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保健品進入“90後”日常生活,是養生還是心理安慰?

有調查指出,“90後”的養生焦慮一方面來自於“90後”步入職場,一方面作為獨生子女,危機感也比其他群體更強

法治周末記者 高原

距離“雙十一”還有半個月,陳佳就早早把一款即食燕窩放在了購物車裡,一瓶45g包裝的燕窩將近百元,每個月光燕窩的消費就接近三千元,這對她每月8000元的工資來說,並不是個小數目。

不過,這只是陳佳購物清單的鳳毛麟角。

葡萄籽、美白丸、酵素、鈣片……1991年出生的陳佳笑著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她的保健品甚至比自己爺爺奶奶的還要多。

在養生這條路上,陳佳並不孤單。

醫學知識分享網站丁香園發布的《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指出:在各個年齡層的人群中,“90後”對自己的健康評分最低。“90後”的不安,也直接推動了保健品產業的新一波崛起。

保健品進入“90後”日常生活

陳佳的養生開始於3年前。

當年9月,拿到體檢報告的陳佳有點受打擊,剛過完25歲生日的她,體檢報告居然有八項指標異常。

輕度脂肪肝、血脂偏高、慢性疲勞……陳佳把這些歸咎於加班和外賣,她“堅信”這只是亞健康,不需要吃藥,吃保健品應該能緩解。

從那時起,陳佳加入了購買保健品的大軍。

她發現,周圍很多同齡人也和她一樣,都在服用保健品,大家還會時常交流使用心得。

“你看,我最近吃了膠原蛋白,皮膚都有彈性了!”“我最近睡眠比以前好多了,多虧了睡眠片。”每當這時,陳佳也會加入其中。“其實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保健食品發揮了作用,但我現在確實離不開保健食品了。”陳佳說。

陳佳有一個六格小藥盒,裡面放滿了一天要吃的保健品。“haha護肝片、haha薏仁丸、fancl30歲、poa抗糖丸,想要保持年輕健康,保健品一個不能少。”陳佳說。

而每天從琳琅滿目的進口保健食品裡挑選幾粒合適的吃下去,已成為陳佳的慣例,她甚至覺得,這也是一件頗有儀式感的事情。

在她看來,保健食品或者能幫她補充膠原蛋白,或者能緩解加班帶來的疲勞,或者能幫助調理腸胃……保健食品是她開啟“美好一天”的重要一步。

陳佳說,對於像自己這樣的年輕人來說,保健食品除了保健功能,同時也充當了一種心理安慰劑,成了撫平焦慮的“神器”。

吃了外賣,來兩片;熬夜了,來兩片;沒時間鍛煉,再來兩片……畢竟,與堅持運動、健康飲食、規律作息相比,服用保健食品要容易得多。

這樣的“90後”,不在少數。

前不久,微博上了熱搜的“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讓不少年輕人找到了組織,“原來不只我一個人不敢看體檢報告”幾乎成了每個“90後”的共同心聲。

不敢體檢,體檢後不敢看報告,這實際是“90後”對自己身體狀況的不自信,也在另一面表達了大家的認同:生活不規律,身體亞健康。

2019年1月發布的《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有96%的公眾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表示擔憂。在對自身實際健康情況進行評分時,只有10%的公眾認為自身健康狀況可以達到9分至10分,同時,“90後”群體的健康自評分最低,僅為6.6分。

有調查指出,“90後”的養生焦慮一方面來自於“90後”步入職場,一方面作為獨生子女,危機感也比其他群體要更強。

而從人口普查的數據來看,目前我國的“90後”總人數為1.88億人,佔總人口的14.1%。在2017年,1999年的最後一批“90後”已經成年,並且大多數步入了職場。

