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考臨近,教育部發布重要提醒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

隨著2022年高考臨近,教育部聯合中央網信辦、警察部等部門,發布2022年高考預警信息,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提高警惕謹防受騙。

教育部發布

2022年高考預警信息

組織高考作弊,屬於嚴重違法

高考期間,常有不法分子在網上發布“助考”信息,宣稱能為考生提供考試試題、答案。殊不知,在高考等國家教育考試中組織考生作弊,向考生提供試題、答案,出售、使用無線作弊器材等行為,都是嚴重違法犯罪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出售、使用無線作弊器材的”“向考生提供試題、答案的”“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的”,都屬於違法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解釋》明確,對在高考、研考等國家教育考試中組織作弊的,將直接認定為“情節嚴重”行為,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替考不是捷徑,而是一個“絕境”

為讓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學,有的家長想盡各種辦法,不惜花重金為孩子找“門路”,甚至找“槍手”給孩子替考。結果人財兩空,後果非常嚴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的”,都屬於違法行為。而且,代替考試罪是典型的對向犯,刑法同時處罰考生和“槍手”雙方行為人,且定罪和法定刑都相同。

心存僥幸帶手機,考試作弊毀前程

現在智能手機使用已非常普遍,一些考生平時也經常使用智能手機搜題、翻譯等功能來輔助學習、提高效率。但如果在考試中使用手機作弊,卻是打錯了算盤,聰明反被聰明誤。

高考是法律規定的國家教育考試。《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明確規定,在考試過程中使用通信設備的,應當認定為考試作弊,其當次報名參加考試的各科成績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定,考生在國家教育考試中攜帶或者使用考試作弊器材、資料,情節嚴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停止參加相關國家教育考試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警察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認準官方標識,勿信“小道消息”

每年考前,網上都會有大量涉考信息傳播,各種信息魚龍混雜。一些個人或培訓機構為吸引眼球,借機注冊“山寨”公眾账號,散布傳播非官方來源的“小道消息”並以此謀取利益。

根據中央網信辦《互聯網用戶账號名稱管理規定》《互聯網用戶公眾账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任何機構或個人注冊和使用的互聯網用戶账號名稱,不得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公眾账號生產運營者不得惡意假冒、仿冒或者盜用組織機構及他人公眾账號生產發布信息內容,不得編造虛假信息,歪曲事實真相,誤導社會公眾。對有違法違規行為的,將依法依約嚴肅處置。

勿信虛假宣傳,謹防上當受騙

考試“包過保過”、雙倍提升、XX天速成,或有獨家“內部資源”“命題專家”授課、保證“一次性通過”……這樣的口號標語和招生廣告,經常出現在各種考試培訓機構的招生宣傳當中,讓不少家長信以為真,實則不同程度存在誇大宣傳、虛構師資、價格欺詐、虛假廣告等違規違法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明確規定,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含有下列內容:(一)對升學、通過考試、獲得學位學歷或者合格證書,或者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關考試機構或者其工作人員、考試命題人員參與教育、培訓;(三)利用科研部門、學術機構、教育機構、行業協會、專業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

網絡詐騙要辨別,高考答案不可購

每年都會有不法分子在網絡平台或通信群中兜售所謂“高考真題”“絕密答案”等,標榜“準確率極高”“違約退款”等誘惑信息,並以“預付訂金”等名義要求用戶先付款。還有的借傳送“樣題試卷”的名義向用戶電腦或手機發送病毒,套取用戶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試題、答案的”,屬於違法行為

教育部公布

2022年高考舉報電話

近日,教育部統一公布教育部以及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招生考試機構2022年的高考舉報電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