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廣敗仗比勝仗多,為什麽都歌頌他?跟司馬遷有很大關係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一直流傳到今天,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文字記載。以至於時隔千年,我們還能了解到千年之前的人和事。現在考察古代的人物和事件時,更多的是參考古典文獻以及流傳下來的詩詞,這兩者在考察古代時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可是在千百年的流傳中,也難免會有一些偏差。以至於如今我們看到的一些史實,可能和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件是不一樣的,就比如李廣。

很長時間以來,匈奴都是中原的心腹大患,他們頻繁的對中原進行騷擾,使得百姓不得安寧。為了平定匈奴,歷朝歷代都會派出大量的兵力前去與之對抗。而史上曾記載過的幾員大將也就那麽幾個,最有名的莫過於衛青、霍去病和李廣。我們都知道,這三個人是漢武帝時期平定匈奴的主力,其中衛青和霍去病更是有猛無敵,多次打勝仗,立下汗馬功勞,加官進爵更不用說。

李廣拿不出手的戰績

然而相比之下,李廣就沒有那麽多戰績了,李廣多次領兵是不假,也確實與匈奴進行過不少大戰,可是細數下來,真正大勝的卻並不多。然而當時正是只有評戰功才能加官進爵的時代,沒有戰功的李廣就是領再多次兵,打再多的仗,也無濟於事。

所以說李廣難封侯也不難理解,可是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為什麽這樣的李廣卻頻頻的受到歷朝歷代文人武人的提及呢?而與李廣相比,衛青和霍去病的出現頻率就沒有那麽高了。其實這件事和司馬遷有脫不開的關係。

司馬遷的無限美化

首先來看看司馬遷,他一生中最讓人銘記的就是撰寫了《史記》,這本《史記》在如今看來也有很大的價值,通過對《史記》的考察,我們可以更詳細的了解到千年前的歷史。可是儘管如此,《史記》也並不全是記實,有些事實被《史記》記偏了,李廣就是被它記偏的一個典型代表。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與司馬遷的腐刑有莫大的關係。當初公孫敖誣陷李陵為匈奴練兵,漢武帝一氣之下將李家滅了族,而司馬遷仗義執言,卻得了個腐刑的下場。他本身就十分的氣憤,因此在之後撰寫《史記》時,將李家尤其是李廣無限的美化。而現實中李廣的缺點在被無限放大的優點面前就不值得一提了。加上後來《史記》也成了歷朝歷代認識歷史的重要依據,所以司馬遷對李廣美化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悲慘境遇引人同情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李家的境遇太過於悲慘。 同情弱者一直都是人性的特點,到了李廣這兒也毫不例外。李廣家可以說三代為將,為漢朝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是自從李廣自殺之後,李家家的日子就沒好過過。尤其是李敖被誣陷,這更加顯得李家境遇悲慘,於是便被世人所同情。而對他們同情力度最大的就是歷朝歷代歌頌李廣的那些詩人。

懷才不遇的同感

仔細研究我們會發現,但凡讚揚李廣的詩詞,最起碼在作詩時,作者都境遇不太好。而這些詩詞大都是表現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這是古代詩人一個很大的特點。當他們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無法得到皇帝的賞識,為國效力、封官拜爵的時候,就會想起同樣有能力而最終沒有封侯的李廣。也許久而久之,關於李廣沒有封侯的事情,就成了大家在作詩詞之時的一個比喻,用來表示自己有能力卻得不到賞識的這種無奈和悲憤。

不管是文人還是武人,不管是文筆功夫十分了得,卻上不了廟堂,還是領兵打仗能力十分高超,卻沒有兵可以讓他領,這種人尤其喜歡借助李廣來比喻自己。當然了,他們也深知李廣的不足,也知道李廣多次打仗卻沒有幾場勝仗,甚至連死的時候都顯得有些小肚雞腸。然而這些缺點並不是他們所關注的,因此也會被他們自動忽略。

可是對於衛青和霍去病呢,這兩個人不管是因為和皇帝的關係,還是因為戰場上的實力,該有的他們都有了。而在濟遇不好的詩人看來,沒有什麽想要借助他們來抒發的。歷朝歷代大家都有這樣的做法,所以就導致我們如今再回頭看看眾多的詩詞,覺得李廣的知名度好像要大於衛青和霍去病。其實這並不是李廣自己的功勞,而是後代人的加工所造成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