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曹魏走了諸葛亮不敢走的子午谷,卻被一場大雨困在原地

漢季平分三國,孫吳元佔東方。

堪笑當時王濬,與人閑管興亡。

相信了解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諸葛亮用兵是很謹慎的。最能體現這件事的應該就是諸葛亮否定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這件事也成為諸葛亮身上的一個爭議點,有人認為諸葛亮太過保守,導致錯失侵吞關中地區的好機會;有人認為諸葛亮的決策是正確的,“子午谷奇謀”成功的條件太過苛刻。其實曹真就曾經計劃從子午谷行軍,攻打蜀漢的門戶漢中,結果被一場大雨困在原地。

子午谷在哪裡

諸葛亮北伐有這麽幾條道路可以選擇,由西向東依次排列為:祁山道、陳倉故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諸葛亮的幾次北伐中,第一次主力出祁山道進攻隴右,趙雲的疑兵在褒斜道威脅關中;第二次北伐出陳倉故道,進攻陳倉城;第四次北伐走祁山道;第五次北伐走褒斜道。

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並沒有選擇最靠東的儻駱道和子午道。按《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五》的記載,子午道北口為子,到長安;南口為午,在洋縣。從漢中到長安,路程六百六十裡。諸葛亮不選擇子午道、儻駱道,也在一定程度表面他的意圖。諸葛亮本身並不想直撲關中,而是計劃先取隴右作為東進的依托。

“子午谷奇謀”

其實在《三國志·魏延傳》中並沒有“子午谷奇謀”的確切記載,只是說魏延屢次勸說諸葛亮,讓自己分兵一萬,與諸葛亮一正一奇共同北伐,“異道會於潼關。”關於“子午谷奇謀”的具體記載出自《魏略》。

當時坐鎮長安的魏將叫做夏侯楙,他是夏侯惇的兒子,曹操的女婿,和曹丕關係還不錯。《魏略》評價夏侯楙“性無武略,而好治生”,而且還好色。這樣看來,夏侯楙能夠坐鎮長安就是個關係戶。

於是魏延希望率領五千可戰之兵(另外五千運糧),從子午谷迅速到長安。夏侯楙是個繡花枕頭,必定望風而逃,長安一舉可定;另一方面諸葛亮走褒斜道,與魏延在長安匯合。蜀漢軍隊可以據守關隘,接下來只要用心經營,長安以西的地盤都會劃入蜀漢的版圖。

魏延的志向不可謂不豪壯,頗有些守漢中時“為大王吞之”的風采。但諸葛亮認為此計太過懸危,本來蜀漢兵微將寡,不敢拿一萬人去做這場豪賭,於是擱置不用。

曹真伐蜀的尾始末

簡單介紹完子午谷和“子午谷奇謀”,接下來小編為讀者詳解曹真伐蜀的始末。

曹真伐蜀的歷史背景

曹真伐蜀的時間,是在魏明帝曹叡時期的太和四年(即公元230年)。在此之前,諸葛亮已經進行過一伐、二伐和三伐,一次敗,一次平,一次勝。在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曹魏大司馬曹休在與東吳的“石亭之戰”中慘敗,不久後憤恨而死。在太和四年,曹真被升為大司馬,頂替了曹休的位置,可謂人間已是巔。

蜀漢在西線沒完沒了的北伐(諸葛亮前三次北伐的頻率很頻繁),曹真剛剛晉升大司馬,於是決定拿蜀漢開刀,最好直接拿下漢中,甚至滅亡蜀漢,一勞永逸。曹真原先的計劃是走褒斜道,受到陳群的反對。陳群認為褒斜道路況惡劣,補給線又長,需要從長計議;後來曹真又提議走子午道,又被陳群反對。曹叡把陳群的意見送到曹真那裡,曹真不認同,堅持伐蜀。華歆也反對伐蜀,但是仍然沒有效果。

