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莫開偉:農商行如何才能修成經營正果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作家 莫開偉

  農商行近來卻傳出了一些令人憂慮的資訊:貴州貴陽農商行和山東鄒平農商行的不良貸款大幅上升,經營情況不容樂觀;此外,還有更讓人失落的是山東青島農商行與浙江紹興瑞豐農商行在IPO上會的前一夜被證監會取消審核,令人深感蹊蹺。

  農商行近來卻傳出了一些令人憂慮的資訊:貴州貴陽農商行和山東鄒平農商行的不良貸款大幅上升,經營情況不容樂觀;

  山東壽光農商行年報審計機構在該行2017年報出具了保留意見,認為若按照會計政策計提相關減值準備,2017年度淨利潤將減少7.53億元,而該行去年淨利潤僅為6569.98萬。

  此外,還有更讓人失落的是山東青島農商行與浙江紹興瑞豐農商行在IPO上會的前一夜被證監會取消審核,令人深感蹊蹺。

  這一切都或多或少地表明改革不久之後、剛剛恢復生機活力的農商行又進入了一輪“多事之秋”周期。

  據分析,導致農商行陷入不良貸款反彈、利潤減少、撥備覆蓋率和資本充足率下降尷尬經營局勢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客觀經濟環境變化讓農商行猝不及防,且以傳統存貸款經營方式為主的農商行市場競爭能力下降。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局勢發生了較大變化,也就是說目前的經營大環境與幾年之前農商行剛剛改製環境完全不一致,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困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觀,這讓靠傳統存貸款為主的農商行經營陷入更加艱難境地並不足奇。加之目前客觀金融環境急劇變化,資金分流加劇,農商行組織資金成本升高,而以服務“三農”為主的經濟區域缺乏更多的優質企業,處於經濟不景氣大環境中的中小微實體經濟經營效益下滑,導致信用觀念相對淡化,使得逃廢銀行債務的現象有所增加,成了推升農商行不良貸款和經營利潤下滑的重要“元凶”。

  其次,經營方向存在不少問題,在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中拖了農商行的經營後腿。不少農商行從農村信用社改製之後,改變舊有經營理念,向國有商業銀行看齊,以更高的經營視野、更規範的管理視角、更有效的風險內控機制來嚴格規範約束自身經營行為,則是必須的,也是應該的。然而,不少農商行並非這樣,而是在經營理念上發生了偏向,缺乏大局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忘記了服務“三農”初衷,在信貸規模、信貸客戶上與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或股份製商業銀行盲目競爭,完全忽略了差異化競爭優勢,靠過度消耗資本來支撐業務經營規模的無限擴張,一味追求“高大上”,出現了信貸項目和信貸資金的“壘大戶”;忘記了改革初衷,將自己轉變成了完全“洗腳上岸”的純商業銀行,甚至存在了嚴重的“數典忘祖”行為,出現了嚴重的經營“蛻化變質”,將大量資金通過或明或暗的途徑投向了樓市、股市和債市,導致了信貸資金脫實向虛,加劇了農商行的經營泡沫化和風險化;更有甚者為了局部利益,不惜打監管政策“擦邊球”,遭到監管部門的嚴厲處罰,不僅影響了經營業績,也使社會聲譽和形象受損。這一切都是導致農商行資本充足率下降、撥備覆蓋率下降的重要“幕後推手”。

  再次,經營管理機制沒有真正理順,這是導致農商行經營難以擺脫各種製肘、自主權管道沒被有疏通的重要症結。無論現在依然是農村信用社身份還是農商行身份,其人、財、物的管理權都集中在省農村信用聯社,進人數量、財務開支、高管及員工工資及績效獎勵、盈利指標都由省農村信用聯社按年下達;這還不算,問題最大的是每個農商行的高管都由省農村社用聯社考察和任命,這個人是否適合一個縣農商行或信用聯社的經營管理則另當別論;尤其改製成農商行之後,這種管理模式依然不變,使得農商行要求的公司治理模式與省聯社管理模式之間產生很大的矛盾,讓農商行陷入了不倫不類的尷尬怪圈,最為明顯的是限制了農商行經營自主權,使農商行公司治理結構“有形無神”或有名無實,與改製前的農村信用社並沒有什麽兩樣。而且對董事長權力缺乏有效監督,導致經營管理中的權力濫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農商行經營決策的失誤和經營風險。

  現實告訴我們,農村信用社改製成農商行只是農村信用社在艱難經營跋涉中尋找到的一個暫時憩息的經營港灣,改革依然不能停步,經營管理模式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農村信用社或農商行仍需進行大膽的改革探索,經營改革永遠在路上,還遠未到終點。而且,也要看到農商行上市雖然將農商行的經營發展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極大地拓寬了農商行的經營發展視野,但上市並非終極目標,也不是進了經營“保險箱”,經營管理不善出現不良貸款大幅反彈或出現巨大虧損,同樣有被強製摘帽退市的危險。因而無論是已上市了的農商行或準備上市的農商行,都應對資本市場心存敬畏之心,把上市永遠當著激勵和檢驗自身經營能力的衡量尺子,聚精會神地完善經營管理機制,找準自身發展方向和定位,努力夯實經營發展基石,始終如一地蓄積發展動能,那麽農信社或是農商行在經營競爭中才會處驚不變,保持足夠的經營定力,始終把準經營航向,永立潮頭,做金融創新與改革時代的“弄潮兒”,最終擺脫一切經營不利因素的干擾,修成經營正果。

  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還得苦練內功,樹立“打鐵還須自身硬”的經營意識,從管理制度和內控機制入手,抓住服務實體經濟的主線不動搖,切實推進和加快經營體制改革,消除任何投機取巧的僥幸經營心裡,農商行和農信社才有可能立於不敗之地。一方面,應加快經營戰略轉型,圍繞“三農”新變化、新需求,在搞好傳統存貸款業務的基礎上,借助現代金融科技的力量大力發展新業務、新產品,努力拓展輕資產業務,擴大業務經營規模和範圍,減少資本消耗,拓展收入來源,提高農商行或農信社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避免經營局面出現大幅波動的不穩定現象發生;提高普惠金融服務程度和水準,為破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困局做出努力;不斷提高獲客能力,穩定優質客戶,提高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獲勝能力,使農商行或農信社始終走在穩健的經營發展路線上。另一方面,應徹底轉變經營理念,消除形式上改製了、上市了、而一切經營管理水準仍停留在非改製、非上市時期的舊有管理現狀,嚴格按照上市銀行要求構建好公司治理機制,擺脫行政管理的窠臼,取消省聯社對各級農商行在人財物上的控制權,將這些權力全面歸還給農商行或農信社,讓各個層面切實發揮農商行或上市農商行的治理作用,有效消除經營管理漏洞,不斷提高經營風控水準和能力,徹底堵塞各種經營管理上的太空,拚發出經營向好的活力,激發內生發展的動力,充分調動各個層面的經營積極性、主動性和靈活性,形成齊抓共治的良性經營發展態勢,將農商行推上新的發展平台,拓展更廣闊的發展太空。此外,提高守法合規經營意識及自律意識,做社會責任的忠實踐行者。將一切投向資產泡沫領域的資金收回,消除追求高額投資回報及監管套利等經營傾向,遏製貸款“壘大戶”行為,讓資金全部回歸實體經濟領域;消除一切經營風險隱患,為降低不良貸款雙升夯實基礎。

  只要努力,農商行或農信社還是大有希望的,未來也肯定是美好的!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獨立經濟學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