要防止年輕人沉迷於保健品

陳佳的爺爺奶奶也是保健品的“狂熱愛好者”,不過老人的購買渠道大多都是小區裡的推銷,或者電視直銷等,而自己,更多的是找國外代購。

陳佳的微信裡有5個以上都是代購群,澳大利亞的葡萄籽,日本的抗糖丸等都是陳佳經常代購的商品,同時,淘寶海淘也是陳佳購買保健品的重要渠道。

2018年天貓平台“雙11”活動榜單顯示,在最受歡迎的進口商品品類中,保健食品位居第一。

在天貓“雙11”進口品牌top榜中,澳大利亞保健食品品牌Swisse位居榜首。除此之外,top榜上的10個品牌中,有3個是保健食品品牌。

與老年人有所不同的是,對“國產和進口保健食品哪個更好”這個問題,根據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研,41%的被調研者認為國外的保健食品更好。

天貓國際數據顯示,進口保健食品消費者中,“80後”“90後”的佔比高達60%,其中“80後”約佔36%,“90後”約佔24%。

不過,北京市朝陽區一家三甲醫院營養科的大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國外保健品的含量和推薦劑量都大於我國,但事實上,含量並不是越高越好,要看個人情況。

他介紹:“每個國家對於營養素的攝入推薦量會有差異,歐美國家的推薦量普遍大於我國“國內通常每片鈣含量600毫克,維生素D3含量為125部門。而在國外每片鈣的含量一般為600-800毫克,維生素D3含量則高達1000部門,比我國推薦的標準劑量高很多。

同時,除了劑量差異,國外保健品的副作用也不容小覷。

陳佳的囤貨清單裡,褪黑素也位列其中,不過這種被冠以“改善睡眠”的保健品,副作用不容忽視。

有媒體報導,長期大劑量服用褪黑素會造成低體溫、釋放過多泌乳激素導致不孕,還有降低男性生理欲望的副作用。還有醫生指出,相比現代新型治療失眠藥物,全球範圍的醫院對褪黑素的使用是慎用模式。

實際上,除美國把褪黑素視為保健食品外,加拿大、英國、法國、意大利、愛爾蘭等絕大多數國家(地區)均對褪黑素的使用持謹慎態度。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指出,防止年輕人沉迷保健品,就要加強對保健品的市場監管,在規範的行業行為的同時年輕人自身也要樹立科學、健康的消費觀念。

“保健品不可替代藥物,也不可能防病,更不可能治病,不要忽視了自己應當遵循的基本的養生規則。”劉俊海說。

撬動“年輕”的市場

“90後”的養生焦慮,也直接撬動了保健品行業的市場。

不少保健品公司早在2015年就嗅到了苗頭。公開數據顯示,從2015年開始,保健品中增速最快的酵素類、膳食纖維、葡萄籽提取物等,都是年輕女性消費者貢獻的銷售額。

中國保健協會預測,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市場規模未來10年內將以10%的年均增速增長,有望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膳食補充劑市場。

“保健品牌在渠道鋪設、人群定位以及與消費者的互動上都與傳統的保健品行銷方式存在明顯的差別。”有業內人士介紹。

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營養保健品市場規模為562.55億元,僅佔全球市場規模的4.59%;而到了2018年,我國營養保健品市場規模約為2898億元,佔全球份額超過10%,達到了11.59%。

國內保健品市場擴張的同時,海外保健品牌也跟進腳步,通過開設線上官方旗艦店的方式殺入中國市場。

2017年,澳大利亞四大知名保健品牌Chemist Warehouse、Swisse、澳佳寶、Sanofi-Consumer Healthcare與天貓國際達成進一步合作,上述保健品將拓展各種跨境購渠道。

以Swisse為例,該品牌目前還入駐了京東國際、唯品國際、網易考拉海購、小紅書等跨境電商渠道。Swisse方面也表示,其產品會根據不同地區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作出調整,更加“符合年輕人的趨勢”。

而保健品消費群體的年輕化已經成為一個趨勢,中國保健品市場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與潛力。

正如湯臣倍健董事長梁允超所說,在消費市場快速年輕化的道路上,誰能抓住C端用戶的年輕主力軍,誰就能完成華麗轉型。

責編:高恆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