雙方的進軍路線

曹叡很明顯也是相當支持曹真伐蜀的舉動的。曹魏共有四路軍隊伐蜀,可以說是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這四路之中,曹真走子午道(《華陽國志》與《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的記載;《三國志·魏書·曹真傳》、《三國志·魏書·華歆傳》記載曹真走子午道,小編傾向於後者,可能張郃走褒斜道);一路走子午道(可能是張郃);一支從武威(有可能是郭淮、費曜,後面會提到);還有一路是荊州宛城的司馬懿,沿漢水而上。

這是曹魏的進兵路線,蜀漢當然也進行了部署。諸葛亮在漢中的成固和赤阪(又名龍亭山,就在子午道的出口)屯軍,又要求駐守江州的李嚴調集兩萬軍隊到漢中。為了調動李嚴,諸葛亮讓李嚴的兒子李豐來接手江州的防禦,接替李嚴的位置。

天有不測風雲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會是曹魏和蜀漢之間的一場極為激烈的交鋒。曹真剛剛進封大司馬,如果在伐蜀的戰爭中取勝,地位會更加的牢固;漢中對蜀漢的意義更加重要,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如果失去漢中平原,蜀漢不但要承受漢中的壓力,北伐的道路也會變得更加艱難,很有可能就在益州困死。所以對蜀漢來說,這場戰爭是只能贏不能輸。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在曹魏行軍的路上,下起了大雨,而且一下就是三十多天。本來長安到漢中的路況就非常惡劣,經過連天霪雨後就變得更加嚴重,不僅行軍艱苦,糧食運輸也更加困難。對此楊阜、王肅紛紛向曹叡進言,勸說曹叡詔回曹真。而且在第一次北伐,趙雲被曹真擊敗,退軍的時候破壞棧道,褒斜道不通。於是曹真、司馬懿等人撤軍。這次本來可能非常激烈的大戰就這樣以草草的結局收場。

期間發生的戰鬥

雖然整個伐蜀的過程虎頭蛇尾,但還是發生了一些戰鬥。東線的司馬懿水陸並進,攻破新豐縣;先鋒夏侯霸行軍速度非常快,已經到達漢中興勢,並且與漢軍交戰。漢軍攻打夏侯霸,夏侯霸布置鹿角,親自作戰,最後等來曹魏的援軍。

除此之外,還有一場比較有爭議的戰鬥,就是武威那一路。《三國志·蜀書·後主傳》以及《季漢輔臣讚》中記載,在曹真伐蜀的同年,魏延、吳懿在羌中地區的陽谿擊敗郭淮、費曜。有人認為這是曹真伐蜀的一部分,是蜀漢軍隊的反擊;有人認為這是蜀漢主動的一次北伐,與曹真伐蜀無關。對此小編不置觀點。

與“子午谷奇謀”的比較

曹真雖然和魏延的計劃一樣,也走子午道,但二者其實有很大的區別。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一道奇計,也是險計,把諸葛亮作為正面戰場,魏延自己偷襲長安。而他成功的必要條件,竟然是寄希望於夏侯楙逃跑。如果夏侯楙沒有逃跑,魏延就這樣直接撞在長安,一萬人急行軍,加上子午谷的路況,魏延很難保證安穩有序地撤退。即便魏延成功拿下長安,還需要諸葛亮成功在褒斜道擊敗魏軍,向長安匯合。不得不說,“子午谷奇謀”的條件實在太過苛刻。

而曹真伐蜀是數道並行,除了西線以外,還有東線的司馬懿。曹魏是大大方方地進軍,大兵壓境指向漢中,子午道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條而已。所以曹真走子午道根本沒有“子午谷奇謀”那樣高風險高收益。但子午道畢竟是路況惡劣,再加上天災,和朝中大臣的反對,迫使曹真這次伐蜀無功而返,虛耗國力。在此之後不久,曹真生了重病,再也沒有領軍打仗的表現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華陽國志》、《資治通鑒》、《讀史方輿紀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