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國演義》中三大常識性錯誤,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文學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巨作。作者羅貫中,用他的生花妙筆,把一幅三國時代的恢弘壯麗的歷史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書中那跌宕起伏、百折千回的情節,惟妙惟肖、生動傳神的人物刻畫,數百年來吸引著無數讀者為之競折腰。

中國歷史五千年,三國歷史人物和故事,在民間百姓中的知名度和熟悉度,要遠遠高於其他朝代,這不能不歸功於《三國演義》。可以說,《三國演義》是很多人接觸三國歷史的“啟蒙讀物”,在對三國史的弘揚傳播上,《三國演義》確實功不可沒。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羅貫中本人雖是一個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大才子,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有時不夠嚴謹,在《三國演義》中,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常識性錯誤,需要我們在閱讀時加以鑒別,以免受到誤導以訛傳訛。

《三國演義》錯誤之一: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路線

關羽是《三國演義》中予以濃墨重彩描寫的主要角色。關羽曾短期在曹操手下棲身,受到曹操厚待,上馬金下馬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關羽卻心如鐵石不為所動,在得知劉備下落後,義無反顧前去投奔劉備,結果在歸途中遭到曹軍兵將的攔截,關羽奮起神威,過五關斬六將,留下千古美名。

但書中對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描寫,卻犯了一個地理方面的常識性錯誤。關羽的出發點是河南許都,也就是今天的許昌,而終點則是劉備所在的河北。按照正常情況,關羽應該從許都出發,一路向北直行,即可抵達黃河渡口,渡河後即可與劉備匯合。

但羅貫中當時手裡大概沒有一張詳實的地圖,在關羽的行進路線上鬧了笑話。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關羽從許都出發,並未一路向北,卻出人意料地向西北方向斜插過去,一直到東嶺關、洛陽,然後再從洛陽向東折返,路過汜水關、滎陽。最後抵達滑州東郡黃河渡口,至少多走了幾百裡冤枉路,關羽儼然成了一個東西南北分不清的路癡。

《三國演義》錯誤之二:各級行政區劃地名總是分不清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現實題材的歷史作品,書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很多地名,與故事情節緊緊結合在一起。如劉關張三戰虎牢關,陶謙三讓徐州,關羽大意失荊州,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夷陵之戰等等。但羅貫中卻在各級行政區劃地名方面,卻總是混淆不清。

三國時期,行政區劃體系沿用東漢舊製,天下分為十二州,包括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幽州、冀州、並州、荊州、揚州、涼州、益州、交州,外加一個司隸校尉部。需要注意的是,這十幾個州,實際上相當於如今的省級行政區劃,是指一個地區,而非某一座城市。每一個州都有一個郡治所在地,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省會。如徐州的郡治在下邳,荊州的郡治在江陵。

但羅貫中卻明顯把州誤認為一座城市,如“且說來使回徐州,入城見陶謙”,“玄德引關、張帶數十騎到徐州,陶謙教請入臥內”,“小沛離徐州隻四五十裡”,給人的錯覺是三國時代真有一座徐州城,實際上大錯特錯,徐州只是一個地區的泛稱而已。

同樣的錯誤還出現在對荊州的描述上。《三國演義》中荊州儼然成了一座獨立城池,實際上荊州和徐州一樣,都是當時的行政大區名稱之一,並非指某一座城。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實際上是襲取得荊州郡治所在地江陵城。

《三國演義》錯誤之三:汜水關與虎牢關被一分為二

《三國演義》中,論述董卓之亂時寫道:“卓遂起兵二十萬,分兩路而來。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把住汜水關,不要廝殺。卓自將兵十五萬同李儒、呂布等守虎牢關。”實際上,汜水關、虎牢關是一地兩名,此外古書上還有成皋關、古崤關等名稱。羅貫中不求甚解,簡單地把汜水關虎牢關當成兩個不同的地點。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些許瑕疵,並不能掩蓋《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歷史名著的光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