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兒推拿常用二十處穴位解析!

小兒推拿療法歷史悠久,容易為患兒接受,用於治療小兒某些疾病有良好的療效。小兒推拿手法應輕快柔和,有的手法雖然與成人推拿相同,但動作和操作方法卻不一樣,治療穴位有時也和成人不同。



(一)常用手法

1.推法:用拇指面(正、側兩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選定的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稱直推法;用雙手拇指面在同一穴位起向兩端分開推,稱分推法。


2.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選定的穴位上貼住皮膚,帶動皮肉筋脈作旋轉迴環活動,稱揉法。治療部位小的用指端揉,大的用掌根揉。


3.捏脊法: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後頂住患兒皮膚,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兩旁雙手交替向前,推動至大椎兩旁,算作捏脊一遍。此法多用於小兒疳積,故又稱「捏積」。


4.推脊法:用食、中指(併攏)面自病兒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處,稱推脊法(圖5)。此法適用於高熱。


(二)常用穴位

小兒推拿的常用穴位(表)


小兒推拿常用二十處穴位解析

一、脾穴


1.部位:拇指外側緣,赤白肉際處(由指根(掌指關節)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補脾:向心性推之(拇指稍曲,由指尖推向指根),用於虛症,如脾虛泄瀉。

清脾:離心性推之,用於實症,如傷食、積滯。

清補脾:來回推之,為平補平瀉。用於虛中挾實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調中,培土生金。消食積化痰涎,補血生肌。實熱則瀉之,虛寒則補之。

4.主治:消化不良、積食、脾虛泄瀉、疳積、脫肛、虛喘嗽、慢驚風等症。

二、肝穴


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平肝(清肝)——離心性推之。

補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註:推本穴時宜用瀉法,少用補法,如肝虛應補時,常以腎穴代之,腎為肝之母,補腎即補肝。

3.作用:平肝熄風,解熱鎮驚,開鬱除煩,和氣生血。

4.主治:急慢驚風、感冒、目赤、昏閉、煩躁不安、脾虛泄瀉等。


三、心穴


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心:離心性推之 補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臨床上極少用,若須用時,則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鎮驚搐。

4.主治:口舌生瘡、小便赤澀、眥紅、驚搐、弄舌等。


四、肺穴


1.部位:無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肺:離心性推之(多用) 補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風解表、順氣化痰、利咽止咳、補益肺氣。

4.主治:作傷風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氣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

凡肺經實熱者宜清,虛寒者宜補。


五、腎穴


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補腎:向心性推之。清腎:離心性推之。

古書記載的清補法,與此相反。

3.作用:補腎益腦、益氣養神、溫下元、止虛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遺尿、小便短赤、五更泄瀉、咳喘、腎虧骨軟等。


六、胃穴

1.部位:由腕橫紋到拇指根部,外側緣,赤白肉際處,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胃:離心性推之。(此穴隻清不補)

3.作用:清胃熱、止嘔降逆、除煩止血。

4.主治:噁心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熱不退、吐血及鼻衄。


七、大腸穴


1.部位:食指外側緣,赤白肉際處(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大腸——離心性推之。補大腸——向心性推之。清補大腸——來回推之

3.作用:調整大腸功能,有固腸、澀便、止瀉等作用。

4.主治:赤白痢疾、泄瀉、便秘、脫肛、肛門紅腫等。


八、小腸穴


1.部位:小指外側緣,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

清小腸——離心性推之。

3.作用:利尿止瀉、分清降濁、清膀胱之熱。

4.主治:尿閉、小便不利、口瘡、泄瀉而無小便者多用之。

九、八卦穴


1.部位:手掌面,掌心的周邊,順著時針的方向,劃一個圓圈是八卦穴。屬面型(也稱環型)穴位。(卦名: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2.操作方法:

