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靠馬雲上熱搜,這也許是古典音樂的悲哀

馬雲指揮中國愛樂演出《拉德茨基進行曲》上了微博熱搜,網友們議論紛紛。評論多是調侃。有人說他“憑億近人”“多財多藝”,有人說這是交響樂版的“愛拚才會贏”。

對於自己不熟悉和不擅長的領域,“表演型人格”的馬雲從來沒在怕的。他敢梳著髒辮玩搖滾,敢和王菲對唱,和吳京比武,和甄子丹過招。回回都上熱搜,回回都被批評,為何這次的批評來得分外猛烈?

因為流行音樂和商業電影,作為大眾娛樂,很多時候都為了博君一笑。但作為高雅藝術的古典音樂,向來是有點“潔癖”的。剛看完馬雲指揮的視頻,我的一位樂迷朋友有些義憤填膺:“這並不好玩,甚至是醜陋的。給社會的觀感是,有錢什麽都可以做。作為音樂愛好者,我感到很難過。”

後來,這位樂迷朋友得知這場表演並非一場公開演出,而是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周年音樂會;音樂會的指揮家是余隆,只是到了最後返場時,為了活躍氣氛,余隆邀請俱樂部主席馬雲上台指揮。於是,這位樂迷朋友的激憤有所緩和,在他看來,古典音樂太“嚴肅”了,偶爾“娛樂”一下,也未嘗不可。

這也是余隆邀請馬雲登台的初衷。12月11日上午,他在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上回應媒體,認為這件事情被過度解讀了。“說得好像是因為他怎麽怎麽有錢,拿錢買來了上台執棒的機會似的。實際的情況遠非是因為他多麽有錢,完全就是出於一次放鬆,一種幽默感的即興發揮和臨場體現,僅此而已。”

有個小小的細節許多人沒有注意到,雖然指揮台上的馬雲看上興致勃勃,並不露怯。但他下台後,用雙手“害羞”地捂住了臉。馬雲的“害羞”,也許可以證明,他並不是對古典音樂、對台上的藝術家們毫無敬畏之心。

這種“害羞”,有點像一個小學生在課堂上被點名回答問題,但回答得不好,有些愧疚。這讓我想起一場上海交響樂團面向孩子的音樂普及活動上,一位指揮家邀請觀眾席上的孩子登台,體驗一把當指揮的感覺。台下一個並沒有什麽音樂基礎的男孩上了台,同樣有些“害羞”,戰戰兢兢拿起了指揮棒。但在指揮家和樂手的鼓勵下,他閉上眼睛揮動指揮棒,一點一點把自己交給音樂,漸入佳境,節奏卡得有模有樣。

這樣一個環節,也許是想告訴孩子們,古典音樂並沒有那麽高深莫測。比起音樂的專業性和技巧性,音樂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加重要。其實,邀請嘉賓和普通觀眾上台互動,在古典音樂領域並不罕見,柏林音樂廳管弦樂團曾經在音樂廳門口請路人拿起指揮棒指揮樂團,希望在更多人心中播下音樂的種子。

所以,這場“表演”,與其批評是馬雲對高雅藝術的冒犯,不如看作是樂團給馬雲上了一堂藝術課。孩子可以上的藝術課,企業家、億萬富翁也可以上,他們也許更加需要這樣的課堂。

古典樂界倒是應該感謝馬雲。至少,許多人因為馬雲,知道了這首聽上去旋律很熟悉卻叫不出名字的曲子名為《拉德茨基進行曲》,作者名叫約翰·施特勞斯,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然而,不得不說,靠馬雲上熱搜,也許是中國交響樂的悲哀。雖然中國的交響樂團已經登上了琉森音樂節、逍遙音樂節等世界一流的舞台,雖然中國作曲家拿過許多重量級的大獎,雖然中國指揮家登上過古典音樂權威雜誌的封面,雖然西方古典樂界也頻頻發出“交響樂的未來在中國”的論調,但一次都沒有上過熱搜,引發過如此廣泛的熱議。無論樂迷們怎樣歡欣鼓舞,都沒有在大眾的視野裡掀起波瀾。這暴露了交響樂在中國普及程度的不足。交響樂作為專業性極強的高雅藝術,不應該樹立高牆,自我陶醉,閉門狂歡,不妨大膽借助不同的手段“出圈”,贏得更多關注。

馬雲之後,余隆就隔空喊話另一位姓馬的“老闆”——馬化騰也來指揮一下,或者是跟同樣姓馬的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來一場跨界對話。

像阿里、騰訊這樣的巨頭,大量投資電影、遊戲等娛樂領域。余隆希望,它們未來能在文化領域有更多投入。交響樂正在中國快速發展,各地職業樂團的數量已超過80個,但大多數樂團仍嚴重依賴政府撥款。而在歐美國家,古典音樂事業的發展更多地靠社會力量的支撐。

藝術和金錢從來無法斬斷關聯。沒有美第奇家族的資助,哪有文藝複興的輝煌藝術成果。中國交響樂的發展,需要馬雲們台前的“作秀”,更需要他們在幕後實質性的支持——可以從舉行公益音樂會開始,可以從資助有才華的青年音樂家開始,可以從推動中小學美育開始。讓更多人認識到,古典音樂並非與自己無關,每個人都可以欣賞,可以感動,甚至可以夢想有一天成為站上指揮台的那個人。

藝術的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音樂廳的建設,人才的成長,作品的累積,都需要時間。等到有一天,中國交響樂因為更優秀的作品、更精湛的演出上熱搜,才是真正值得高興的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