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志龍: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黃志龍

  從各國縱向發展的經驗看,當一個國家處於人口高速增長、勞動年齡人口比重提升的時期,往往是創造經濟發展奇跡的“黃金年代”,反之則相反。

  國家統計局最近發布的《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在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下降七年之後,2018年中國就業人口總量迎來了歷史性轉捩點,老齡化成為一種趨勢。隨之而來的,不僅有經濟前景方面的壓力,也蘊含著一系列商業機會。

  老齡化將削弱經濟增長動能

  老齡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表現在經濟增長動能的下降。其背後的理論邏輯主要有兩點:

  第一,人口年齡結構會影響勞動力資源總量供給,而勞動力又是經濟增長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人口老齡化趨勢下,勞動力供給下降,社會生產能力不足,經濟增速下降。

  第二,老齡化會改變社會資源的配置方向,對經濟增速產生影響。一般而言,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比重上升,老年人在經濟中屬於“消費型”人口,不創造產出。相應地,社會資源中用於消費的比重增加,必然對資本積累產生“擠出效應”,資本積累能力下降,將削弱經濟增長動力。

  從橫向對比看,人口老齡化程度越高的國家,經濟增速往往越慢。

  世界銀行統計的200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比重與經濟增速的散點圖顯示,老齡化程度越高的國家,GDP 增速一般越低,二者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係(參見下圖)。

  以老齡化極為嚴重(65歲人口佔比超20%)的日本、意大利、希臘為例,2000年-2017年三國年均增長率分別為 0.7%、-0.1%和-0.9%。相反,印度、越南等年輕國家GDP增速普遍較快,兩國65歲人口佔比分別僅為5.99%和7.15%,2000年-2017 年年均GDP增速則達到7%和6.5%。

  從各國縱向發展的經驗看,當一個國家處於人口高速增長、勞動年齡人口比重提升的時期,往往是創造經濟發展奇跡的“黃金年代”,反之則相反。

  例如,日本的老齡化起步於 20世紀 70年代,自此之後,日本經濟增速中樞持續下滑(參見下圖)。同樣,近年來中國快速進入老齡化時代,也成為中國經濟增速下行、進入經濟新常態的關鍵因素。

  老齡化將使投資率高位回落

  一般而言,一國擴大投資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均資本存量,而人口擴張對投資率影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為解決新增人口就業的製造業投資;二是為新增人口提供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基建投資;三是為解決新增人口居住需求的房地產投資。

  然而,在老齡化影響下,這三方面的投資需求都將明顯減緩。這種明顯的負相關關係,在我國投資率的變化中看得十分清楚。改革開放以來,2010年作為我國投資率轉捩點的分界線特徵十分明顯。2010 年之前,我國投資率隨著勞動人口佔比提升而不斷增加,2010年達到 47.9%的歷史高點;2010年後,隨著我國勞動力人口佔比轉為下行,投資率也逐步下降(參見下圖)。

  老齡化將加大財政壓力

  老齡化對財政收支的壓力,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在支出層面,老年人口的增長,會帶來養老金支出、醫療衛生服務等的增加,加大財政壓力;二是在收入層面,老齡化環境下經濟增速放緩,稅基和財政收入會相應減少。

  同樣以日本為例,1975年前後,日本開始快速進入老齡化,1985年65歲以上人口比重首次突破10%,2018年已達到27.05%。相應地,日本政府財政支出中社保支出規模1990年之後快速增加,2009年、2010年和2013年三次突破了100兆日元,佔日本政府支出比重也由1972年的14%持續上升到2018年的33.75%,創下歷史新高(見下圖)。在此背景下,日本財政赤字率長期保持在10%左右的水準。

  老齡化成為日本財政壓力的主要因素

  同樣,最近幾年中國老齡化趨勢加速,養老金缺口也越來越大,養老金支付對財政補貼的依賴程度不斷提升。2014年開始,全國養老金整體出現入不敷出,當年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為3548億元,到了2017年則擴大到8004 億元。2007年-2017年全國公共財政支出中,社保和醫療支出由6542億元急劇擴張至36565億元,佔比也上升到18.8%(參見下圖)。在可預見的將來,老齡化還將給我國財政支出形成持續的壓力。

  中國社保和醫療支出持續攀升

  隨老齡化而來的產業機遇

  當然,老齡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有正向效應。它給相關產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首先,老齡化將引爆“銀發經濟”的巨大潛力。“銀發經濟”的發展,將主要圍繞老有所居(養)、老有所醫和老有所樂三大目標。其中,老有所養產業中,智能化的養老宜居環境建設,包括養老公寓、養老社區等養老地產的發展,已成為許多大型房地產企業深度介入的產業;在老有所醫產業中,醫養結合成為許多保險金融機構優先發展的養老項目;在老有所樂產業中,老年教育、旅遊、娛樂、古玩鑒賞等行業將吸引更多企業和資本的參與。

  其次,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勞動力資源的減少,整體上利好資源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而不利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其中,人工智能、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前景最為看好,近年來,我們不僅看到已進入老齡化時代的日本機器人產業已獨步全球,同時我國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也吸引了大規模投資的湧入,工業機器人和(生活)服務機器人齊頭並進,前者是緩解勞動力短期給製造業發展帶來的約束,後者主要是為普通家庭特別是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務。

  最後,養老金融和理財市場將迎來大發展。我們這代人最擔心的問題是“人還在,錢沒了”。在此大環境下,養老金融產業應運而生,以儲蓄、私人養老保險、信託、養老基金等形式為老年人提供金融規劃谘詢和服務的金融機構,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

  從大的金融產品結構看,由於老年人對風險的厭惡,導致高風險的權益類資產在養老金融中將整體低配,而國債等固定收益率資產將超配。

  在這裡,日本老齡化趨勢及金融業結構的變化或許有一些借鑒意義。1980年前後,日本國債收益率一度達到9%左右,但此後四十年則一路下行,這其中包括經濟周期、貨幣政策、國際外部環境等影響因素,但人口結構的變化則是更具決定性的長期因素。特別是在1990年前後資產泡沫破滅之後,國民和金融機構對國債等固定收益產品的明顯超配,是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的主導因素。預計這一現象有可能在中國重演。

  回到國內市場,最近幾年P2P等各種金融新業務的快速發展,可以從側面看到老年人金融需求的旺盛。老年人對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的需求,被傳統金融機構所忽視,這讓P2P等新型金融業態獲得了市場。

  如此,在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風險放大的環境下,傳統金融機構不妨加大對老年人固定收益類產品的研發,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對養老資產保值增值的金融需求。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