①順運八卦—由乾卦起運轉一周到兌卦止,周而復始的推運,稱為順運八卦。

②逆運八卦—由艮卦起,以逆時針的方向推運一周,到震卦止,周而復始的推運,稱為逆運八卦。

3.作用:和中利隔、順氣化痰、消宿食、開飽脹、調和五臟、有升清降濁之功。

4.主治:胸悶脹飽、嘔吐、泄瀉、食欲不振、咳嗽痰喘、心煩內熱等。


十、運水入土穴


1.部位:由小指尖起到掌根之中點,屬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小指尖起,沿掌邊推向掌根處,稱運水入土。

3.作用:潤燥通滯。

4.主治:便秘、痢疾、遺尿等。


十一、運土入水穴


1. 部位:由拇指尖起到掌根之中點,屬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拇指尖起,沿掌邊推向掌根處,稱運土入水。

3.作用:止瀉。

4.主治:腹瀉。

十二、板門穴


1. 部位:拇指下,大魚際肌之中點,屬面型穴位。

2. 操作方法:左右旋轉揉之,或來回推之為清板門。

3. 作用:能清胃熱,通調三焦之氣。

4. 主治:止吐瀉、退虛熱、嗌奶、胃疼等症。


十三、小天心穴


1. 部位:掌根大小魚際交接處的中點,屬點型穴位。

2. 操作方法:

①搗小天心法——醫者左手托患兒之左手,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關節背面搗穴位,稱搗小天心法。

②掐小天心法——拿法同上,醫生以拇指甲在穴位上掐之,稱掐小天心法。

3. 作用:通竅散鬱、暢通經絡、安神定驚、清熱明目止咳等。

4. 主治:驚風癲癇、實熱急喘、痘疹欲出不透等為一切眼病的主穴。


凡眼疾:

眼球上翻————向下搗。

眼球下翻————向上搗。

眼球左翻————向右搗。

眼球右翻————向左搗。


十四、四橫紋


1.部位:掌面、食、中、環、小指,四指本節之橫紋處,屬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推四橫紋——醫者左手掌托患兒左手四指的背面,拇指握住中節處,以右手拇指外側或螺紋面,來回推之。

3. 作用:調中行氣、退熱消脹、散瘀結。

4. 主治:肚脹、疳積、咳嗽痰喘、氣促胸滿、唇裂腹疼。


十五、小橫紋


1. 部位:小指根紋下小橫紋處,屬點型穴位。

2. 操作方法:揉小橫紋——用右手拇指螺紋面揉之。

3. 作用:消鬱熱、化痰涎。

4.主治:口瘡、流口水、為治百日咳、肺炎之要穴,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

十六、二馬穴


1.部位:在手背無名指與小指掌骨縫陷中與手掌兌宮相對。屬點型穴位。

2.操作方法:揉二馬——醫者左手握患兒左手。使手心向下,小指屈於掌心,以右手拇指左右揉之。

3.作用:大補元氣、健腦補髓、順氣散結、利水通淋。

4.主治:先天不足、氣虛喘咳(慢性氣管炎)、脫肛、疝氣、小便閉塞或不利,虛火牙疼、癱瘓、腦炎後遺症等一切虛症均宜之。


十七、外勞宮


1.部位: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處,。屬點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同二馬,將無名指,小指屈曲,與掌面成90°度,使穴位顯出。

3.作用:溫中去寒、安蛔止疼。

4.主治:下寒腹疼(一切腹痛均宜,如腸梗阻、腸套疊等),往來寒熱、膽道蛔蟲、久瀉不止、透發痘疹、疝氣脫肛、夜啼症、感冒風寒、揉之取汗,一切虛寒症均有效。


十八、陽池穴


1.部位 :腕後二寸陷凹中(相當針灸的外關穴部位),屬點型穴位。

2.操作方法:揉陽池-------——醫者以左手握住患兒腕部,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的螺紋面揉之。

3.作用:解表散寒,祛風止疼,降逆清腦。

4.主治:頭暈頭痛(各種類型之頭疼均宜)、鼻塞流涕、感冒、急慢驚風及其後遺症、腦震蕩後遺症等。


十九、天河水穴


1.部位:前臂正面,由掌根到肘彎橫紋中間一條直線,屬長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推天河水——向心性推之,稱清天河水(此穴無補法)。

