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難以逾越的高峰,冷兵器時代最高戰損比紀錄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此為兵家常識。但明朝有一支軍隊,殺敵一千,損失僅數人。這支神奇的軍隊就是抗倭鐵軍戚家軍,訓練這支軍隊的就是抗倭英雄戚繼光。戚繼光率領這支鐵軍轉戰浙、閩、粵沿海數年,與倭寇大小八十餘戰,殲敵十餘萬。

這支軍隊有個響亮的口號:“報國救民,殺倭封候。”這口號來自戚家軍的軍歌:

“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衝鬥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乾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越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說起這軍歌,那是有點故事的。1562年,6000戚家軍在福建平倭。8月初8日,用時6小時,以犧牲13人的代價一舉攻下橫嶼島,斬倭寇首級2600具。繼而乘勝追擊到福清,再斬殺倭寇1000,接著再接再厲,一夜連破倭寇60座大營,殺得小日本魂飛魄散,數萬倭寇望風而逃。8月15中秋月圓,戚家軍擺筵海灘,戚繼光即席賦詞,眾將士擊節而歌,一唱萬和,聲震林木。

而在此前平定浙江東部沿海倭寇的台州大捷中,戚家軍更是創造了冷兵器時代難以逾越的戰損比神話:1∶275。

從明朝開國之始,倭寇之亂就連續不絕。據《明史》中記載,從明朝建國的第二年(公元1369年)就出現了倭寇,到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基本平定倭寇,期間整整經過了兩百年。從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戚繼光練成了戚家軍,倭寇就開始知道了什麽叫做滅頂之災。不過在此之前,戚繼光也曾經過兩敗龍山所的莫大恥辱。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9月,一戰龍山所。戚繼光以四千明軍對八百倭寇,待八百倭寇鑽入了為他們布好的大口袋,戚繼光一聲令下,明軍四面出擊。本來算定了是一個完美的殲滅戰,不想這八百倭寇竟撕開包圍圈逃了出去。窩囊的還在後面。戚繼光指揮四千明軍追殲倭寇,倭寇回身接戰,明軍竟然潮水般往後敗逃。戚繼光怒不可遏,但兵敗如山倒,誰也止不住。戚繼光蹬上一處高地,連發三箭,三個寇酋應聲倒地。倭寇回身再逃,戚繼光發令再追。倭寇返身再戰,明軍又退,如此反覆數次,最後明軍潰敗,好在沒有全軍覆沒。一月後又有兩千倭寇登陸,這次戚繼光不敢大意,申請調兵聯合圍剿,浙江總兵胡宗憲調集兩萬明軍迎戰。倭寇一觸即退,明軍大舉掩殺。倭寇詐敗到雁門嶺設伏,入夜突然殺出,明軍全線潰敗,如果不是戚繼光、譚綸、俞大猷等名將在潮水般的敗軍之中奮起神威斬殺倭寇,嚴令本部人馬力戰不退,明軍將逃無可逃,結果將不堪設想。

不到兩月,經歷龍山所兩次大敗,而且都是由勝轉敗,戚繼光見識了倭寇戰力之強和明軍之鬥志之差,申請訓練新軍。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戚繼光在義烏招募了3000人進行訓練。

嘉靖四十年,兩萬倭寇突然從浙江登陸,這是明朝建國以來最大的一股倭寇。在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時,一股僅六七十人的倭寇從杭州的北新關向西剽掠淳安,突破徽州的歙縣,到達績溪、旌德,又經過涇縣,奔向南陵,到達蕪湖。他們焚燒長江南岸後,奔向太平府,進犯江寧鎮,侵犯南京,進犯大安德門,到夾岡時,又朝秣陵關進發,從溧水向溧陽、宜興流動,並洗劫了溧陽和宜興,越過武進,抵達無錫,駐扎在惠山,最後在滸墅的楊林橋才被剿滅。一股六七人的倭寇,劫掠幾千里,殺戮殺傷近四千人,時間長達三個月。這次一下子兩萬多倭寇突然登陸,一時間東南沿海風聲鶴唳,朝廷上下一遍驚慌。但戚繼光卻胸有成竹,巴不得早倭寇早日前來,好檢驗一下自己訓練的軍隊和發明的鴛鴦陣的威力。於是戚繼光隻派少量人馬駐守各關隘,帶領著自己的3000戚家軍直奔倭寇登陸的寧海而去。

