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萬茜你別著急,咱們點燈說話!

最近幾年來,中國電視劇的製作,在某些道具環節處理的非常細膩。比較有代表性的,《甄嬛抓》裡邊,每天侍寢,太監給皇帝送過來牌子,讓皇帝翻一下,然後獲選的妃子就開心一整天,落選的就臣妾不高興。那托盤裡邊的牌子,還真能在故宮收藏裡邊看到,都是按著一比一的樣子做的。

再說《白鹿原》這部電視劇,裡邊上來就是白嘉軒家吃麵條,陝西叫臊子面。因為道具組的給力,活生生把《白鹿原》前集拍成了舌尖上的黃土高坡。最近正在熱播的這部《三國機密》在道具上,也狠下了一番功夫,值得注意的,是男主角馬天宇和女主角萬茜,在劇中有一段對手戲,涉及到了東漢末年如何點燈拔蠟

男主角的帝王哥哥死掉,萬茜飾演的伏壽在安排好一個“狸貓換皇帝”的遊戲之後,雲淡風輕,繼而,有了這段熄滅燈燭的戲。在這段戲之前,則是死掉的皇帝屍體被放入火中,試圖呈現一種燒焦的狀態,從而無從查證,讓皇帝屍體能夠偽裝成一個小太監,欺騙過曹操。媳婦燒掉丈夫屍體,這個伏壽內心一定是掙扎的。

而如何展現她強大的內心世界呢?我們必須知道東漢末年燈燭裡邊靠什麽做燃料,才能真正明白這段戲的道具精彩之處。有時候,電視劇好玩就好玩在了,影迷可以跟電視劇拍攝的道具組逗智商,他們撅什麽屁股,就知道他們拉什麽那啥。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中國什麽時候開始有了燈。籠統意義上的燈,當然可以作為火把來看待,直接把火把裹上可燃燒物質,拆在地上就是燈了。要是這麽搞,中國人最早使用燈的歷史可以追述到原始人社會。這個追,沒意義。

有文字記載的燈具,出現在商朝。當時青銅器製造已經初見矛頭,開始有一些甲骨文記載室內照明的問題。但一直沒有實物出土。考古學有兩個要求,第一個,文字記載,第二個,實物出土。兩個要相互印證,才能作為石錘記錄。

真正意義上的燈具出土,是戰國時期。這個時期,出土的範圍已經很廣闊了。北到北京這一代,南邊一直到湖北,東邊一直到山東海邊,西邊一直到陝西出關,這個範圍內的墓地都出土了燈具。而戰國的書籍裡邊也開始大規模記錄點燈照明的事兒,有的還把點燈上升到了人生哲學的高度。我這篇是電視劇科普小常識文章,不是考據癖,因此,不做援引。對這個小知識點感興趣的,歡迎關注並私信獲取。

戰國時期出土的那些燈具,一般都是人俑形狀的,後續還出現了漫天飛樹杈子形狀的。電視劇《三國機密》裡邊出現的那個萬茜熄燈的道具,實際上是按著中山國出土的燈具文物做的。為什麽對這個燈具形狀那麽熟悉呢?因為,這個樹杈子燈,我剛在河北省博物館見過。說這些,倒不是吹河北石家莊地界上的中山國多地大物博,相反,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個特別小家子氣的國。

中山國處於燕趙等大國之間,實力特別差,還老覺得自己挺牛,沒事兒就找趙國那邊扎刺。竟然也贏了一些小戰鬥。而中山國的性格就是,地痞小流氓式的,大金鏈子小金表,沒事兒就喜歡穿上小貂裝個蒜。中山國的上層建築們也就生活的非常奢侈,這種樹杈子式的燈具,就出土在中山國陵墓裡邊。後來,中山國整天怎呼,終於被周邊的大哥給爆頭了。

等到了兩漢時期,燈具沒有太多發展。中山國出土的這種較為奢侈的樹杈子燈具在宮廷裡邊開始興盛起來。當然,這種樹釵子燈具在歷史學術上,有自己正規的名字,我覺得不如叫樹杈子燈具形象。為什麽說這種樹杈子燈具奢侈呢?

因為它耗費的燃料多。東漢末年,這種燈具裡邊到底都用的什麽燃料呢?這一時期,從湖北的墓穴裡邊出土過燈具,應該是八十年代的時候,科學家們去分析燈具殘余的成分發現,裡邊主要是牛的脂肪。因此,我們基本可以斷定,在東漢末年的燈具裡邊,燃燒的,應該是大家經常見到的動物類的脂肪油。

關於古代燈具燒什麽,文字記載不多。中國古代歷史的毛病就是老圍繞皇帝那點破事兒轉悠,絲毫不關心百姓的衣食住行用。《史記·秦始皇本紀》裡邊倒是寫了一點,說秦始皇下葬的時候,燒的是魚油,非常神奇,這燈燒了很長時間也不滅。陝西的秦始皇陵墓至今也沒打開,無從驗證。

不過,這些文字資料與出土實物可以相互佐證,至少在東漢末年,燈具裡邊還是以燒動物油脂為主的。咱們簡短捷說,等到了宋元時期,就開始有石油了,拿煤油點燈的事兒開始興起。但也並不普遍。為什麽這麽說呢?我小時候家裡窮,沒有電燈,還點過一段時間的煤油燈。當時煤油燈也不敢點的太奢侈,只是讀書才點。我們那代人,學點知識不容易啊。

知道東漢末年點動物油的燈,就能理解萬茜飾演的角色熄燈時候豐富的心理活動了。這種動物油脂的燈具,燃燒之後實際上是一股子烤肉味兒。等於說,萬茜飾演的伏壽熄燈的時候,要聞著濃烈的燒焦的肉味兒。在前面的劇情中,伏壽她老爺們剛用火燒焦了,滿皇城的烤人肉味道。這會兒去熄燈,再次聞到燒肉的焦糊味道,“臣妾心裡苦”,臣妾只能熄燈了。

電視劇能做到這樣的互文,還是非常有趣的。倒是讀書好,不能光看二人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