聚,祭祀祖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