戚家軍在寧海與一千倭寇相偶,針對倭寇的作戰特點發明的“鴛鴦陣”陣第一次閃亮登場。

“鴛鴦陣”由十一人組成,隊長站在隊伍最前的中央,其餘十個人分成兩列縱隊站在他的背後。隊長身後是一對一手持盾牌,一手持標槍的攻防兼備的盾牌手,他們用盾牌掩護自己和後面的戰友,並首先投擲標槍進攻遠處之敵。掩護盾牌兵的,是站在他們後面的一對“狼筅兵”。所謂狼筅,是一種特製的兵器,形狀十分怪異,在竹杆上扎滿鐵枝和倒刺,以勾住敵人兵器,使其發揮不了作用。狼筅兵的後面,是四名長矛兵,精通戚家槍,他們是隊伍的攻擊主力,近前的敵人,就用長矛前刺,戚家槍對付。隊列的最後,是兩名短刀手,防止對手迂回,從側翼保護長槍手。

簡單說來,鴛鴦陣攻防兼備,十一個人相互配合掩護,構成一個完美的必殺陣。鴛鴦陣對敵,遠的用投槍招呼,近的用長矛亂戳,貼身的就用短刀劃拉,還有“狼筅”勾住倭刀以削減其威力,盾牌護住陣前後排,雖然倭寇彪悍凶殘,倭刀鋒利堅韌,刀法詭譎陰狠,然而面對戚家軍的“鴛鴦陣”,小鬼子的所有陰謀詭計都是枉然。

倭寇們遇到的明軍從來多是豆腐兵,一觸即潰,但這次一接戰就被殺了個人仰馬翻。倭寇們是第一次遇到鴛鴦陣,根本還不知利害,於是玩起了武士道,拚了命的往前衝,但還沒走幾步,很多人就被飛來的標槍射倒,躲過了標槍的繼續衝,又被盾牌擋住,或者是被狼筅鉤住,倒刺拉扯幾次,就算不死也要掉層皮。鴻運高照到現還沒死的也不用高興太早,因為還有四支長矛等著,就算想反擊,但前面有狼筅和盾牌擋著,只能乾著急,眼睜睜地看被捅,捅不死,氣也氣死了。四十分鐘,僅僅用了四十分鐘,倭寇就被斬首三百,戚家軍無一傷亡。這個戰績,這個效果,就連戚繼光自己也沒有料到。倭寇們知道什麽怕了,回身逃竄。

正在此時,飛馬來報,新河方向發現倭寇。

新河是衛所,但此時守備空虛,戚家軍家屬多在新河,一時人心不穩。戚斷光當機立斷,分兵一半急馳新河救援,自己帶領剩下的一半繼續追殲逃敵。

剩下的倭寇逃到了雁門嶺。今日之雁門嶺非昔日之雁門嶺,戚繼光將剩下的七百倭寇盡數殲滅,一雪二敗龍山所在此地的恥辱。

新河多虧有戚繼光夫人,打開軍械所分發武器,城頭遍插旌旗,帶領戚家軍家屬婦孺身著軍服手持刀槍林立牆頭,不斷擂鼓呐喊,犯新河的倭寇共一千,見狀不敢妄動,猶豫了一天一夜,到第二天早上決心攻城這際,援兵正好趕到,於是一千倭寇命歸黃泉。