3.作用:解表散寒、清熱化痰、安神鎮驚、利尿。

4.主治:急熱驚風、驚啼煩躁、弄舌、重舌、口瘡、感冒發熱、咳嗽、腹瀉、麻疹、尿少等症。


二十、退六腑穴


1.部位:前臂內側緣,由肘橫紋頭至腕橫紋頭,屬長線型穴位。

2.操作方法:離心性推之,稱退六腑。

3.作用:清實火、退高熱、除熱痰。

4.主治:高燒、急驚風、實熱痰喘、便秘、熱痢、痘疹、痄腮等一切熱症宜之。

(放到你圈子裡,朋友們會感激您)

目前20萬人關注我們,快告訴好朋友們加入吧


關於舉辦「小兒推拿手法臨床應用精華班」的通知

療法簡介:

高老師主講的《小兒推拿學》,理論與實踐並舉。雖繼承了張寄崗派兒推的體系脈絡,作為專業學者也兼收了其他諸如「三字經」、「海派」以及山東諸多流派的精華,其教學特點是:

1、注重市場培育方法,提出「不做簡單的推拿匠,建立嬰幼兒保健長流水式的工作方式」的教學思想及理論模式,既能治療小兒常見病又會推廣育兒保健常識以吸引更多幼兒家長的關注,做到已病可治、未病可防,使得收入有保障。

2、注重整體,以陰陽雙補的療法為重點,以八綱辨證思維的二元辯證為基礎,制定出陰陽兩部治療原則和四部落藏配穴法。簡便易學,不易漏穴和錯配穴。

3、在手法教學上,採用小班教學(20-30人),手把手教,課上練習採用二人互練、老師以手檢驗過關式的教學法,做到當堂學、當堂會。在全國各地的教學培訓中深受好評。

4、在辨證施治和手法掌握上,可使學員做到課程學習完成之後,回家第一天即可開展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後,多數學員都會有較好治療效果。

5、開始工作後,如遇疑難病例,可在專門的微信群中與老師和同學交流請教,團隊合作使得眾多的學員受益匪淺。

主講內容:

1、小兒推拿手法特點、適應症禁忌症及操作注意事項

2、兒科辯證四診

3、小兒推拿八種常用手法及八種複式手法。

4、小兒推拿常用頭面部五種、上肢部四十三種、胸腹部六種、腰背部及下肢部五種穴位的臨床操作及主治和功效的介紹。

5、小兒常見疾病的辯證分型及治療(夜啼、鵝口瘡、驚風、泄瀉、嘔吐、便秘、疳積、發熱、百日咳(咳嗽)、汗證、遺尿、手足口病等)。

專家介紹:

高學踐:中國針灸推拿協會《小兒推拿手法臨床應用精華班》主講專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學者、中醫小兒推拿學特約講師、高級經絡推拿師,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體育系運動醫學專業,八十年代中後期開始研究中醫,現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北京各醫院進行中醫小兒推拿師的培訓指導。學習中醫二十餘載,師出張寄崗派小兒推拿法。先後作為中央電視台法制頻道節目組特約按摩師、北京品三堂少兒推拿研究會、望京西誠企業兒推俱樂部推廣講師兼推拿師。並同時在各中醫兒推診所定期出診,進行中醫小兒推拿按摩,深受廣大家長及同行業者的好評。


報名熱線

寇老師:13611388074(同微信)

時間與地點:

11月12日-11月16日(12日報到)南京

11月21日-11月25日(21日報到)北京

有關費用與報名方式:

1、每位參會者收取研修費3200元,會員2880元(包括:資料費、證書費、合影以及免費複習的費用)。

2、食宿協助安排:住宿每人每天大概50—100元不等,餐費每人每天大概20—30元不等。

3、參加學習的學員必須以電話、簡訊、郵箱或其他聯繫方式報名註冊。


報名熱線

寇老師:13611388074(同微信)

關注微信平台:yxpxjy(中醫醫學培訓)獲取影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