戚繼光在寧海接新河戰報知倭寇也隻一千,正納悶倭寇主力要偷襲何處。傍晚探馬來報,四千倭寇正向台州奔去。於是戚繼光急令手下的一千一百人立即出發,餓著肚子馳援台州。戚家軍一夜急行一百一十裡,第二天早上趕到台州城下,倭寇離台州城只有三四裡地了。戚繼光下令立即迎敵,滅此朝食。兩軍在距台州兩裡的花街相遇。這些個倭寇,弄得我們的戚家軍一夜沒睡,還趕了110裡路,還兩頓飯沒吃,那個怒氣,就不用說了。1500戚家軍花街對陣4000日本武士浪人,耗時80分鐘,倭寇被斬首308顆,殺死一千多,剩下的被逼進瓜陵江淹死無數,戚家軍則有陳文清等3人陣亡。

接下來戚家軍又在上峰嶺伏擊了從圻頭趕往台州的倭寇,斬首300多。

台州大捷從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4月26日開始,到5月25日結束,一月之間,戚家軍一戰寧海,二戰雁門嶺,三戰新河,四戰花街,五戰上峰嶺,六戰洋坑,七戰長昂洋,八戰沙鑊洋,九戰仰月沙,十戰懸山,十一戰小藤嶺,十二戰大藤嶺,十三戰長沙,平均兩天一戰,十三戰十三捷, 陣亡20人,殲敵5500余,創造出1∶275的戰損比神話。從此以後,倭寇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逢戚必死”。

浙東的倭寇被掃平,戚家軍又到福建平倭。福建的倭寇在十分猖獗。從溫州方向來的倭寇,會合福寧、連江的眾倭寇攻陷壽寧、政和、寧德。自廣東南澳來者,會合福清,長樂諸路倭寇攻陷玄鍾所,延及龍岩、松溪、大舊、古田、莆田等地。寧德屢次被倭寇攻破,福建因此連續告急。福建倭寇主要聚集在橫嶼, 牛田和興化。橫嶼島四面皆為水路險隘,三千日本武土浪人加上一千多漢奸在此安下大營,明軍數次攻上島嶼皆全軍覆沒,所以橫嶼島也被明軍稱之為“奪命島”。牛田一帶則聚集倭寇數萬,扎營六十座,延綿三十裡,倭寇頭目駐扎於興化。

這時戚家軍已擴充為6000人,到了福建首先進攻橫嶼島。衝鋒計程車卒每人持草一捆,待退潮時一路填平爛泥壕溝前進,艱難跋涉兩個小時才接近橫嶼島,倭寇以為又有明軍送死來了,不想才三個鴛鴦小隊僅33個人一上岸便大敗灘頭倭寇,後繼部隊瘋湧而上,戚家軍奮起神威,斬倭寇首級2600顆,解救百姓3700人,又乘勝追至福田一帶的福清破敵,半夜時分抵達倭寇屯聚之地,連續破營六十座,殺死一千多人,數萬倭寇作鳥獸散。黎明入興化城,大家才知道戚家軍到,酒肉慰勞不斷。戚繼光於是回師。抵達福清時,正遇倭寇從東營澳登陸,再斃倭寇二百人。配合其他明軍的打擊,橫行福建的倭寇被一舉蕩平,倭寇在福建幾乎絕跡。

然而就是在福建平倭的林墩之戰中,戚家軍受到了建軍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最大損失。

戚家軍橫掃福田倭寇六十座大營,追擊到興化,興化的四千倭寇聞訊逃到興化城東南方向的林墩,這四千倭寇全是日本浪人和武士,欲依托林墩水網密布,溝渠縱橫的地勢負隅頑抗。戚繼光還在追擊途中就已經布置好殲滅林墩這敵的計劃,為了不給敵人喘息之機,一到興化主分兵兩路夜襲林墩。一千戚家軍林墩北面進攻,戚繼光本人帶領主力從南面大路進擊。但是給南路戚家軍帶路的是一個漢奸,把戚家軍帶入小路,東繞西轉來到一個叫“小橋”邊的森林裡,鴛鴦陣施展不開。小橋只能迎面一人通過,對面才是倭寇大本營。戚繼光一見事情不妙,但北路已經打響,只得下令衝鋒。一哨(一個小隊)36人衝上小橋,1小時不到全部陣亡,二哨36人接著衝上不到20分鐘又死傷大半。戚繼光急紅了眼,手執長槍衝到最前面,殺得渾身是血,眾將士奮勇爭先,一場惡戰終於拿下小橋。攻過小橋,戚繼光命令痛下殺手,從半夜到第二天正午,四千倭寇盡數被殲滅,其中斬首2023級。有六七百倭寇逃到一個瓦窯,將士們早已殺紅了眼,首級都不要(明軍以首級論賞銀),一把火將其燒為灰燼。然而戚家軍即付出了成軍以來的最大傷亡,僅陣亡人數就達到90人。

戚家軍成軍以來,什麽時候打過這種窩囊仗?從來就是一個時辰解決戰鬥,殺敵成百上千自損幾個而已。戚繼光痛切心肺,第二天親著素服,親撰祭詞,帶著眾將領來到林墩小橋祭祀。戚繼光一到小橋就翻身下馬,撲通一聲雙膝跪地,伏地放聲大哭,眾將士無不落淚。一回到興化城,戚繼光便大病一場。估計是在林墩惡戰中戚繼光身上負傷,更氣惱自己精心訓練的忠貞戰士不是死於與敵人的硬碰硬的對決之中,而是死於漢奸向導之手。

戚家軍這樣的損失,以前沒有過,以後也再也沒有過。

倭寇被掃平,戚家軍被調到北邊防蒙古鐵騎,被任命為總兵官,鎮守薊州、永平、山海等處。早在嘉靖29年(公元1550年),戚繼光到京城考武狀元,正遇庚戌之變,蒙古大軍圍城北京,考試被迫取消,所有武秀才都被派去守城。為應試武狀元的文化考試,戚繼光正在寫一篇叫《備安達[1]冊》的論文。由於文章寫得太好太及時,在當北京的參考舉子中間廣為傳抄中被兵部主事發現。兵部主事立即向朝廷舉薦了戚繼光,並緊急走趕抄廣為散發,戚繼光也因為這篇文章被破格任命為京城九門提督的總旗牌官。現在戚繼光回到北疆駐防,針對北疆作戰環境和蒙古鐵騎的作戰特點,設立一支結合車營、火器營、步兵和騎兵的多兵種聯合部隊,守時無懈可擊,攻時戰無不勝。這次部隊只有8000人。每一輛車用四人推拉,戰時結為方陣,騎兵步軍居中。又製作拒馬器阻遏敵人騎兵的衝擊。敵寇來到,先放火器,接近則由步兵持拒馬器排列向前,兼用長槍、狼筅。敵寇逃跑,則以騎兵追殺。這支部隊隻作戰了兩次,“不但在戚繼光駐防的十七年中薊門一安危安然無恙,繼任者,隨其成法,數十年間也太平無事。”[2]繼任者便使得線獲得了長達幾十年的安定。

這兩戰一是針對董呼哩部落,戚家軍8千全殲董呼哩3萬鐵騎,董呼哩一人隻身脫逃。第二戰是針對長禿部落,戚家軍8千全殲長禿部落五萬鐵騎,長禿被活捉。從此蒙古人轉向遼東,再也不敢在薊門一線生事。戚繼光無仗可打,閑得慌,動輒調動十萬大軍在長城上進進出出,分兩隊自己跟自己玩,還邀請蒙古部落首領來觀摩;這大概就是歷史上最早的軍事演習吧。 

注:此文根據《百家講壇·抗倭英雄戚繼光》和《明史》相關內容寫成

[1] 北方蒙古族後裔

[2] 《明史·戚繼光傳》

本文作者 :億萬,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部門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